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6J【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0-26】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

2010.10.22发行                全套2枚             发行量1071万套

(2-1)J       1.20元  朱熹像    (1071万枚)

(2-2)J       1.20元  游学传道(1071万枚)

邮票规格:30×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规格:150×240毫米(2版)                      版别:胶雕

整张枚数:16枚(4×4)                                  责任编辑:王静

雕刻者:阎炳武                                           印章作者:王玉忠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计者:范增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朱熹(1130-1200),中国古代伟大的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22日)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郑氏草堂,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晚年定居建阳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年)19岁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史称“鹅湖之辩”)。淳熙五年(1178年),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后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在建阳家里忧愤而死,享年71岁。嘉定二年(1207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世称朱文公。

朱熹的一生,从政时间前后共计才七年六个月,立朝仅四十余日,在政治上并无多大建树。朱熹所以能名重一时并影响后人,在于他对当时所有的学说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扩充,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孔子集唐虞三代以来学术之大成,郑玄集汉学之大成,朱熹则是集宋学之大成者,成为一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在道德修养上,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也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所在。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有:一是理气论。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气为客。二是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且相互统一、渗透着顿变。三是格物致知论。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知先行后,行重知轻。四是心性理欲论。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并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五是美学思想。朱熹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

他一生从事教育五十余年,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变化气质之性,恢复本然之性使青年部以圣贤自任,从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业。他提出教育必须诱导学生实现五项步骤:立志、坚毅、用敬、求知、践实。他曾修复和创建白鹿洞、岳麓、武夷、云谷、同文、考亭等书院,授徒无数。朱熹研究涉及经学、理学、佛学、史学、文学、教育乃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他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观察、研究更加仔细、深入。因而朱熹成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成为孔子以后一个承前启后,综罗百代的大学者。

他生平著书极丰,据《四库全书》的著录统计,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如《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诗集传》《文公家礼》《朱晦庵集》《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1999年12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武夷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认为“武夷山是后孔子主义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在东亚和东南亚及欧美中一些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曾达多个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部分。”鉴于朱熹对中国文化、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所做的杰出贡献,1999年7月朱熹入选“世界千禧人物”。

2010年10月22日,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诞生88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2-1)为“朱熹像”。主图描绘了头戴儒巾、气宇轩昂的朱熹像,背景为朱熹名著《四书章句集注》封面和内页。画面不仅刻画了朱熹的潇洒形象,同时也展现了朱熹著书立说的成就。

“朱熹像”取材现藏于福建建瓯市博物馆的朱熹对镜自画像(画于绍熙元年,即1190年,朱子61岁)石刻版,该“朱子对镜自画像”碑刻,据传是明代朱氏十六代孙依旧本重镌。高93厘米、宽50厘米、厚35厘米的黑色页石画像碑上。碑首题刻“徽国公遗像”,上端有朱熹亲笔行书,后注明:“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遗矩,惟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绍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碑中有一大圆,中央为朱熹半身像。只见朱子两手端拱于腹前,神态端庄,须发右颊眼耳间的七颗黑痣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是目前朱子后裔共同认可的一幅朱熹像。

《四书章句集注》是继汉代《五经合集》、唐代《五经正义》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儒家经典群集,亦是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全集共26卷,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朱熹认为“四书”完整地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的儒家道统,因此,他耗费半生精力为四书分别作了注释,给《大学》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还将四书作为一部“套书”刊行,“四书”之名由此始定。朱熹吸收并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分别运用章句和集注两种诠释书体对《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通加注释,内在地建构起了以四书本文为诠释对象、章句集注为诠释本体的四书系统。《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倾注毕生心血之作,是儒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首次刊印该书,后又多次修改,定本在朱熹去世后刊刻于江西兴国,今均已不见。现存较好的版本有《四部备要》本(1957年中华书局重新排印),明嘉靖年间广东崇正堂刊本,清嘉庆十六年(1811)吴县吴英、吴志忠父子校勘本。

(2-1)为“游学传道”。主图描绘了身穿儒服的朱熹与弟子牵马行进在松柏小道的情景,背景描绘了武夷精舍和武夷山局部景观。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朱文公祠、武夷书院,位于武夷山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着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时人称之为“武夷之巨观”。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慕名而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朱熹逝世之后,历代都曾加以修建。南宋末,经扩建后改为紫阳书院。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灾。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葺修,前竖牌坊,匾上镌刻“武夷书院”。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赐予“学达性天”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闽浙总督常见罗满保“捐俸倡修”的,仅留存两庑。2001年全面复建。武夷精舍是朱熹理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方圆60平方公里,盘曲山中的长约9公里的九曲溪和夹崖森列的36峰,构成一幅碧水舟山的天然美景。朱熹长期生活在武夷山,秀美的武夷山川,成就了朱熹理学思想的建立。朱熹也寄情于武夷山的灵山秀水,留下了《九曲棹歌》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还有以六曲响声岩朱熹亲笔题刻的擘窠大字“逝者如斯”为代表的九曲溪摩崖石刻。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本套邮票由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全部采用武夷山元素设计,以全新的艺术造型诠释了朱熹开放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把理学大师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学说成就展现在世人眼前。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2-1版票

2-2版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