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普宁大长陇英歌拜年

这几年来都想去大长陇看看英歌,据说当地在正月初一二三的时候,有拜年活动,即英歌队伍要巡游境内各处,遇有请参拜的祠堂、厝座、楼房、工厂、商铺等,便入室进行表演,以为驱邪镇煞,又为祝庆祈安。今岁己亥的正月初二下午,终于如愿,前来大长陇见识一番。说实在的,拿个相机追着跑,追了好长一段路,可都没拍到满意的画面,其实真不好拍。

据介绍,大长陇英歌队继初一完成乡里中心处角落的巡游后,初二这天上午很早就出发,往乡东角落去巡游,中午停休进餐,随后继续。这天午后来到大长陇,由当地的朋友宁煜向导,赶上英歌队的时候,正好是在草尾溪,接着跟着去了不少地方,最后要结束前,队伍特往大宫地头老爷三山国王庙参拜,继而巡寨半圈,最后在十队埕参拜英歌老爷田元帅,队伍便自行解散,至此而毕。

大长陇英歌队的大旗。

除了寻常的四面三角旗之外,又增加一面中国梦,也算是跟上时代潮流吧。

按资料上讲,共和初年,普宁和潮阳一带各处乡村兴起英歌热,大长陇原无此类民俗,其中便有请来涂坑英歌班的陈清泉、陈两好二位师傅进行教练传授,后来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大长陇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最大特点是武术的含量非常重。

2019国际老爷节,这是第三个民俗现场了,不过将前两个合一,故而这一场还是应算成第2场吧。

大长陇英歌队的武术痕迹很重,如图一类动作,频繁于表演之中。

英歌概况(安静声音2019)

英歌,流行于粤东练江流域及周边,是最具观赏性的潮汕民间艺术。在旧时乃至如今还有,英歌被称为英歌班,由前棚、中棚、后棚组成,中、后棚有时合为后棚,一般是武术、土戏一类的表演,土戏是农闲节庆时候最好的消遣,武术队是过乡防卫比较妥当的办法;前棚是一种既可游街又可在广场表演的男性集体舞蹈,如今我们所说所见到的英歌,一般指的是这个。英歌前棚画脸勾谱、中后棚扮土戏,仿水浒英雄,表演套路有相对的剧情,这演变自戏剧是无可置疑的,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普宁英歌是仿于三百年多前外江戏的《水浒·攻打大名府》一出,大概是戏剧的这个原因,英歌在乡间又被称为唱英歌、英歌戏、英歌班等;除了戏剧,英歌又含有傩舞的元素,在如今一些脸谱粗狂狰獠、舞姿动作大、鼓点板式较慢、木槌较长的英歌队可以看到遗存,比如普宁东部、潮阳、惠来一带的英歌不少有这种情况,因为蕴含有傩,所以很多涉及安土祈福有关的活动如游神或剪彩等庆典都会请来英歌进行表演,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新近,有本土民俗研究学者岭东怒马认为英歌含着儒家尸祝的仪式,尤以潮阳棉城一带英歌为最;另外,英歌舞中融入了武术,比如垾塘英歌由乾隆年间村人陈成技所学南少林武术改编、泥沟英歌有清雍正间寮顶武馆学武以唱英歌掩饰的说法、北山英歌传说系为清末农民义军领袖许阿梅再改编等等,当然,看看中后棚是毋庸置疑了。也有认为英歌是旧时全国普遍性流行的秧歌,但将两者进行相对比之后,发现差别很大。英歌在古志文献上的记录很少,关于来源及确切的说法,目前尚未有。英歌队(前棚)通常由十多名或几十名少年或青壮男子组成,按角色画脸、着统一的武打戏服,伴随着板式快慢自若的锣鼓点,舞者摆弄花样击打手中的双槌,舞动全身四肢躯干甚至不停摇头,作一系列套路阵法,再时不时的大吼怪叫,让围观者感受到一种澎湃豪壮、阳刚正气的浓烈气氛,让人念念不忘,历来广受民众所钟爱。

大长陇英歌(前棚)的节奏快,执槌舞者手脚动作幅度大,执鼓舞者手要甩出大半个圈,其力道相当、武术含量高,按现代普宁英歌板式划分,属快板一类。大长陇英歌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多次受邀上县城流沙表演,是普宁英歌中的强队之一,颇负盛名。据老辈介绍,大长陇英歌始于上世纪50年代前后,其时乡中先后组织起六支队伍。历史上,也曾同一年组织有四支英歌队,即长龙班、深西班、寨内班、军老班,可谓盛极。由于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所需,如今乡中的英歌队仅保留一支。每至年末,英歌锣鼓声便在乡中响起,队伍开始排练,并于新春正月按需在初一二三进行全乡巡游,至各处进行拜年活动。

公元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兴起业余文艺生活热潮,值此间,大长陇全乡办起了三个业余剧团,先后组织起六支英歌队。时任长兴班(长英班)头槌的陈来芋(族号克藩)在后来所作《英歌传奇》中回忆写道:特聘普宁县涂坑乡英歌班陈清泉、陈两好两位师傅作为教练,传授技术及各种动作。村人也这样介绍:其时有十八乡会乡大闹热营阿娘队伍来到大长陇联欢,因乡里无英歌祝庆,是故后来族老决定也办上几班,遂请涂坑的英歌师傅前来传授,最初先教一乡长龙班、三乡灰路尾班,及后再授寨内班、深西班;二乡长泰则请咸寮师傅(也有称系大布)传授新围社、杉门外社两班;除此,长岭房井脚祠即墩夫祖祠因要晋祠,故房老号召自行组织一班英歌以备庆典闹热(当时长龙班的好手多是长岭房裔孙)。也有资料称,其时农会负责请师父教舞、教后棚,以及化妆等。这些,就是大长陇英歌的最初来源。老辈人讲,当时参加英歌班都是自愿的,且视能够参加英歌班为无上光荣,其需自备英歌槌、鼓、服饰,不论排练演出均无报酬,但供一顿“英歌饭菜头汤”。

中场休息。

大长陇英歌由前、后棚组成,前棚队员勾画脸谱而身着古装扮演水浒英雄人物,耍蛇、舞槌、舞鼓,表演各种套路阵法,如今我们所见的英歌多指此。后棚为传统土戏,通常于前棚打圈围出空地之后,轮流上演佛公佛母、桃花过渡、周不错卜卦、杨子良讨亲、闹花灯等戏出。现后棚土戏几无出演,倒偶有佛公佛母穿插其间,或以年轻女子扛彩旗随行以代之。

这里的英歌队与他处一样,由一面写有班名的大旗领行。大旗两侧现多配有四面三角旗,上书替天行道、惩恶扬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语。通常队伍在定点地方进行表演的时候,随队伍巡游走最后的鼓乐会移到大旗前,其基本配备是大鼓一个(旧时大鼓穿绳连同插有五色小旗、田府小灯笼的鼓亭背于鼓司身上,现改做推车),斗锣四个,钦仔一个,大钹两个,一般也还配低音压声的螺号一支。

队伍最前是耍蛇的鼓上蚤时迁,角色扮演者需灵活滑稽,其将协调整个队伍在舞动中的队形。红脸红须的头槌,扮演大刀关胜,以身板粗壮高大者为佳,系全队伍中最重要的角色,其需领头带队,全程摇头摆须,眼神左右前后兼顾,待一个套路阵法进行到尾声准备变换,便做动作高声大喊以为预警,再吼则其他队员迅速变换队形动作。二槌为黑脸黑须,扮演黑旋风李逵,身板与头槌相似,是为辅助者。三、四槌为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及后除了七、八槌为女角装扮的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或一丈青扈三娘之外,余则无需指定而做一般打扮。队伍中舞者一半执槌,另一半执鼓仔,鼓随槌后。整个英歌队伍的人数多寡,通常按头槌的带队能力而定,当然也受实际情况如参加的人员数所限定。

英歌队中的执槌舞者细节动作有一定要求,其需双手聚握两槌,起鼓时,以右手槌击左手槌,和鼓板:隆——咚——咧(击槌声),此时还要用手腕一起一落构成槌花。需注意的是,槌舞起的时候要高于头部,不可停于胸前。执鼓者,同样以右手执鼓槌,左手执鼓仔,槌击鼓后,鼓需以半圆形从左边收回,一样的需要高于头部。槌和鼓皆要从腹部发出。脚步方面,执槌执鼓一样,以左手起槌则起左脚,脚提起需离地约十公分。身姿方面,要灵活摆动,不可直立。

大长陇英歌的套路阵法有:站下穿、田螺圈、大必目、畚箕相套、英歌落水。及后为好听雅化,乃依次对应改名为:双龙戏珠、母螺产子、流水行云、春木生枝、蜜蜂采花。在后来的演变中,(长兴班)动作方面有了创新,也将流水行云和春木生枝相结合,队伍执槌作流水行云,执鼓作春木生枝,因拍数同等,故前槌后鼓又可轮流做。另也有其他资料称,大长陇英歌套式有单打、双打、大比目、过肩、过脚、畚箕套;图形有双龙出水、穿梭、黄蜂采花。

巡游完毕回程,特往地头老爷三山国王庙进行参拜。

在东门内始祖祠萃涣堂进行表演。

过井脚祠。

绕过寨内从北门出来。

过达泉祠。

在十队埕进行表演。

吹螺号,以其低沉声音,将漂浮高跳的锣鼓声进行押韵。

大长陇英歌最初创班,师傅传授时便按传统,要求得嚇(设)祖师神位即英歌老爷,其大致过程如下:用3.6尺红布折成三角形,钉于队址中择好的一面墙壁上做香炉;上用红纸横批写班名,以班名冠首作对联贴两边;中间以红纸写设田元帅风火雷神座,其左右又书杨教师金鸡、郭先生玉兔;办发粿、生圆为仪品,随后全班成员奉香祭拜;祭毕,分食发粿,以谓祖师保佑众队员平安顺利。英歌老爷的神坛设好后,在每次英歌班外出表演,神前要办一盘由谷、米、乌豆三样组成的仪品,队员皆需奉香,拜后开鼓,再由师父手执“谷头米”向四方猛力撒出,是为祭煞之仪式,接着前棚队员于神前空地进行一次打圈,毕而往大宫地头老爷三山国王庙进行参拜,然后登程外出;归来时,队伍也如此于神前奉香参拜,最后息鼓完成。

回到队址,进行奉香。

关于英歌老爷田元帅的神坛设置,按实际情况,也有进行改良,比如香炉从墙上三角布移至坛前案上大炉,另配灯火;案上常摆大吉四个,香茗十二杯、酒馔十二杯等。祖师神坛在每年底英歌开始排练时候嚇设,至新春正月英歌出游全部完成,再谢去,如此周而复始。另外,嚇老爷时候用的发粿,在祭拜之后,有具体用途,即拿出给英歌新手以五爪抓起分食,这一仪式叫猫仔抓破脸门,称此可壮新手胆色而不惧于大庭广众中的表演。

大长陇的朋友陈宁煜,送我一份其英歌队师父(教练)陈来芋所写的《英歌传奇》,十来页书中记载了大长陇长兴班(长英班)英歌的起源初创、套路阵法、演变创新,以及英歌老爷的设置等等,内容充实丰富,为目前少见的英歌历史资料,十分难得,到手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今年初二走访大长陇英歌拜年之后,一直想找个时间来写写这乡里的英歌始末,拖拉了很久,终于这两天开始动手,至此完成。《英歌传奇》是份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使得本篇图志能够充实整理出来。另外,宁煜也提供非常多关于大长陇英歌的口述资料。在此,对陈来芋师父、朋友陈宁煜表示感谢。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

20190426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若有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

  • 印象揭阳 | 普宁英歌:铿然舞出英雄气

    刻画着独特脸谱的舞者从古村街巷奔涌而出,手执短棍叩击起舞的"梁山好汉"们腾跃而来,响彻苍穹的锣鼓声由远及近--舞!舞!舞!排山倒海般的气势,肆意喷涌的情感,狂野奔放,快意宣泄,无论 ...

  • 2019国际老爷节:2大长陇英歌拜年(预览)

    几年来都想去大长陇看看英歌,据说当地在初一二三的时候,有拜年活动,即要巡游境内各处,遇到有请参拜的祠堂.厝座.工厂等,便入室进行表演. 今年初二下午,终于如愿,见识一番.说实在的,真不好拍. 初二这天 ...

  • 2019国际老爷节:14普宁大长陇贺灯(预览)

    2019国际老爷节第14场,普宁大长陇贺灯. 可能是因为连年的推动,大长陇贺灯的知名度已经国际化世界化,几乎每一个来岭东看正月老爷节的人,都必会至此走上一走,拍不拍片不重要,重要的是来感受一下浓烈澎湃 ...

  • 普宁大长陇贺灯|2018国际老爷节

    2018国际老爷节 10.戊戌年正月十四普宁大长陇贺灯 大长陇,是广东省普宁市东部军埠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其村域广阔,有人口7万余,村民皆一姓陈,是普宁乃至全中国最大的陈氏聚居村落.大长陇创于明代,至 ...

  • 普宁.大长陇~正月十五夜万人營灯

    普宁.大长陇營灯~对于初次来大长陇观万人營灯齐吼"老爷保贺!"的人来说,无不受其激昂氛围感染,通过營灯和"老爷保贺"的呐喊,人与人之间的共振共鸣达到同频并与神互 ...

  • 大长陇井脚祠 | 普宁村落

    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陈氏五世墩夫祖祠崇先堂,位于村落发源地的老寨南门内,因祠前临近南门古井,故俗称井脚祠.该祠坐西朝东偏北,为三间一落式兼抱印拜亭格局.前进设三山门楼,正门匾额镌墩夫祖祠,两旁门额 ...

  • 大长陇《振廷祖家谱》

    庚子岁末,受委托总纂主编之<振廷祖家谱>,终于印刷完成面世. 本谱是为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村陈氏十三世祖振廷公之家谱,内容由八部分,以及序言后记等组成,有修谱之贺词,有振廷祖派之概貌图 ...

  • 大长陇山访振廷祖家谱所需祖墓记

    受委托编纂普宁大长陇<陈氏振廷祖家谱>早已近完稿,只是欠缺其中需要完善几座祖墓的资料收录.今天总算与理事阿叔安排好出行,一早来到大长陇乡中振廷祖祠,会合后开始走访其四世宽裕公墓.五世墩夫公 ...

  • 大长陇陈氏振廷祖祠

    位于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村老寨南门外之楼仔后,是该乡中历史颇为悠久的一处古聚落,系陈氏长岭房十三世振廷祖派从寨内往外发展最初创居的地方.在这片建筑群中,有现代改旧居而兴建坐西朝东偏南一字排开的父子祠-- ...

  • 大长陇《美德祖家谱》发布仪式

    己亥岁的十月廿四(2019年11月20日),上午9时正,<美德祖家谱>在广东普宁大长陇承先堂举行了发布仪式.自2017年受朋友委托,接过其家谱编修的事情到现在,前后有三年而二十二个月,两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