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教程系列 1.1 衣袖 圆袖之基本袖(使用平面原型)
编织教程系列 1.1 衣袖 圆袖之基本袖(使用平面原型)
这个系列,会有点枯燥,不过都是干货,
后续会坚持更新。
衣袖
简单来说圆袖主要是通过增减袖山吃势和调整褶皱位置来呈现各种不同轮廓的袖山。因此首先要通过读懂图纸来正确理解身片A.H(袖窿)长度和袖山斜线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做好装袖的对位记号,运用装袖技法形成美丽的袖体,从身片与袖体相连接的原型进行拓展,还存在拉克兰袖和土尔曼袖等袖型。想要正确地表现出不同样式的特点,制图推算是重点所在。
圆袖之基本袖(使用平面原型)
圆袖是指在袖窿处连接衣袖时产生线条的袖型。
其中,袖山的缩锋为标准量的衣袖称为基本袖。
操作重点:
1、虽然前后袖窿深度相同,但是前后A.H狐线长度是不一样的。
2、袖山斜线使用前身片A.H。
3、身片和袖体的连接点是三等分,袖体前后连接位置相同:
4 、袖山吃势使用抽缝法,从对位记号向下2cm处开始缝。
5 、装袖的窝边处需要钩针编织短针的小台肩。
制图:
S.P提高1.5cm画出肩线,肩宽、背宽、胸宽各外江1cm,B线下降1.5cm,沿辅助线画出袖窿弧线。
1 、测量图纸上A.H袖窿的长度,前面是24cm,后面减少0.5cm,为23.5cm(由于前后弧线起点不同,后面弧度稍小,因此少0.5cm)。
2、使用平面原型时,袖山斜线以A.H前片为准|即24cm。原因是参考较长一方尺寸的话,袖山吃势|量会比较多,袖身整体轮廓会比较漂亮。
3、圆袖的袖山宽度为袖宽/6(也就是20cm6=3.3cm),袖宽线上的辅助线位置为袖宽/12(也就是20cm/12-1.7cm)。
标记身片和袖体的对位记号*三等分对位记号
为了让上袖处更加美观,需要预先标好对位让号。
基本袖一般会将身片一侧的袖窿深度等分为3份,因此也叫三等分对位记号。
对位记号扣设定好后,袖山的吃势也就随之确定了。
①将袖窿深度(20cm)三等分,在A.H线上平移做出对位记号。
②分别测量分割后的A.H的长度
③从袖山的下方沿着弧线按照和身片相同的尺寸进行标注。如图1所示,前后身片尺寸应该是不同。但是如果前后尺寸分别标记的话,左右袖也需要分别进行标记,会变得比较混乱。因此如图2所示,首先在前后身片的同一位置进行标记,只要在插入固定针时,将后面的对位记号下降0.5cm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确定袖山吃势在身片袖宽的上部1/3处,前面的吃势量约为1cm,后面吃势量比前面多0.5cm。
4.依据密度算出对位记号所在行数,编织身片和袖子的同时标记对位记号就可以了。
绱袖:
将编织好的身片和袖体分别按照图纸尺寸熨烫平整后,肩部采用套针缝合,胁边和袖下采用挑针接合,准备上袖。
1、首先确定调整吃势所需要的毛线长度,身片袖窿深度上部的1/3(6.7cm×2=13.4cm)为编织长度,如图(①所示从对位记号以下2cm处开始缝合,再加上线结的长度一共需要准备19.4cm的毛线。
2、先打一个结,从第二个对位记号向下2cm处开始进行细细的抽缝,靠近中间部分的抽缩多一些,对位记号往下2cm之间不加抽缝(原因是稍微降低一下编缝的起针点,会使身片和袖体的连接更加自然顺滑一些)。袖山和身片A.D保持相同的缩进尺寸。
3、将身片与袖子正面相对用固定针进行固定,先将肩和袖山中心对齐,胁和袖下对齐,然后将各个对位记号分别对齐,后片的两个对位记号中袖子的对位记号要降低0.5cm插入固定针,然后中间再补充更名的固定针。
4、窝边缝合深度,袖子下端设定为0.5cm,袖窿深度出间往上大约0.8cm。
5、用劈股线进行半回针缝合。缝一针回半针,注意不要倾斜,垂直上下穿针。
6、半回针缝合时注意不要太用力拽毛线,也不要让知目落在织片的镂空处,尽量用刺绣线进行缝制。
7、最后用钩针在窝边处编织短针的小台肩,从袖窿深度的1/2以上开始,将两片合在一起进行钩编。
8、缝合时要将整个窝边锁紧,注意将短针的小会 肩倒向袖体方向。同时针目间隔大约为0.7cm,注意头针不要太松散。编织完毕后,用熨斗将窝边铺开熨平。
9、圆袖的基本袖在身片1/3上加入缩缝。
我的微信,备注:编织。
棒针基础:
更多教程或者图解,
关注一线执着。
快速搜索,输入关键字,查询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