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以脱俗为第一要事!
▼苏轼《中山松醪赋》局部
黄庭坚《跋东坡书》说:“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他所感受到的“学问文章之气”,就是后来常说的“书卷气”。而有人把“书卷气”视为一种风格,非是。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局部
在古人看来,书法是君子之艺,是文人士大夫的雅事,所以又把“书卷气”称之为“士气”。刘熙载《书概》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他要求读书人在书法艺术上保持本色,避免各种属于世俗的不良风气。“
士气”是就人而言,其名始见于元代画论。又称“士夫气”、“士人气象”。古书最初以简策编缀成卷,或以缯帛装轴,有些人就用“卷轴气”指代“书卷气”。“书卷气”之名大约始于清代,见《蒋氏游艺秘录》等。
▼蔡襄《虹县帖》
▼杜牧《张好好诗》卷局部
▼米芾 《伯充帖》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
黄氏的观点被清人承接下来,如《蒋氏游艺秘录》列“书卷气”的两个必要条件:人品高、读书多。
杨守敬《学书迩言》还有详细的解释:“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佚等伦者也。”
由于人品的阑入,把原本近于合理的“书卷气”审美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
人在社会中生活,各种不良风气都可能给书家和艺术风格带来不良影响,干扰或抵消学养所能发挥的正常作用。提倡“书卷气”的根本目的在于脱俗,与况周颐《蕙风词话》提出“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之道,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俗者,词之贼也”的道理一样,书法追求“字外功夫”即由此而来。
古代书家都是读书人,他们大都对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有比较好的理解,由学养化育出来的审美理想使之对书法有一种颇为执著的、属于一个强大社会群体的共同追求,不会轻易地转移志趣并脱出这一既定立场。他们恪守“技进乎道”的原则,把书法当成一种人格外化的过程与形式。
当书法出现社会性流弊的时候,读书人的清高与自强精神就会通过某些杰出人物的言论和实践表现出来,成为治病良方。以苏、黄为代表的书法实践与“书卷气”的提出就是针对“院体”的流弊而来,是知识阶层既定立场和价值观念的自身调节。
明清人提倡“书卷气”的用意也不出此范围。就此而言,“书卷气”不是一种确定的美感,也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批评标准,正如方薰《山静居论画》“古人所谓卷轴气,不以写意、工致论,在乎雅俗”的解说,已经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吴琚《寿父帖》
▼苏轼 《祭黄几道文卷》局部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局部
好看
,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