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世上最掉价的行为,就是趋炎附势
《菜根谭》有句名言: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这句话,就是对“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一生最好的注脚。
01
潘安,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安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肤白貌美、才华横溢、至情至孝;也有很多典故,比如掷果盈车、潘杨之好、花样美男、望尘而拜、白首同归。
据说小潘年少时,经常带着弹弓,驾马车到洛阳郊外打鸟玩。城里很多女孩为一睹帅哥的盛世美颜,早早就在路边等待。
一看到潘安的马车,众人纷纷上前围堵,并疯狂朝马车上扔水果。于是,潘大帅哥每次出门,都会满载桃李瓜果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成语的典故。
那么招人爱的美男子,却不是颗多情的种子。
潘安与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病逝后,潘安为爱妻写下数首悼亡诗,感情真挚,比如“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爱妻死后,潘岳终生未娶,一时传为佳话,这就是“潘杨之好”的典故。
不只对妻子至情,潘安还是个至孝之人。母亲因病想回家乡,潘安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他的上司极力挽留,潘安却说:我若贪恋荣华富贵,让母亲饱受思乡之苦,那算什么儿子呢?
回到家乡后,潘安精心照顾母亲,经常彻夜不眠。家中贫穷,他就种菜卖菜,买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特意喂了几只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
除了帅气、至情至孝外,作为西晋文学圈的代表性人物,明明可以靠颜值,潘安却偏偏要靠才华。
后世常用“陆海潘江”来形容有才,潘是潘安,陆是陆机,这二人属于魏晋时期顶尖的文学家。潘安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等,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02
这么个优秀、专一、纯孝的大帅哥,后世的口碑却很差。
潘安原名潘岳,字安仁,后人认为潘安的操守当不起一个“仁”字,潘安仁就渐渐被叫成了潘安。
潘安这一生最掉价的行为,就是趋炎附势。
潘安家境一般,在西晋不算世家大族。少年时期,潘安就读洛阳太学,后因作《籍田赋》颂扬晋武帝躬耕籍田被提拔为河阳县令。
任职期间,潘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很快河阳县道路两旁、田间地头都种上桃李、花卉,春天山川花满园,秋天硕果累累,潘安很受当地百姓拥护,人送外号“河阳一枝花”,这也是“花样美男”最早的出处。
鉴于潘安在县令任上政绩显著,很快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主簿。
不久,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太傅杨骏被夷灭三族,担任主簿的潘安本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楚王司马玮的心腹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安才得以免祸。
逃过一劫的潘安带着老母回到家乡隐居,这一年,潘安32岁了。
对出身底层的人来说,时间尤其不够。
32岁的潘安每每独坐镜前,感叹仕途不顺,不能一展抱负。突然,他发现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人生至此,莫不感慨!
曾经正直高尚的灵魂,就在此刻蒙尘,曾经恃才傲物的性格,就在此刻发生变化。
潘安变了,变成了一个趋炎附势的俗人。
他欣然接受好友石崇的邀请重返京城,投奔贾充外孙、皇后贾南风外甥贾谧。贾谧在朝廷上权势很大,又是个酷爱文学的文艺青年。
有人谀称贾谧文才可与汉代大才子贾谊比肩,这让贾谧心花怒放,立即“开门延宾”,广邀文艺圈大咖加盟,一时间“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
贾谧的朋友圈,集齐了当世二十四位声名赫赫的大才子,号为“文章二十四友”,由于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其中包括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人。
当然,还有潘安。
他几乎想也没想,就加入这支空谈文学、阿谀权贵的队伍。
03
潘安入团之后,性情变得更加轻浮急躁,追逐名利无所顾忌。《晋书·潘岳传》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也就是说,潘安与石崇等人谄媚侍奉贾谧,每次见贾谧出门,潘安总是和石崇二人望着马车扬起的尘土下拜,谄媚之心可见一斑。
后世对此事多有抨击,比如元好问有首《论诗绝句》。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大文豪王夫之干脆拉出另外八个人,让他们一起陪着潘安挨骂:然其武帝所用者,贾充、任恺、冯紞、荀勖、何曾、石苞、王恺、石崇、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
对于潘安的趋炎附势,其母曾多次劝诫:该知足就知足吧,为何贪求不止呢?
母亲的责备,潘安无言以对,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再进一步吧,再爬一级吧,如果我有贾谧那样显赫的背景,谁愿意给人当狗呢!
不久,心狠手辣的皇后贾南风决定废掉太子司马谲。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贾南风诈称晋惠帝有病,让司马谲入宫面见。
司马谲来到宫里,不由分手先被贾南风矫诏灌了三升酒,顿时喝得七荤八素。随后,贾南风让时任黄门侍郎的潘安模仿太子的口吻写了一篇表文。
表文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贾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已与谢妃(谢玖)约定同时发难,灭绝后患......”
也就是说,陛下和皇后你俩自行了断吧!不自了,我就和谢妃联手帮你俩了断!
潘安心知贾后的恶毒行径,却毅然决然奉命,他太想进步了!
表文写完后,贾后立即逼迫酩酊大醉、神志不清的司马谲照样抄写一遍。司马谲晕晕乎乎,根本搞不清自己写的是什么,由于手抖,字大半写得不清,潘安又亲自补上笔画,将其塑造成一篇谋反之文,司马谲就此被废。
虽然司马谲被废,潘安并非罪魁祸首,可他参与设计陷害的全过程,也正因如此,最终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滔天大祸。
04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和心腹孙秀起兵发难,八王之乱进入高潮阶段。
战斗很快结束,贾后被废为庶人,然后迅速被杀。司马伦执掌朝纲,孙秀为中书令,贾党被一网打尽。
贾谧作为贾党核心人物,自然难逃一死。
潘安作为贾党重要成员,基本很难不死。
可惜这一点,潘安还不自知。
鉴于昔日孙秀落魄时在京城被潘安羞辱过,两人曾有宿怨,这时孙秀贵为中书令,潘安还主动向孙秀示好:孙大人难道还会在意我们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吗?
潘安的意思很明显:你若不在意,我必投奔于你。
然而,孙秀记得,还深刻地记得。
他冷冷地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心里一直牢记着,没有一日能忘!
于是,潘安只能去死,还被诛灭三族。
潘安七十岁高龄的母亲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潘诜,兄弟子女全部被害。
与潘安一同被灭族的,还有大富豪石崇。
石崇与潘安一向交好,行刑当天,石崇先被押送刑场,随后潘安也被押来。石崇见到潘安,感慨地说:原来你也不免如此啊!
潘安的回答很文艺:可谓'白首同所归’。
原来,潘安在《金谷集作诗》中曾写过“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诗句,以示二人情谊深厚,没成想竟一语成谶,成了二人最终下场的预言。
这正是成语“白首同归”的出处。
当刽子手屠刀举起的那一刻,潘安望了望就在身边等待行刑的母亲,忍不住热泪盈眶,大声喊道:负阿母!负阿母!
潘安的母亲并没有再指责儿子,只是在她的目光中,潘安还是读懂了母亲的意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05
世上最掉价的行为,就是趋炎附势。
潘安死后没几年,江东名士张翰借秋风起、莼鲈思,辞官回乡。为了减少辞官的阻力,他还写了首苦逼的《思吴江歌》,安然离去。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潘安死后105年,东晋文艺大咖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有一句通俗又深刻的诗: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他看得很透,潘安却看不透。
如果没有那一段趋炎附势的不光彩历史,凭借颜值逆天、爱情忠贞、至诚至孝、才华横溢这几大特点,潘安在历朝历代都不可能掉粉。
潘安渴望功名利禄,却不走正途,在阿谀谄媚中迅速迷失。趋炎附势,正是他身份掉价的根源,也是死穴。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很多人能经得起磨难,却受不了平凡。过于不安现状,内心充斥各种欲望的人永远不能敞开心扉,更不能让心洒满阳光。
也许平凡之路,才是人生最好的旅程。就像歌里唱的: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到中年,追求着就是美好,淡泊着就是幸福。不要让身价掉落,更不要让身份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