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乡场书铺
无论是赶乡场热闹的日子,还是闲下来时空空的街,白合场能吸引我的,还是那家书铺。
白合场是大山里的一个古老的乡场,早些年是一个行政乡,撤乡并镇后就余下一个场了。书铺就位于白合场上场街左拐弯的角落里。木质建筑,青瓦石阶,就一间铺子。铺子里全是书。前店后箱,木桌木柜,木板子木抽屉,里里外外都摆满了书。《红楼梦》是线装四册一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厚厚大本。那些都是大书厚书了,用乡下人的说法,没喝过几天墨水的人,那是啃不动的。连环画小人书是主要的货。《说岳全传》《隋唐演义》《杨家将》《小兵张嘎》等等,都是小人书。小人书好看好懂呀,文字简单,图画为主。那些图画是连接续篇的,人物造型,人物表情,打斗动作,每一页都是关联着,形象逼真,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看得人半天缓不过气来。还有就是那彩色画册,各式各样的,天南海北,人文地理,谈古说今,让人身临其境一般。
白合场逢农历三六九赶乡场。乡场上热闹,书铺里也热闹。大人小娃,男男女女,都爱往那书铺里挤。那年月,除了看电影,那就是看书了。看电视不行。老家一个村子仅有一台电视机。想看电视节目,翻山越岭得走好几里路,费时间。再说,那电视机,图像还不清晰,满屏雪花,还有横竖的条纹晃来晃去,看得人头晕眼黑。看电影费钱,票还难得排队买。那就看书。书铺里规矩简单,买书要钱,看书不要钱。即便是你看入神了看上瘾了,那你就借呗。借一天才五分钱,小娃儿都承受得住。书虽旧,铺子可热闹。那书,新书不多,全是城里书店里卖不完的存货。乡下人有句俗话,书哪里有新旧之分,越旧越管用。看书,有人真就看进去了的。隔壁家刘二毛,爱看那些果树管理技术方面的书,满山遍地里栽上桃李水果,五年就把老房子推了盖成了砖房洋楼。但大多数看书的都是混个时间,看个热闹。翻着书上那些图画,有打有斗,有风有雨,有花有果,还有仙女下凡呢,安逸;看得起劲儿、入迷,小半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书铺门前是茶馆,再喝上一杯茶,在书里云里雾里的,回到家里里,书中的那些情节还在脑子里转悠,有时梦见半夜娶媳妇儿呢,那日子还是很有味道的。
书铺的主人是位老先生,姓杨,人称杨二老师。杨二老师可有学问了,据说是在国民党的什么军事学堂喝过墨水骑过大马提个洋枪。单从那鼻梁子上那副比啤酒瓶子底儿还厚的眼镜,你就知道那真喝了不少墨水。解放后回到乡里,当过三年老师。他当老师,一站上讲台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来。那就干后勤呗。生活紧张的年月,干后勤没挡住食物对肚皮的诱惑,被退出了学校。杨二老师开书铺的路子到是走对了。小本生意,在城里书店里又有熟人,货源没问题。再说了,开书铺,人来人往,逢年过节再给人写对联。杨二老师那一手毛笔字,工工整整,语言又接地气,文盲都能看得懂,生意当然红火了。看不懂字的,杨二老师边写边念边讲解,把意思给你讲懂了你再给钱,服务多贴心呀。
小朋友,又来看书了呀。杨二老师一句话,我进门点头笑笑。最近英语成绩是不是提高了呀?你怎么知道?我当然知道哟,你每次来都往英语辅导书堆里穿。乡下娃学英语主要是发声的问题,说话习惯了乡下人的语言,发音不标准,要多读多练。大家不是说杨二老师讲课不行吗,我看不是,几句话就点到了点子上。读初中时,自己数理化还行,就是那英语要了人的命,找不到进步的路子。杨二老师点拨了,那学期,英语成绩上了两个台阶。书铺的书味儿以及杨二老师的影子就更吸引自己了。
借了一套《红楼梦》回家,半夜卷着被子窝在床上连续看了一个星期,差点把煤油灯打倒把被子点着了。一套《杨家将》小人书十几本背在书包里,上气不接下气地翻山过水背回家,坐在半山坡上看着入神了,天打麻子眼要黑了,哟,想起牛草还没割一把。抓紧割牛草,一刀割在手上,现在拇指上都还有疤痕。那些地理画册,天蓝蓝,水清清,高山大川,阳光明媚,白云朵朵。还有那些画上的城市,楼上楼下,霓虹闪烁,吃的穿的卖的,眉毛嘴巴画得红头花色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想着,什么时候翻起脚板儿走出村子,走出白合场,能去城里看看转转,就是不吃东西饿着肚皮去一趟那也乐得三天三夜睡不着。
杨二老师说,你个小朋友,看书就看书嘛,望着书笑什么呀。那书确实好笑呢,漫画,人物画得歪头歪脑的,语言还很搞扯。一路的两个同学看着我手里的漫画书有味道,赶紧把头伸过来,一起看,一起笑。呀呀呀,学校拉铃了。铃声响起,我们放下书就往学校教室里跑,差点就迟到了上下午那两堂课的时间。
那书铺,我和几个一路的同学除了逢场天去,每天上学时放中午学也去。进书铺里好呀,看书是主要的事儿。还有一个事儿,那就是避开同学吃中午饭。家里穷,没钱买中午饭吃,眼不见心不烦。进了书铺里,看书,没心思想吃饭的事儿,既解了眼馋又解了嘴馋,还多学了不少东西,一举三得的事儿,干得。要是冬天的日子,就更想往书铺里去了。杨二老师随时烧着一大盆木炭火,红红的,暖暖的,舒服。山里的日子,冬天雨水多,时不时地落雪,山路又滑又湿。从村子里去白合场的学校,一路走下来,半支裤脚都湿透了。进了书铺里,烤一烤,暖和,一天的课堂就好坐了。
世事变迁,那老场那书铺那主人,早已物事全非。杨二老师早去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铺子,卖胶鞋皮鞋了。如今这年月,山里的乡场上,有书店的,戴着放大镜都难找到了。每次回到乡下去到白合场,都要刻意走去上场拐角处,看看那个铺子。虽然没书,但过去的时光还有残存的影子。青瓦石阶,木门木屋,还有岁月如声的痕迹。也许,静下心来,还能闻见某一本书残留的香味儿。
一个书铺,一个乡场,一段人生,记住了,一切都好好的。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杂志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微刊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关于投稿
1、凡投稿作者,应先关注本号,方便查找稿件采用情况,否则不予审稿。
2、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3、切勿一稿多投,三周内未见回复或采用,可自行处理,否则,以后来稿将不予采用。
4、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即视为平台有修改删减之权利。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