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影像与生活
影像与生活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之三十五
作者:占有兵
本文作部图片由纽约街头女王:Helen Levitt 拍摄
前言
每消逝一秒钟,人类的历史又增加一秒钟。生活在继续,影像在拍摄,影像与生活,若继若离。
这是最好的摄影时代,摄影器材层出不穷,每部智能手机,都是摄影机。这是最难的摄影时代,大众产生的影像每秒数以亿计,专业摄影师却说摄影越来越难。就像人人都会做饭,职业厨师仍大量存在,并且越高档的餐厅,厨师越重要,大厨也感叹越来越难满足人们的胃口。
多,快,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特色。生活是这样,影像也是这样。人们粗糙地生活着,快速地工作,发财致富,自命不凡的人还吆喝着要承担大任,背地里做着伤天害理的事。
影像,拍下来,记录着,形成了时代的历史文本。生活,被简化成影像,汹涌波澜、风起云涌、平静安祥,被人们选择性地拍摄下来。影像中的生活,是筛选后可以留下的图像,不包括与被摄者利益相冲突的瞬间。
生活是历史的源泉
今天的生活,都是明天的历史。
生活,有人生的酸甜苦辣,有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劳动的艰辛和愉悦,有社会中的纷繁复杂,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外交内战,有黑幕笼罩下的刀光剑影,也有科技的飞跃发展,更有信仰的默化。
生活中的今天,正在成为明天的历史。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和大人物的历史。任何个体的生存轨迹,都是历史,更是同时代真实的写照。
不论用任何一种媒介,都能记录历史的存在。作为摄影师,选择用影像记录历史,就将镜头对准具体的人,持之以恒地拍下去。
影像是生活的切片
拍照,是摄影师的主观选择,什么时候拍,拍什么,持续多长时间,如何将拍摄的结果呈现,都是摄影师的主观行为。
就像每个人都做饭,为何还有厨师存在一样,摄影师,就是拍照这个行当的专业人员。摄影师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只为在一张张的影像中,做到专业精致的呈现。
影像,不论是谁拍摄的,什么时间拍摄的,只要符合特定的需要,就是这种需要下合适的图片。摄影师,精心拍摄的图片,会适合更苛刻,更多元的需要。
生活那么宽广,影像那么有限,只能在生活中截取切片。将相机对准一个人,既使每天24小时贴近拍摄10年,也仍然是被摄者人生中的一段切片。这些切片,只能反映被摄影者在这10年中外在的生活轨迹,而被摄者丰富的内心活动,影像仍旧无能为力。况且,在这10年之中,摄影师漏掉、主观屏蔽、视而不见的切片远比拍到的影像要多。
每个摄影师,因视野、学识、修养所限,针对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拍摄对象,产业的影像,也不尽相同。最好的摄影师,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契合时代的脉博,用影像封存时代的记忆。
影像与生活的思辩
每个摄影师,在拍摄影像的过程中,是用自己的知识、视野,从一个切入点,用投射的办法,去拍摄影像。
摄影师投射的,是自己对影像本身的认识,也可能是生活经验,还有可能是某种知识。这种投射,自己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没有重新调整自己,以被摄者认知的方式,拍摄影像。陷在“记录的影像绝对真实、没有摆拍”思维中的摄影师,就是投射最严重的摄影师,他们的影像,离生活近一点,也完全不是生活。
生活是复杂多样的,影像只是从生活中获取了一些切片。并且影像经过拍摄和编辑,重新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摄影师的观点。此时的影像,对生活进行了重新的包装,放大了摄影师想表达的东西,缩小了摄影师不愿意表达的东西。影像与生活本身,在两个不同体系中,各自行驶特定的轨迹。
影像的质量
今天,人人都在拍照,人人都是摄影师。专业摄影师的存在,是因为影像的质量不同。
记录生活的摄影师,有他们对当下社会的理解,有他们用影像切入当下社会的视角,更有他们融入到被摄对象中的方式,再加上他们经过训练的视觉系统,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影像。
业余摄影师,能偶尔拍摄出质量极高的影像,但在指定的拍摄任务面前,往往无能为力。专业摄影师,除了能拍摄高质量的影像,还有他们长时间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选题、写文案,与被摄者沟通、拍摄、编辑、作品呈现等方面的系统思考。专业摄影师用长线思维处理大选题,用短线思维处理选题中的个别问题,他们能持之以恒,最终,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产生一部又一部的作品。
记录当下的生活
我们正处于急速发展的时代,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革命在同一个时代并行发展,当下的生活,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影像直观,是跨越语言、地域、文化、种族、信仰的工具。专业摄影师,要立足于当下的生活,用影像,为时代留下重要的切片。
用我在美国展览时策展人Briggs Patricia的话作为结尾:今天,艺术已无处不在,只有发自艺术家本身真诚的观看,才能留存下来,否则就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