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什么叫“新”疆(下)

全文共2194字 | 阅读需5分钟

新疆犹如一个失而复得的孩子。回顾其历史,我们发现原来这片名叫新疆的土地上,洒满了千年前华夏儿女的鲜血。

前文链接:新疆为什么叫“新”疆(上)

三、决战怛罗斯

天宝十年四月,高仙芝带领三万汉番联军从安西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戈壁沙漠,历经四个月的长途跋涉,于七月抵达阿拉伯帝国控制下的怛罗斯城。阿拉伯亦在筹划对西域的扩张,因此得到消息后迅速调集十余万大食诸胡联军赶赴怛罗斯与唐军决战。
 

怛罗斯之战
这是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正规军作战,双方是身经百战但从未交过手的强敌。
阿拉伯此时在西方扩张之势正盛:其边界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阿拉伯的战士也都是身经百战、手持大马士革刀、信仰真主安拉的优秀战士。
这两个在各自的世界里打遍天下无敌的对手,开始了第一次碰撞。
可惜的是,由于中方史书中对这场发生在偏远之地的覆军之战记录的十分简略,而作为战胜方的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十分可靠的相关史料流传下来。因此,这场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巅峰对决的具体过程,我们无从知晓。
不过,从现存仅有的些许片段以及对战役结果的描述来看,这确实是一场惨烈的战役。
战斗共持续了5天,在前三天中,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三万唐军虽然历经三月的长途跋涉,仍与十余万阿拉伯联军打得难解难分,丝毫不落下风;而阿拉伯联军虽然兵力三倍于唐军,但是迫于唐军强悍的战斗力只能选择与唐军相互对峙,不敢贸然进攻。
战争的转折点在于唐朝的小弟——葛逻禄人,这支原本跟随唐军作战的游牧部落在第三天时突然反叛,从背后袭击唐军军阵。切断了唐军步兵和骑兵之间的联系,使得唐军的军阵陷入一片混乱。
葛逻禄人
阿拉伯联军抓住机会全军压上,导致唐军阵脚大乱。三万人的精密军阵突然告破,变成了三万打十多万的混战。在混战中,失去了军阵作为支撑的唐军,因寡不敌众逐渐不支,最后全军溃败。在溃败中,残余唐军在个别将领的组织下且战且退,最终回到了安西。
这次战役唐军折损大半:伤亡一万五千余人,失踪数千人,最终回到安息都护府的仅有几千士兵。阿拉伯帝国亦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 伤亡七万余人。当然关于这个数据至今仍有许多争议。
还有一个版本称:唐军伤亡八千人、阿拉伯伤亡三万人。但是无论是哪种版本,阿拉伯联军都是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付出了数倍于唐军伤亡的惨痛代价,由此侧面可以看出唐军战斗力之强悍。
战后,阿拉伯并没马上向西域进行势力扩张,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内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慑于唐军惊人的战斗力。

四、新疆

正是在这次战役之后,大唐在中亚的势力被遏制,不过大唐并没有完全失去中亚。
真正让中国势力绝步于中亚的,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后,大唐陷入衰落与混乱,帝国精锐安西军也被调往长安抵御安史叛军。从此中国在西域的力量逐渐衰落,并经过中唐最后一代唐人的坚守后最终陷落。此后,阿拉伯帝国趁虚而入,开始了对中亚长达数个世纪的占领控制。
由此直到清朝,才真正将这片汉朝时经苏武、张謇、班超等英雄开拓出来的疆土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取名“新疆”。
其间,历经风雨波折。仅以清朝为例。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清政府明确宣布“准噶尔荡平,凡有旧游牧,皆我版图”,将包括天山南北、阿尔泰山东西,一直到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西域地区置于清朝的有效统辖之下。清人以西域新归,又称新疆或西域新疆。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部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边疆遭受危机。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归复新疆。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清军完全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
左宗棠归复新疆

左宗棠西征旧影

此后,左宗棠多次上奏朝廷,强调“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刘锦棠继左宗棠主持新疆军务后,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建省方案,使新疆建省最终得以实现。1884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前经左宗棠创议改立行省,分设郡县,业据刘锦棠详晰陈奏,由部奏准。……著照所议,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随后“授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以甘肃布政使魏光焘为甘肃新疆布政使”。这标志着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新疆地图
新疆犹如一个失而复得的孩子。回顾其历史,我们发现原来这片名叫新疆的土地上,洒满了千年前华夏儿女的鲜血。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