1995-14T【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特种邮票
【1995-14】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
1995.08.30发行 全套4枚 发行量2601.75万套
(4-1)T 20分少林寺山门 (5249.25万枚)
(4-2)T 20分少林寺塔林 (5249.25万枚)
(4-3)T 50分 壁画.众僧徒习武 (3149.25万枚)
(4-4)T 100分 壁画.十三僧救秦王(2601.75万枚)
邮票规格:40×3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整张枚数:50枚(5×10) 版别:胶印
设计者:李德福、杨文清 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25里中岳嵩山西麓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少林寺以建在少室丛林中而得名,又称“少林禅寺”或“大少林寺”,北周时曾一度改名为“陟山古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沙门跋陀在此落迹传教而敕建。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婆罗门种姓摩诃迦叶的第28代佛徒菩提达摩来此,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因助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王的封赏。据《登封县志》记载,少林寺在唐宋期间,拥有田地1400多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僧徒达1 000多人,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赢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名。唐朝的皇帝、皇后,经常驾临少林寺,武则天曾亲制《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少林寺受到皇家的恩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寺院重新续建,殿堂雕梁画栋,佛地园林扩大。唐末至五代,少林寺遭到严重破坏。宋金时期,三教合流,少林寺得以恢复。元朝时,又在少林寺大兴土木,使之焕然一新。元末,少林寺遭受火灾,又受严重破坏。明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工程,现在少林寺的基本布局和主要殿宇,多为此时重建。清初至中期,又在那里修了一些殿堂。到了清末民国,少林寺日趋衰败。建国后,从1979年起,拨专款进行整修,使其以古老的历史、威武神奇的少林武术和秀丽的风光,名扬天下。
少林寺的布局由山门、山门内的弥勒佛、山门后的碑林、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和寺西约一里许的少林寺塔林组成。千佛殿气势雄伟,殿内东、西、北墙壁上有大型彩色壁画,即五百罗汉朝毗卢,线条洗练,形象生动,据考证系明代作品。
现在建筑为明清时重建;中轴建筑七进,总面积三万平方米。千佛殿规模宏大,殿内保留有300多平方米的大幅明代壁画《五百罗汉朝毗户》。大殿地面尚留有操演少林拳的遗迹。闻名中外的少林武术就源于此。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像。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历代主持僧居住的方丈室,幽雅清静。达摩亭,供奉着达摩铜像,存放着经卷,各种仪仗、祭器、乐器等。寺内有各代所建的殿、亭、塔等,在我国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寺前溪水潺流,双桥并列,静谧而幽深;寺内古柏苍翠,银杏擎天,殿宇轩敞,满壁题记;殿堂之上,香烟缭绕,时有钟鼓之声,僧着袈裟,礼拜诵经;院内常有寺僧伸掌握拳,耍刀弄棒,演练少林功夫;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给这个千年古刹,增添了无限春意。
1995年8月30日,为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年,邮电部发行了《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少林寺山门”。画面描绘了少林寺山门的宏伟气势。
少林寺山门为少林寺现存主要建筑之一,由正门和东西两个掖门组成。中间的正门建筑在2米高的砖台上,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红墙绿瓦,方门圆窗,朱檐雕梁,气宇轩昂,四支飞檐犹如振翅欲飞的大雁,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门前砌有17级高的青石台阶,台阶两侧是一对高约2米的大石狮,为明代刻立。石狮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山门外有石坊两座,东西对称,形制相同。这座山门重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1974年落架翻新如初。门额上方悬有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清圣祖玄烨题写的“少林寺”三个金字的黑漆方匾,高90厘米,宽193厘米,笔力圆润刚劲,在“林”字上方雕有9厘米见方的“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山门内的弥勒佛仰坐龛中,笑意盈盈,山门后的甬道两旁为排列有序的四行碑石,称作“碑林”,“大半出自名人笔”,镌刻着唐宋以来著名书法家苏轼、米芾、蔡京、赵孟烦、董其昌等人的真迹。
(4-2)为“少林寺塔林”。画面描绘了少林寺塔林的庄严神圣。
少林寺塔林建于少林寺西约一里许的少溪河北岸的山脚,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为少林寺历代主持和素负盛名高僧的墓地。史籍记载,这里原有大小佛塔500余座,现存自唐至清千余年的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3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清塔10座、其它题记不清者20余座。塔的大小规模、高度、层数、直径等均是按照死者生前的地位、佛学的修养程度、徒弟的多少、威望的高低和寺内当时的经济状况等条件修成的。造型各异,风格多样,为我国最大的塔林建筑群,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艺术和雕刻、绘画艺术的宝库。其中日本僧人邵元撰写的照公和尚塔(建于1339年)塔铭及天竺和尚就公塔(建于1564年),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4-3)为“壁画.众僧徒习武”。画面取自白衣殿内的壁画“寺僧徒手搏斗图”,12对僧徒对练,招式刚劲,形态生动;石阶上主持、方丈在督察指导,构图栩栩如生。
少林武功,素负盛名,这是历代少林僧众勤学苦练的结晶。千佛殿坐落在宽大月台上,殿内砖砌地面上,有排列成行、深约20厘米的陷坑,这是历代僧徒长年习武而踩下的脚窝遗迹。在千佛殿东,就是白衣殿,殿内有壁画多幅,左山墙上为徒手心意拳、六合拳对练;右山墙上是僧徒手持各种器械对练。
(4-4)为“壁画.十三僧救秦王”。图案取自白衣殿内的壁画。描绘了十三僧救秦王是的场面。
唐朝成立之初,原隋朝大将军王世充称帝,国号为“郑”,继续与李唐政权相抗衡。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挥师征讨,此时,王世充在嵩洛屯驻大兵,实力相当雄厚,又占据了原属于少林寺的柏谷坞庄园,构成了威胁。因此,当李世民到洛阳讨伐被王世充和窦建德围困时,少林寺以昙宗为首的十三僧下山救主,生擒了王世充的侄子和部将王仁则,使李世民脱险取胜,立了大功。战后,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12人被赐紫罗袈裟,又赐封少林寺大片土地,使少林寺名扬四海。少林寺内至今尚存有《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上面刻着李世民登基后给少林寺僧徒的敕封圣旨,赞扬他们救驾助战的功绩,背阴还刻有13僧的名字和封号。
本套邮票以4幅画面展现了少林寺的主要景观和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