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食三昧
我注定不能成为一个正宗吃货。第一,我吃不得辣,这势必错过了一大半的美食;第二,为了让不受约束而任性丰满的体型有所顾虑,我得管住味蕾对食物的渴望。所以我对美食的喜爱仅仅停留在叶公好龙的层面,或者连叶公也比不上,只是喜欢看美食介绍罢了。但我又有个古怪毛病,出门旅游做攻略,往往第一个找的就是当地美食,找又找不对方向,搜罗半天,依旧所获甚少。这次去北京旅游自我感觉很省心,因为印象中北京的美食遍地都是,看的介绍也多,随便找几样吃就行。
首先就是糖葫芦,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到北京旅游,记忆中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糖葫芦、烤玉米的小贩。南方的糖葫芦往往又小又酸,十多年前在雍和宫门口买过糖葫芦和烤玉米,山楂粉甜个大,玉米也糯甜喷香,那味道至今难以忘怀。所以这次对找糖葫芦这件小事压根没放在心上。第一天在王府井大街看到的糖葫芦跟我在上海大型食品店看到的号称“正宗老北京糖葫芦”都差不多,价格也相同,一尝之下,山楂是比上海的粉,但你说口感好太多那也不至于,跟十多年前的味道完全没法比。
没想到的是后来几天到其他景区,竟然很少看到糖葫芦的影子,不知道是春节很多摊贩都回家过年的原因,还是整治市容的原因,以至于有一天在崇文门前后左右找了十来分钟都没发现一根糖葫芦的影子。幸亏北方的朋友H君是个北京通,手机远程遥控,说你去某某商场,地下超市能找到。果然找到了,价格比王府井便宜。好奇买了一串黑枣糖葫芦,也没觉得有太多特别之处。吃来吃去,还是对原味山楂糖葫芦最有好感。H君在手机那头笑我,到了北京居然连糖葫芦都不会找,实在令我汗颜。
王府井有条美食街,就像上海城隍庙的美食世界一样,本地人很少会光顾,但异地人就不同,找小吃在王府井大街上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里面的所谓美食都是各地走样食物大杂烩,连烤玉米,老酸奶也是又贵又勾不起食欲,环境杂乱,人声鼎沸,交织成一种看似繁华的寂寞。这寂寞是游客寻遍整条街找不到真正美食的无可奈何,是散发着商业利益的现代尴尬。
我也一样地无可奈何,拐到王府井美食街入口处有条还算清静的巷子,那里有个戏台,孤零零站着一个画着浓妆的花旦,表情呆滞,随口唱出来的词一点也不走心,只有扩音器里播出的伴奏麻木地宣扬着几分京腔京韵。巷口第一家卖爆肚和豆汁儿,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第一篇就介绍了这种带着浓郁本土特色的小吃,整本书里罗列了各种北京美食。我是按图索骥来的,可看到真正的豆汁儿,根本没有下嘴的勇气。巷子里还有老北京炸酱面,老边饺子。点了一份炸酱面,一份爆肚,坐在古色古香,泛着土味儿的狭小店堂里,这才知道为什么这条巷子相对清静,因为价格奇贵。爆肚差强人意,炸酱面咸到让人皱眉,硬着头皮吃下去,发誓这辈子再不碰这东西了。这才是第一天到北京,我开始为后面几天的食物发愁,H君笑我,早跟你说了不要对北京的食物抱什么希望。
第二天下午逛了几个景点后,我对H君说想去南锣鼓巷。H君说,改去北锣吧。
我看过的所有攻略里都只有介绍南锣鼓巷的,关于跟它相连的北锣我一无所知。我从车辇店胡同拐到北锣,跟南锣的喧嚣完全不同,北锣文静温和,萧瑟的冬季里散发着古朴的京味儿,让人一下子就爱上了。北锣巷两边随意散落着文艺气息的小店,最有趣的是H君推荐的44号,门口没有任何招牌,看着就是一户普通民宅。我带着几分忐忑推门入内,暖气和咖啡香扑面而来,几只萌翻人的猫随意地躺在屋里各个地方,它们或带着懒懒的睡意,或含着不屑一顾的眼神。这样的店堂不是北京特色,却是歇脚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在这里,你仿佛一下子就融入了这个城市。
我说H君你很会品味生活,那么顺便再推荐一下晚餐吧。H君不假思索,北锣60号,可以吃烤翅或者砂锅,面食,味道很赞。另外记得一定去北锣66号。我满怀期待找这两家,却失望而归,无论是60号还是66号,都已不见踪影。H君毕竟离开北京好些年了,北锣60号已经成为民宅,而曾经被誉为北京最文艺餐厅的“北锣鼓巷66号”,店名原先就以门牌号命名,现在改换门庭,成了一家普通餐厅。
记起穿过车辇店胡同时看到一家火锅店,北京的涮羊肉不容错过。店门口的招牌写着正宗北京老铜锅,果断走了进去。不是周末,食客不多,基本都是当地人。这个必须感谢H君阻止我去南锣,那里一定找不到这样的火锅店。店堂的墙上贴着暖气片,大大的老铜锅装着烫烫碳火,挡住了屋外凛冽的寒气。羊肉,牛肉,麻酱,蔬菜拼盘,酸梅汤小地雷(这个是听店老板这么叫的),周围几桌的北京爷们儿在侃大山,我吃得有趣,听得有趣。上海也有火锅,羊肉远赶不上这家的嫩滑,入口肥甘。一顿饱餐,肠胃熨帖。
趁热打铁,我问H君,明天能不能推荐一家烤鸭店?火锅尝了,烤鸭也不能错过吧?“全聚德”太出名,一来在上海吃过,二来觉得门槛有些高,排队过于长,价格又有些贵。H君说,“便宜坊”吧,实惠、清静、味道不错。半只烤鸭,两笼面饼,一大罐赠送的鸭架汤,味道,环境都不输给“全聚德”,价格的确实惠。
我自觉有些过于厚颜无耻,此时已经完全不想再自己查找攻略了,舔着脸皮问H君,好人做到底,我最后一天去国子监,能不能让我这个假叶公尝尝地道的北京水饺?佩服H君的好脾气,也叹服于他的记性,离京多年,竟然还像一张北京的活地图。他告诉我,离国子监不远的五道营胡同有家“喰面”,我不知道这个喰字该读什么音,只是那天又被五道营胡同吸引了。这条胡同也安静,但和北锣的安静又是完全两种味道,比北锣多了几分洋气,街道两边的小店也文艺,但更清新,更时尚。穿行于此,有些穿越的感觉,而北锣给我的感觉就是家常,温馨。
“喰面”的店面小到让我吃惊,窄窄的两条木板沿着同样窄的店面钉在两墙,板下两溜圆凳,组成了用餐区,干净,简朴。墙面上贴着北京一档电视节目“美食地图”来这家店采访的照片,菜单品种也极其简单,两种水饺,一种面,几样凉菜,一种叫北冰洋的汽水。我点了白菜水饺,馅不咸不淡,皮劲道有嚼头,是纯手工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旅途中的美食体验有时候决定着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我很感谢H君,因为他没有给我推荐大众化的或者高档化的馆子,正是这种很家常的食物,才是一座城市本色的味道,这才是我想要的旅行回味。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