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2

20、 玉牙璋商代中期通长 66厘米 宽13厘米 厚 0.4 厘米1958年河南省郑州市杨庄村农民挖土时发现河南省博物馆藏淡青色。形体较大,器身前端外张,斜刃微内凹,两侧成弧形内收,后部两侧琢出对称的齿牙两对,并涂有朱砂(但只有后部保存一点痕迹)。柄短而窄,上有一穿,后缘稍内倾。

21、大玉戈商代中期通长 94 厘米 最宽 13.5 厘米1974 年湖北省黄陂县盘龙城李家嘴 3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灰白略呈黄褐色。援作宽长条形,有中脊和边刃,前锋薄而利,呈三角尖刀形,上下阑略外凸,长方形内,内前端有一圆穿。通体磨琢光润,制作精致。此件是商代玉戈中最大者,对了解商代中期玉器的开料技术有一定意义。

22、玉援铜内戈商代中期长 32厘米 最宽6.9厘米 厚0.4厘米1974 年河南省新郑县新村乡出土河南省新郑县文管所藏玉援呈青白色,局部有银粉色斑浸。体扁长。内为青铜质,有上下阑,阑前呈三角形,有一穿,饰以兽面纹;后部呈磬折形、饰夔形纹。玉援略有弧度,有中脊和上下刃,前锋犀利,锋部呈三角形。

23、玉柄形饰商代中期长 7.6米 厚0.5厘米1950年至 1951 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村 233 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鸡骨白色,有灰色斑点,不透明。扁平长条形,柄端刻凹弦纹一周,两侧面内敛,器身由柄部向首逐渐缩窄。首端留有切割痕迹。一侧面稍厚,一侧面略薄。表面抛光,制作较细。

24、玉钺商代中期长 14厘米 宽8.3厘米 厚0.8厘米河南省新郑县望京楼新村乡出土河南省新郑县文管所藏青灰色,局部有深褐色斑浸。扁平长方形,三边平直,平刃,由两面磨成。上部两孔完好,一孔残缺。两面光素无纹饰。

25、玉瑗商代中期直径 12厘米 最厚0.5 厘米河南省新郑县出土河南省新郑县文管所藏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浸。扁圆形,边薄厚不匀,原留有锯痕。光素无纹饰。

26、玉琮商代晚期高2.8 厘米 外径 7.2 厘米 射径6.7 厘米 厚0.5厘米1976 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西北地妇好墓(以下简称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墨绿色,半透明。圆形,经加工琢磨出四个弧形凸棱。略呈方体。两端有短射。四个弧形凸棱中间各有两条平行横线,将纹饰分为上下两段。以凸棱为中线,两侧各有两个突起的圆点,其下呈弧形,略突起,构成上下相对的图案,近似简化兽面。凸棱之间,四面各有竖直阴线两组。表面纹饰精致,射孔近直,内外抛光。

27、 玉壁商代晚期直径 18.6厘米 孔壁高1.4厘米 边厚0.4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有褐斑,两面有灰白色沁痕。周缘和孔都较圆。孔周两面都突起呈圆口状,孔壁直而抛光,《殷墟妇好墓》称"璧"。两面各有四组同心圆刻线,每组由一条粗阳线和三条阴线构成。线条规矩流畅,工艺水平较高。此式璧在同一座墓中共出土四件,直径在15.2 至 18.9厘米之间,有可能属同组之物。

28、 玉圭商代晚期长22.7厘米 宽 3.8 厘米至4厘米厚0.9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深绿色。扁平长条形,上宽下窄,下端平,中部有一圆穿。上端磨出厚刃,转角圆钝。圭身两面分别琢刻竖直阴线八条,中间六条两两紧依,垂线之下又琢以四条横行线,两两相依。线条都较流畅。此种形制的圭与《古玉图考》著录的"琬圭"相似。

29、玉环商代晚期直径 10厘米 孔径 5.5厘米 边厚0.3 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黄绿色。周缘与孔均较圆。孔周一面略突起,一面平。两边(肉)之和小于孔(好)。两面刻有纤细的同心圆阴线。色泽光润,制作颇精。此式环在同一座墓中共出土十余件,但大小差距较大,最大的12厘米;最小的2.2厘米。其中八件的大小似乎依次递减,色多呈绿色,有可能属同一组合。

30、玉簋商代晚期通高 10.8厘米 口径 16.8 厘米 壁厚0.6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白色,有黄斑。侈口圆唇,腹腔中空,腹下部微鼓,平底,圈足直矮。通体琢雕精美花纹;口下三角形纹;腹部三组饕餮纹,口均向下,目字形眼,大鼻巨眉,面部两侧有对称的身尾;上下夹以弦纹;近底部雕菱形纹和三角形纹一周,圈足上饰云纹和目纹。造型美观,纹样精细。出土时,腹腔内放置有两件精美骨匕和一件铜匕,当系配套之物。

31、玉盘商代晚期通高 4.3 厘米 口长14.6厘米 宽8.6 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有黄斑,半透明。盘口呈长方形,圆角。平沿,腹略内收,浅腹平底,圈足较高。腹部饰弦纹,圈足下部雕凸棱一周。圈足两长边各有十字形镂空三个,短边各有一个。长边与短边的十字形镂空分别相对应。十字镂空外壁拐角规整,但内侧镂空较小,雕琢较粗糙。

32、玉 戈商代晚期通长 27.4 厘米 援长 20厘米内厚0.6 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黄绿色,有褐斑。长条三角形援,有中脊和边刃,前锋锐尖,援后琢出上下阑。内呈长方形,后缘稍斜,靠阑处有穿,穿后内上有安权痕迹,秘痕宽3.5厘米。阑前援的上下侧各刻竖直阳纹短线数条。边刃甚薄,无使用痕迹。

33、玉戈商代晚期通长 22.2厘米 援长 18 厘米 援宽11 厘米 内厚0.7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墨绿色,有浸蚀形成的浅褐斑,色泽晶莹。援特宽短,宽度大于援长的二分之一,上有中脊和边刃。内短而宽,有中脊,后缘稍残。在援与内之间有圆穿,穿壁留有管钻台痕。

34、玉戈商代晚期通长 31厘米 内长 8.6厘米 厚0.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 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灰白色;另一面援前部呈淡绿色,质较好。援窄长,锋端尖锐,有中脊和边刃,援后部雕出上下阑。援两面后部与阑上饰云纹兼目纹。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两条竖线,其后雕琢平行阳线四组,直至末端,极富于装饰性。内前端有一圆穿。

35、玉戈商代晚期通长 24.7 厘米 内长6.5厘米 厚0.6厘米1976 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 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另一面呈淡绿色,玉质较好。援较宽短,前锋锐尖,有中脊和边刃,援两面后部饰云纹兼目纹。纹饰精美。有上下阑。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两条平列的竖线,后端雕琢较宽的横列阳纹四组,直至内末端,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内前部有两个前后并列的圆穿。

36、玉矛铜骹商代晚期通长 21 厘米 铜骹长 12 厘米1986 年河南省安阳大司空村 25 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玉矛头呈淡绿色,有线状褐色玉斑。三角形,有中脊,边锋不锐。铜骹(柄)作蛇形,张口,矛头的后缘嵌入蛇口内,深约1.5厘米。散上细下粗,后端有深登,鉴内有朽木痕迹。髓两面饰蛇纹,三角形头,两眼凸起,身长而扭曲,遍体镶以绿松石,松石片是按原设计部位而镶嵌的,排列匀称紧密,工艺极佳。蛇纹之后饰以兽面纹,亦镶绿松石。饺由两范合铸,两侧有明显的范线。此件保存完好,殷墟少见。

37、 玉戚商代晚期长 7厘米宽5厘米至6厘米厚0.5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有褐斑。顶与刃均呈弧形,刃较宽,较厚。由两面磨成。两侧稍内凹,分雕戚齿四枚,中部有一大圆孔,系用管钻所制。顶端中部有一小圆孔,呈漏斗形,也系管钳所制,上端似有穿系的磨痕。此种玉戚的加工制作过程,似系先加工成环状雏形,再根据设计雕琢而成。

38、玉钺商代晚期通长17.6厘米刃宽 10.5 厘米内厚0.3 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棕褐色。扁平长方形,弧形刃,由两面磨成,上有剥落痕迹。有上下阑,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一穿。两面抛光。

39、龙纹大玉刀商代晚期通长 33.5 厘米 刀身厚0.5 厘米 柄长 3.2 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有褐斑,并有受沁痕迹。刀身窄长,凹背凸刃,尖略上翘,刃由两面磨成,稍残。刀背上雕出锯齿状薄棱。短柄较薄。刀身后端有一圆穿,系管钻所制。刀身靠背处两面均雕精细的龙纹,龙头朝向柄端,张口,上唇略翘,目字形眼,细长眉,钝角向后,长身尖尾,直通刀尖。身、尾饰菱形纹兼小三角形纹。造型与纹样均极典雅,很有特色。此刀不宜实战,似系一种仪仗用器。

(0)

相关推荐

  • 二里头遗址出土【夏代玉器】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 ...

  • 【每天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环、玉戈、玉铲鉴赏

    殷墟妇好墓玉环 此件商代晚期玉环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环外径49.11毫米,内径12.67毫米,最厚处5.26毫米,最薄处2.79毫米,重量为17.707克.经红外 ...

  • 【每天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环、玉刀、玉鹦鹉鉴赏

    殷墟妇好墓 玉环 此件商代晚期玉环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环外径77.15毫米,内径52.25毫米,高11.04毫米,最厚处3.38毫米,最薄处1.09毫米,重量为2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部分1

    玉璜仰韶文化 长4.2.宽2.厚0.4 厘米 河南省临汝县北刘庄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体呈半环形.素面,璜的两端各有一圆穿孔. 绿松石坠仰韶文化 长3.4.宽1.2.厚0.2厘米 河南省淅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1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1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3

    40.兽面纹玉斧商代晚期通长 10厘米 体厚 2.6 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深绿色,柄端呈黄绿色.长方扁圆体,上段较厚,下段两侧磨出边棱,刃部外凸呈弧形,由两面磨成.内呈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4

    60.玉蟠龙商代晚期直径5.8厘米 厚0.9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有黄斑,浮雕.龙作蟠屈状,头尾相接,尾尖外卷.大头,张口露齿,目字形眼,两锤形角后伏,角尖翘起.身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5

    90.玉鸟商代晚期长7.8厘米 宽3厘米 厚0.2厘米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8 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白色,不透明,浮雕.鸟呈匍伏状,圆眼钩喙,头顶有冠,向上卷曲,肢前屈,四爪着地,宽尾下垂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6

    100.龙形玉玦商代晚期直径 5.5厘米 孔径1.2厘米 厚0.5厘米1976 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淡绿色,浮雕.圆形,一侧有小缺口,中心的圆孔,与玦面平.两面均雕蟠龙纹,首尾相接,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7

    110.玉笄商代晚期右∶ 长 16.7厘米 厚0.4厘米左∶长16.5厘米 厚0.5 厘米.1977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 18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笄头较长,顶一侧呈弧形,似卷云纹,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8

    120.玉斧商代晚期长 10.4厘米 宽4.3厘米 厚0.7厘米1974年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 79号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青绿色,有灰白色绺,质粗,局部风蚀剥落.平面近长方形,顶近平,弧刃,转角圆纯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9

    130. 玉璜商代晚期长3.7厘米1985年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1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月白色,透明度差.半圆形,两端有孔,素面抛光. 131. 玉琮商代晚期通高7厘米 射高0.5 厘米 口径6.3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10

    141.玉柄形器商代晚期长16.3厘米 宽2厘米 厚1.5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白色,有蓝黄斑,和田玉.长条扁方体,两端平齐,中心对钻穿孔.上端两侧内敛,素面.四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