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不被看好的“平庸青年”,如何逆袭为“无双国士”?

话说110年前,在北京一个觥筹交错的高级酒席上,一个美国人曾经怜悯又傲娇地反问,“谁将养活中国”?所有人面面相觑,默不出声。

这些在场的达官贵人们,大概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曾经让全世界都以为没有答案的“本世纪最大难题”,最终将由江西乡下一个“表现平平”之人,在得到国家大力帮助后,费尽半生后功成行满超额完成任务。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的袁隆平老先生。

“精神首富”袁隆平、“国士无双”袁隆平,“当代神农”袁隆平、“天下粮心”袁隆平,他的溘然长逝,无疑让十多亿的中国人,都为之黯然神伤。讣告甫一发出,无数的评论、无数的感叹、无数的“点亮”、无数的“泪目”,自发地充塞网络。下午,中央六套循环播放了5遍《袁隆平》,这种备极哀荣,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应该也是前所未有的。

近20年来,大概还没有其他人物的逝日,可以让全体中国人包括官民两造,集体真诚追念缅怀至此。到了袁隆平老先生这里,往日众声喧哗你骂我怼的中国网民,似乎一下间都没有了分歧。多年前,有一家重量级大报,甚至直接刊文,题为《真想喊袁隆平一声万岁》。


这当然不是“造神”。今年1月份,以老先生名义注册的抖音号,结果不到三天粉丝超过1500万,以超越所有明星的“顶流”姿态站上热搜榜。“可以看出袁隆平爷爷的受欢迎程度了,超国宝级的存在”,一场乌龙却见证百姓心声。

袁隆平让人们自发怀念,不是靠那些高大上的标签,更不是影视明星式的炒作,而是身体力行“改变贫弱的中国”。这位怀着“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践行'让世界远离饥饿’志向”的老人,“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此用尽一生心。

袁隆平祖籍地:江西袁家山颐园

袁隆平为什么值得众生怀念?只因为,他近乎靠一己之力,创造中国“第五大发明”,最终协力搬开了笼罩在国人心头的最大恐惧,一种长达几千年由饥饿威胁带来的生存恐惧,使之岁稔年丰。“都怪袁隆平让你吃饱饭”,成了一句流行在所有中国男女老少嘴上的善意调侃。

在中国民间,有亿万农民奉他为“米菩萨”。而这位全民敬仰的“90后”,留给公众的最后画面,却是去世一周前,还孤零零一人站在三亚的路边等车,只因为他的农田基地就在那里。谁敢想,这个面目黝黑、衣裳土气、形容枯槁、劳作至死的老头子,早在1998年就被评估为“中国最大一宗无形资产”----单单“袁隆平”这个名字品牌,就值1008.9亿元?如此“富豪”,平日在家都是自己动手煮面条,出差时火车从来都是普通座,连车站休息室都从没进过——他说,“人家甘地都只买三等票”。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这样的袁隆平,他的功绩不仅是属于中国人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也正因如此,在过去近50年岁月里,他的故事被反复书写,渲染近乎传奇,几乎到了增删一字不得的地步。的确,一个偏远山区的普通农校教师,竟然一跃“逆袭”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怎么看都像一桩迷离恍惚的神话。

民间称颂他是“无双国士”,但他由幼及老,始终都自认“农民”。而且,“袁隆平传奇故事”中,似乎确实存在一个最具“反转”效应的事实:他从事水稻研究乃至走上农学,都是非常偶然的,不像其他量级科学家,完全是“始愿不及此”;更令人“跌破眼镜”的是,青年时代的袁隆平,其实在专业上表现平平,甚至被身边人认为“资质平庸”。

读大学期间拟招为空军飞行员,同学欢送

据现有材料,在他于1961年发现第一株天然杂交稻从而“鹤立鸡群”之前,大概绝少人认为他会一鸣惊人,而且换来的是无数的白眼与嘲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另一个功成名就之前的陈景润。“袁隆平何以为袁隆平,为什么是袁隆平”?回头再看,这真不是一个傻白甜式的疑问。


“农夫”袁隆平,论出身其实是“士”阶层,来自世代的“文科生”门第。他家祖训,可不是什么“农业报国科技创新”,而是“诗礼传家、求取功名、光耀门楣”。他抛弃文史学问,下地去“种田”,甚至又颠簸回去做“农民”,这大概不是他祖上所乐见的。

西方媒体采访

只是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是身世的波折、时代的动荡、家国的刺激,逐步推着他走向“积日满荒陂”的田地间,一切是心甘情愿又身不由己。他生在北京,祖籍在江西德安县青竹坂村。先祖经商为业,晚清后就是县里首富,单县城“豪宅”就有一千多平方,店铺无数。袁家起家在于商。

因为旧时代,“商贾”毕竟属于“贱业”,到了曾祖一辈,开始发奋读书治学,意在阶层升级改换门庭,此后几代都是当地很有声望的士绅、“读书人”。他的祖父袁胜鉴,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毕业,民国江西省首届议员,出任过文昌县县长等职;他的父亲,更是东南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后来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部队担任上校秘书。其母华静女士,民国高中毕业生,教师出身,性情安娴,平日就喜欢养花弄草——袁隆平从农,家族中唯一的“家学”来源,大概就是他这位母亲了。

他的父母,一心要让他发奋读书,日后可以考上名校、出洋镀金,“起码也得是重庆的好学校”,而科目最好是政法,再不济也是“克绍其裘”的中文系。据他回忆,有一回,流落重庆时,还在上小学的他,仅仅因为课余带上四弟袁隆德到江边游泳,就因“荒废学业”之名,被其父体罚,又是下跪又是背书又是写字又是饿肚子啥的。他的祖父科举出身,更是希望他读经念史一辈子,只因战火的冲散才让这种寄托落空。

而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下,袁隆平兄弟五人,在那样一个年代,得以一人中专毕业,其余全部念完大学。有记者采访他后不禁惊叹,“原来袁老英语都这么好”!

1950年代,他曾“一掷千金”,花27元买小提琴


后来,有人写《袁隆平传》,说“没有灾难中国的刺激不会有袁隆平”,确实是察世知人之论。

袁隆平1930年出生,正逢山河破碎国已不国时代,是真正的“蒿目时艰”。他的成长历程,是在从北到南各省流亡中度过的。他最早最深刻的记忆,是1938年,日寇疯狂进攻长江中游,华中地区震荡不已,袁家不得已四处奔亡。那年他才8岁。

1946年,他入读的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

在后来的记录中, 他对往事仍历历在目:除夕,他不顾父亲阻拦,跑到街上,只见数里长街,尸体遍地。直到第三天了,在桃源县的废墟上,还眼见30多具血肉模糊的尸身,仿佛听见江水在呜咽,北风在叹息.......国破家亡的痛感,在1938年除夕的夜晚,让年幼的袁隆平刻骨铭心,眼眶一片湿润。而这种爱国爱民、暗自决心要让中国富强的深沉情感,支撑了袁隆平一生。

在20岁之前,他似乎并非钟情过农业,也没有在这方面表现出特长来。有报道说,他6岁那年在武汉郊区一家园艺场参观,看到繁茂的花果挂满枝头,从此爱上了农业云云,显然连他自己都不认可。他报考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完全只是因为在逃亡重庆途中,眼见难以计数的难民,由于天灾与战乱,田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希望能有所帮助。

即便是这样,他也长期动摇过,一度严重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从事农业,屡次想过改行。以至于几十年过后,面对功成名就的“当代神农”,还有熟人说“完全想不到”。那时的袁隆平,是没有多少亮点的。后来的人们,想尽力挖掘“青年袁隆平”的“光辉事迹”,可往往都是徒劳无功。

在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里,在农校时期的袁隆平,不仅是“表现平平”的“平庸青年”,甚至令人头疼:自负又执拗,自由且散漫,那个时代人人都在谋求进步,他却为此连团都没有入过,是典型的“落后分子”。他唯一的优势,大概是身体素质好、运动基因优良,为此在读了两年农校之后,还差点去国家游泳队当一名专业运动员,也差一点当上空军飞行员。

回乡祭拜祖父

更为“尴尬”的是,2016年,袁老“母校”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特意公布了袁隆平大学时的成绩单,这时候世人才晓得,那时的袁隆平着实不是什么“学霸”,甚至显得平庸。大一时: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到了往后几年,几门最重要的专业课成绩,也始终在中等水准。大学4年8个学期平均下来分别是:76.5、70.8、74.9、71.3、72.1、76.4、73.8、75.5。

大学毕业证书

据知情者所述,这在当时的农学院,是很普通的成绩,在“班上都属于中等水平”,说他表现平平还真是有的放矢。正因为如此,1953年大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一般,袁隆平被分到了湖南安江农校——在彼时大学生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这算不上一个好单位。“按现实处境来说,与他同届毕业的学霸们很可能留在大学担任老师了”。


但袁隆平到底是袁隆平,大学时成绩单上表现平平的他,并不意味着能力一般。若以成绩论英雄,鲁迅也曾经是“补考生”。

青年时代

“性格即命运”,他当年的好友也回忆说,袁隆平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他执著而坚定,善于保护与发展自身个性,“当大家都崇拜米丘林、李森科时,他已选择了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的道路”。这种人,他的性格、眼光与执行力,其实都远超常人,早期犹如在昏睡状态,可一旦被催发,是有炸裂式表现的。

根据一些传记,改写袁隆平命运的事端,当来自一段缠绵悱恻又让人难抑感伤的爱情悲剧刺激。在作家陈启文2019年出版的40万字大作《袁隆平的世界》里,袁隆平在事业上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韧性,也即使他不同凡响的来源,都与他青年时代反复遭受挫折有关:

恩爱夫妻

年轻时候的他,也是翩翩风度的男子,也曾浪漫地热烈追求过爱情,初恋时与一位女教师有过长达3年的恋爱。可是由于他“出身不好”,有“白专”之嫌,一对鸳鸯被生生拆散。女友为此被迫先结婚,婚后备受痛悔煎熬,生活难以为继。

以至于她的丈夫,不得不亲自去找袁隆平,请求他去见妻子,二人会面时又是抱头痛哭一番,可木已成舟又能如何呢?晚年的袁隆平,曾经在电视上讲述过这段无疾而终的恋情,80多岁的他眼角仍然若有泪光。命运对他眷顾的是,他后来的妻子,也是贤妻良母,对他生活上帮助甚大。

其子袁定阳,子承父业,现为知名农学教授

有人说,正因为爱情上的失意与痛苦,才激发出了袁隆平的斗志,从此一心扑在事业上,成就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或许也是有道理的吧。况且,当他扫清认知上的迷茫与困惑,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交杂水稻试验上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忍受无数的白眼和讥讽后,心态上也早已淡然处之了。

2007年,他接受央视王志采访,似乎还心有余悸,“我那时就是一个普通中等农校的教师,人家都是瞧不起你的。有些权威,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就是这样子。当时我就默不作声,反正我给你们搞,我要拿出事实给你们看,我从不当面跟他们争”。

挚爱的三个孙女

“为什么有信心呢,一个是我确实看到有水稻有杂交优势,第二个我勤翻书本。尽管书本上说杂交没有优势,但它的理论根据,我认定有问题”。 早年爱情与事业上的双失败,反倒激发出了袁隆平。


实际上,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现实的艰难处境,也在刺激着他不断前进。也正是这种来自中国百姓的深重苦痛,让袁隆平的研究动机,从来都不是为了抢夺个人名利,而是“救苦救难”。

那时的国家积贫积弱,农作物培育缺乏方法,理论上根本无法养活几亿中国人,身处其间的袁隆平也不断感受到了来自饥饿的折磨,这也让他深切地意识到——“没有任何痛苦可以超过饥饿与对饥饿的恐惧,没有任何命题能大过民以食为天”。他全力以赴研究水稻,似乎在“重返”辉映着传统中国人“己溺己饥”的士大夫情怀。

就这样,到了1966年2月,33岁的“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在当时的《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一举成名引发关注,也获得了上面全力扶持。此后的袁隆平,正如全世界所看到的:突飞猛进一路高歌,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系统、两系法、超级稻,不断释放着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一个从来都不是“学霸”的科学巨人,一个注定在中国历史上写上浓重一笔的人物,一个影响着中国14亿人吃饭问题的人物,从此站了起来。

晚年的他,曾对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道,“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袋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这当然不是唱高调。这位年近九旬还在田间吃饭的老人,这位在路边摊理发店理头16年的老人,始终朴素如农民,心里头装的从来都不是名利。1990年代他曾因故两次落选院士,后来面对央视记者王志是否为之沮丧地追问,他只淡然一笑,“我加强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他戴的是260元的卡西欧手表;前些年,后来为了去农田方便,豪掷买下的“豪车”,不过就是一辆自动挡蓝色别克赛欧,令瓜众大跌眼镜,还引发“仇富为何不仇袁隆平”的热议。

去世前一周画面

他终身反对“造神”,希望社会对他少点关注,呼吁多去关心中国农业,一再宣称都是团队的功劳,都是国家的支持。在200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中,还记录过这么一件趣事:一次座谈会上,一位中学生起来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讲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十分敬仰。不想,袁隆平连连摆手澄清:“一定别受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引发观众一阵大笑。

“袁老,一路走好”

你说,这样的人,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价他的一生呢?逝者已逝,生者应该更加努力,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才是纪念他最好的方式。“只要有阳光,就会有生命的交响曲”,这位逝者留下的遗训,我们更应该记取。

(0)

相关推荐

  • 痛心,国家元老袁隆平院士,今日与世长眠

    就在几分钟之前,老嘉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看到一条令人心痛的消息:让中国13亿人吃上饱饭,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功臣,我国袁老,袁隆平院士,于今日逝世. 这真的让人很痛心.还记得几个月之前,在一些 ...

  • 邓则回忆丈夫袁隆平:50块钱的婚礼,也能幸福一辈子

    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邓则是陪伴袁隆平一生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的工作搭档.当年两人的 ...

  • 袁隆平:等你们吃饱饭,我就离开。

    作者丨布呐呐 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想到了之前,他曾写给自己妈妈的信: "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 ...

  • 与袁隆平有关的40件小事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来源 | 脆皮先生(ID:cpxs2009) 作者 | 脆皮先生 多么希望这永远是一条假消息:多么希望再有一次辟谣. 但是,时间永远停留在了13点07分. 湖南长沙, ...

  • 袁隆平与夫人爱的起始:一颗橘子、一个破洞脸盆、一首诗和一个梦

    一天傍晚,心情沉闷的袁隆平,站在校园的樟树林中. 他肩膀上夹着小提琴,右手挥动琴弓,拉响了歌剧<泰伊思>中的沉思曲. 这首哀婉曲子,它的结构虽简单,里面饱含的忧伤情绪,却能让闻声之人,为之 ...

  • 袁隆平走了,但袁隆平的一生,将继续照耀我们前行!

    这是惊天噩耗!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北京时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 ...

  • “稻田里的守望者”袁隆平: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人类远离饥饿

    温史司 关注 今天18:38 大图模式 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会记住的日子.在这天,一个老人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无比光辉的功绩走完了辉煌的一生,他就是"杂交水稻 ...

  • “最有品就是在稻田里拉小提琴”,25张图了解袁隆平的另一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自称"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为其广为人知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 ...

  • 简述袁隆平一生的传奇故事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漫漫说 您好,请点击下面的"关注"二字,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一起读心灵美文,悟智慧人生,做一个淡泊.宁静.善良.豁达.智慧.优雅的人.完全免费,请放 ...

  • 聂朝霞: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昨日,袁隆平老师以91岁高龄去世,举国哀悼,我们也沉浸在悲痛之中. 谨以我太太聂朝霞20年前发表在<新民周刊>的通讯,怀念这位国人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聂朝霞 ...

  • 袁隆平逝世!无双国士化成了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还是难以接受.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

  • 缅怀!送别袁老……

    02:29 02:29 03:30 / 03:3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 ...

  • 沉痛哀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千古

    作者:郭兰芳 巨星隕落天垂泪 山河震撼哀动地 泣声追送栋樑折 十里长衔共鸣笛 日夜操劳您太累 一粥一飯永铭记 青松振臂敬功臣 挽帳千里花溅泪 于2O21.5.22 昨天(5月22日)是最不想刷微博的一 ...

  • 我还没拍摄您,您却走了!

    - 原创 - 记录生活 · 智能排版 · 印制成书 早几年,我向袁隆平的三儿媳段美娟提出:"我想拍摄'袁老的一天'.你帮我向袁老说说,安排一下吧."时隔不久,段美娟回信我,说袁老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