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记忆深处的儿时歌谣

前几天,小外孙为庆祝六一而准备儿歌朗诵节目时,立刻触发了我记忆深处的儿歌储存。这些储存尤如电影画面似的,不断地在我的眼前呈现,并催促我打开电脑,抒写了这篇关于儿时歌谣的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桥》是我最早接触的歌谣。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在关照我和妹妹入睡时,常常要轻轻吟唱这首歌谣: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

宝宝乐得哈哈笑。”

“摇”是指“摇船”,即一边摇着摇篮一边唱,把摇篮比作船,好让宝宝快快进入梦乡。(儿歌有着较多的“版本”,各地略有不同。本文的儿歌是我最熟悉的版本)我们家比较特别,我的父亲是木匠,他打造了“木摇床”。我们家兄弟姐妹幼小时,都是在木摇床上睡觉,都是伴着妈妈的歌声入睡的。摇床轻摇,儿歌轻唱,宝宝入梦,甜美入梦不言而喻。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出生于四川南部某小城镇上一个子女众多的工人家庭里。爸爸妈妈养育了大哥、二哥、姐姐、我和妹妹。那时候生活简朴,我们家除了逢年过节时或许可以看一场小镇上放映的不花钱的“露天电影”以外,平时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当时正在上学的哥哥姐姐可以看看《少年报》上的文章,娱悦身心。而我和妹妹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靠着妈妈教给我们儿歌。尽管我们当时并不完全理解歌词的意义,但因为朗朗上口,好听好玩,我和妹妹自然喜闻乐见。

在我的心海里如今仍然留存着许多可歌唱、可朗诵的颇有趣味的儿时歌谣: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唱大戏。

接闺女,接女婿,

还接外孙和外孙女,

欢欢喜喜看大戏!”

这首《拉大锯》简洁明快,令人喜欢。

《小老鼠上灯台》却也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奶奶,抱猫来,

吓得老鼠,

哧溜一声滚下来。”

曾几何时,夏天的夜晚在瓜棚下纳凉时,妈妈喜欢安排我和妹妹在凉席铺成的“舞台”上表演小节目。有时安排表演《拉大锯》或《小老鼠上灯台》。为了追求效果,有时我还要表演“外孙”看大戏时眉笑眼开的夸张模样,或从灯台上滚下来的“小老鼠”在凉席上翻滚几圈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特别开心。

后来,我和妹妹上了幼儿园和小学后,又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歌:

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再如,“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丢在小朋友的后边,

大家不要告诉他,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上述儿歌是《找朋友》和《丢手绢》,非常适合载歌载舞。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歌唱,一起游戏时那种欢畅淋漓的情景。

为了激励我们健康成长,我妈妈还教给我们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歌谣:

“翩翩少年郎,

骑马上学堂。

别嫌我个头小,

肚内有文章。”

我小时候身体瘦小,妈妈用这首《翩翩少年郎》教导我努力学习,做人生的强者。后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上都有所作为,与这首儿歌的激励有着相应的关联。

“月咡光,亮堂堂,

照着妹妹洗衣裳。

衣裳洗得漂漂亮,

哥哥穿着上学堂。”

这首《妹妹洗衣裳》是妈妈为了培养妹妹的劳动观念而特意教她的。我的妹妹后来非常勤劳。还有,从小在儿歌陶冶下的我的兄弟姐妹,长大参加工作后,都成为了有所作为的技工或企业管理人员。这当然是后话。

儿童歌谣寓教于乐功不可没,拥有儿歌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童年。长大以后,我在上大学学习文学理论期间,曾专门调研过儿童歌谣。这时我才知道:我的母亲与许多母亲们以及长辈们一样,他们或许没有很高的文化,但是,在教育子女后代方面,却非常舍得下功夫,善于运用儿歌培育后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儿歌育人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值得弘扬。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当年传唱《丢手绢》等儿歌的我辈,如今早已是年逾六旬或年岁更高的“老小孩儿”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但愿儿童歌谣作家继往开来,创作出更多更好适合当今儿童需要的歌谣。但愿新时代的长辈们、父母们充分发挥儿歌育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儿童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杂志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微刊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关于投稿

1、凡投稿作者,应先关注本号,方便查找稿件采用情况,否则不予审稿。

2、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3、切勿一稿多投,三周内未见回复或采用,可自行处理,否则,以后来稿将不予采用。

4、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即视为平台有修改删减之权利。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

  • 舌尖上的大连:魂牵梦绕的童年儿歌

    魂牵梦绕的童年,不但有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稀奇古怪的小动物,花样繁多的草根游戏,还传唱着许许多多的歌谣. 那些老童谣虽然涩涩老套,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令人无限怀念. "斗"字歌 ...

  • 界首民间歌谣集之二十八

    界首民间歌谣集 搜集整理:应连飞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唱大戏. 不叫小宝去,小宝跟着跑, 拾个大花袄,穿着虱子咬, 扔掉可惜了. (李梦影 口述) 木锨板 木锨板,黄焦泥, 南庄有个大闺 ...

  • 散文||记忆深处的怀念

    记忆深处的怀念 赵春辉||甘肃 月殉花殇寒四月,时光转眼又清明.每年四月清明,我们姐弟几个都会陪着母亲一同来到公墓,为奶奶添土祭奠.这些年,母亲由于岁数大了,腿脚有病,不便再前往公墓,但每到清明前夕, ...

  • 记忆深处的儿时年味【郭新生】

    今日已是小年,春节渐行渐近.作为我们这些从五.六十年代一路坎坷走过的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怀念过去的时光.每每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那些太多难忘的记忆,值得永远珍视和寻味. 那些年, ...

  • 散文||记忆深处的春节往事【征文】

    记忆深处的春节往事 辞旧迎新又一春,合家团圆喜气盈. 在我国这个古老且喜庆的日子来临之际,少儿时期过年的一幕幕又浮现眼前. 老家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话:"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我们 ...

  • 散文|| 记忆深处的杜鹃花

    记忆深处的杜鹃花 大山深处的生活是清贫的!当打开记忆之门,映在脑海里的画卷却是如此艳丽.不要说下河抓鱼,清冽的小溪水淙淙的流淌,一群灰白色的小鱼在溪流中间游荡.我们可以抓最肥的然后在野地里用火烤着吃, ...

  • 吃货|那道在记忆深处的儿时美食:鸭露

    在旧时乡下,喝鸭露是极为隐蔽隆重的事情,要关起门窗不让邻居知道,免得别家眼红嫉妒,喝鸭露之前要清洗干净手脚脸,要用热水,喝完后要立马上床用被子盖住,不能说话免得走了补,过后两天都不能喝茶水凉水不能吃萝 ...

  • 黑土散文:记忆深处的味道——酱瓜子 | 宁玮 主播 | 巍子

    长风文艺 ▼点击收听▼   我的母亲,不是大家闺秀,只能算作小家碧玉吧!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她居然也读到了高小毕业,能看报,能算账,实属不易. 从我记事起,她就一天到晚没日没夜地操劳,为家庭操劳,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记忆深处的月夜/陈艳玲

    窗外,皎洁的月光透过贴着窗花的窗户洒在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的母亲身上,母亲看起来那么慈祥,那么温柔.忙碌了一天的父亲坐在床边,一手拎着装小熊饼干的袋子喂我吃饼干,一手抱着我,问我:"以后还端锅不 ...

  • 【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安俊梅丨记忆深处的洋槐花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安俊梅:山西盂县人,阳泉市作协会员,退休教师.喜欢在文字中旅行,找寻心灵的依赖.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记忆深处的洋槐花 安俊梅 人们 ...

  • 【大荔文学·散文·李冬花】记忆深处的乡村鸡鸣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1 记忆深处的乡村鸡鸣 原创/李冬花 "鸡鸣桑树颠",这是古诗中的乡村之景.每当吟诵起这一古诗,我的耳畔就回响起那"喔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