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大腹便便,却又不是便便【一点资讯】

很多人经常说,发福了,就是胖了!

「福」真的是福吗?人到中年为何幸福?

人到中年身,运动量与代谢功能下降,特别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必然容易肥胖。

肥胖症可以量化,中等肥胖症和严重肥胖症。但是就治疗而言,还没有好的方法。

肥胖症研究一直在进行,胖子还是满大街的。

减ff肥!动作!节食!

胖子,健身成健康胖子,由健康胖子节食到瘦弱胖子,如果瘦弱胖子再节食变成死胖子!

更为恐怖的是——反弹!

《黄帝内经》将肥胖者分为三类:肥胖者、膏状者和肉状者。

膏人,是大腹便便的胖人,不只是肥胖,关键是大腹便便。

三国时期的董卓死后,暴尸东市,有人将火捻插进董卓的肚脐下,因其肥脂多而厚实,“光明达曙如积日”,灯火连续几天才熄灭。

肥胖者,这类人只是肥胖,腹部不突出,四肢肌肉非常匀称,肥大,肉质松软,行走时充满弹性。毛皮紧密,说明这个人气血充盈,肌理紧密,弹性极佳。

肉人,是指肌肉非常结实、无脂肪堆积、体格强健、充满活力的人。许多小说里,肉人也成了男子汉大丈夫的标准,项羽、关公,声嘶力竭,气喘吁吁,浑身是劲,这样的人就是肉人。

胖肚子的人,是痰湿“积聚”

大多数大腹便便的人,是脾气运化功能减退,导致养分“积聚”。

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

'津液不归正'

也就是说,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在正常的转化过程中会转变成一种物质,可以理解为生理产物,或者说是正常的物质。

然而,当运化功能不正常,无法形成正常的转化,即成湿、瘀、痰,这些异常的或病理性的产物,就会在体内积聚起来。

有的人,饭后肚子鼓起来,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糟粕的形成,通过排尿和大便排出体外,这个鼓出来的肚子就会消失。

脾正常,腹部肌肉功能良好。每消化吸收一次,肚子空了,腹肌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再鼓起来。

脾胃机能异常,即脾胃运化力减退,升提功能减弱,腹部肌肉弹性会降低,即使等到消化结束,腹部肌肉也难以慢慢恢复原形,即大腹便便。

对于这类体质的肥胖者,我们在治疗中给他加强脾的运化功能,这一强化过程,消耗不少,但却可以固本培源。

解惑:痰湿

津液和痰湿,这两个词意义不同。若体内痰、湿过多,则为病。

“痰”与“湿”是一回事吗?

津、液、湿三字不同于痰,痰内藏二火,为什麽?

脾脏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的功能异常,水液和食物经脾脏运化成水湿,水湿留在腹部,会使人感到腹部不适。

水湿停聚过多,用内热煎炼,便成痰。

体内的“痰”在哪里呢?

近代医学认为,人的呼吸道,其表面有一层粘膜,分泌出粘液,其作用是:

第一,湿空气,避免干燥的空气刺激肺泡组织;

第二,粘附在空气中的大量细菌和尘埃,最后在呼吸道纤毛摆动的作用下,就是咳痰的那个动作,将这些滤过的东西排出体外。

但在中医里,吐痰只是一种狭义的痰。

「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当你的津液积聚、滞留、处于异常运转状态时,这就叫做痰。

痰湿开始都是液体,是停滞的水液,但淤积在这里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有形的物质。

在这种意义上,“痰”是千变万化的,许多疾病的表现可归结为痰

比如西药有脂肪瘤,中医叫痰核。

其实这是人体内水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

当然,女人的子宫肌瘤也属于痰核的范畴。

治疗“痰”是非常困难的。

有一句描述是这样的:“痰”就像是油漆,粘在那里,你要去磨去抠,一点一点地把它“咔哧”掉,需要一个反复冲、磨得过程。

因此我们又把治疗“痰”的方法称为化痰、去痰、消痰。

一切药物也是以“消”“磨”的方式将痰排出。

三、脾虚,不食不饮

津液在体内是流动的,当津液流动缓慢,甚至不流动时,就会变成粘稠肮脏的“湿气”,说明水代谢出现问题。

看了看,有许多湿困重的人,身上都有一种很难闻的味道,他们睡过的房间也特别潮闷,味道很大。他们体内的污水无法排出,自我感觉也非常沉重,身体并不轻盈。

事实上,无论津液、湿气,或饮、痰,都可列入水液范畴,只是所处的状态不同而已。

湿性-重浊及粘腻。

可见,与水一样,它们的运动趋势,都是向下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润下”,一是“浑浊”。

其实人体已经开始自我调节了,既然消化不了,就让你变得不爱吃,少吃或不吃,可以减轻脾脏的负担,为脾脏恢复运化功能创造有利条件。

如今有人提倡每人一天8杯水(1500 ml),既机械又严格。

各人情况不同,高矮胖瘦,胃大胃小,脾健脾虚各不相同。

举例来说,夏日酷热,你从外面回来,一饮而尽,会觉得肚子胀得很满,半天不能下去,人很累,四肢无力,稍微一动,还有点恶心,想吐,心跳也快,心跳又不停,轻微头晕;还有人,吃了半天后,肚子胀起来,大半天都消化不了,为什么?由于脾虚的时候,喝一点水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吃太多了。事实上,即便是脾胃机能强健的人,多喝水之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脾胃虚弱,易闹肚子

消化系统的功能并不好,大便稀稀拉拉,中医叫便溏。

严重者甚至出现完谷不化,即稀便内夹未消化食物。因为脾气的功能减弱,无法消化所致。

脾虚轻的时候,少喝点水是有好处的,如果湿浊比较重的话,就要通过治疗来调节。

有的人说,美容要多抹保湿霜,脸上贴上黄瓜片、番茄片,皮肤就能从中吸收水分。但与日常饮用的水相比,这些水基本上都是从体外、皮肤中吸收的,这一点可以忽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