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贩卖者——一种切要提防的好人
我不仅是菌业知名挑刺党,也是菌业知名牢骚王,我熟悉的菌业朋友没有谁没听过我的各种牢骚和抱怨。
有些朋友不知道是大度还是麻木,总之他们不仅自己没有什么牢骚,而且反对俺发牢骚,他们总觉得我的牢骚都是抬杠,当然就算是抬杠吧,他们也很难拿出能够服众的理由抬过我。
在漳州蘑菇节的时候,先辈云集,我的牢骚也发到了极致高度,这一次的牢骚是关于“菌种贩卖者”这个特殊群体的。
中国人经常自己冠以“勤劳勇敢”的好名头,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勤劳勇敢”不属于大部分中国人民,就说很多菌业的朋友,有时间喝酒吹牛,没时间了解行业信息,这就显得不勤劳而勇敢。很多人从事菌业多年,还是依赖菌种贩卖者采购菌种,这玩意倒是勇敢不怕死了,而死在菌种问题方面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这样勇敢的。至于遇到流氓,跑得快的居多,这个时候,勤劳而不勇敢了。
我们要承认,菌种贩卖者在为菌业发展的过程里面是有其贡献的,一些初始从事菌业的人,存在物资菌种采购方面的欠缺,可以理解。许多大产区如西峡,历史上都曾经活跃了大量的菌种贩卖者,可以说菌种贩卖者在食用菌生产的推广普及方面功不可没(所以,西峡也是个菌种贩卖者比较多的地方)。
东北那疙瘩的菌种贩卖者也不少,有些还在我的朋友圈里吆喝呢,有意思的是,当他们卖东家产品的时候就批西家,然后卖西家产品的时候就骂东家,看的俺眼花缭乱。
但我真的不认为菌种贩卖者是坏人,不过又不得不提醒菌业所有从事栽培的人士,要小心提防这些人。作为一种中介性工作,人们无法完全避开,只有自我加强防患了。
我把牢骚发到李玉院士那里,院士认为,法规本身对菌种贩卖者这种特殊状态缺乏足够细致的规范,对于菌种贩卖方面的问题,处罚依据不足,所以根本无法禁止。当然,菌种市场本身的流通渠道不畅,又使得菌种贩卖者的生存空间非常大,也不能禁止。
我自然不会错过把牢骚发给张金霞老师,张老师眉眼一拧,说,连生产许可证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都没人管,你说这事儿能有啥办法?中国至少2/3的菌种生产机构没有办许可证,或者办证时根本不严肃。做种的你都不好好管,怎么管贩卖的?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出问题的时候不把菌种管理当回事,一出事就使劲压,事故责任没搞清楚常常就瞎处理,人家有些做菌种的也有意见呢。
院士和首席都没有否定我的牢骚,事实正如他们所说,在对菌业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合理重视之前,菌种贩卖及其衍生的问题,大家都想不出啥招数。
但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啊?所以我就特别想提醒一下,作为农户,在购买菌种的时候,一定要严加防患,避免事故原因不清不楚,责任不清,最后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个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不可以高高挂起的。
那么作为用户,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有那些要害因素呢?这里我仅仅将自己所暂时想到的方面进行罗列,欢迎补充。
一、注重了解菌种贩卖者的个人品性,逐步淘汰不良贩卖者,但这种了解必须信息完整,不能由贩卖者自己提供,否则他们必然报喜不报忧。
二、要求菌种贩卖者提供菌种的生产者信息和生产者的经营许可证,以及菌株编号、品性说明、生产日期等相关资料,以备追溯。
三、尽量对同一家贩卖者只购进使用一个品种,避免过程搞混,同时要求贩卖者对其是否单一品种做出保证。
四、要求附有生产者出具的发货单,包括具体数量和品种生产日期等信息。
提出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预防来自贩卖者方面的问题,因为生产的问题是间接的,你无从了解。
这些东西如果造假导致无法追溯问题源头,那么至少可以证明贩卖者有过失。更为重要的东西,还是另外两个方面,即直接接触了解菌种生产者,或者有能力鉴定菌种品质,这才是更有效防止中间过程问题的办法。
菌种贩卖者出事最常见的原因如下:
a、不管质量只管数量,包抄菌种生产厂家所余全部产品,所以不良品比例高。
b、运输销售过程中失去照顾,导致品质搞混。
c、迎合用户,虚报品种,或者明知被点名的品种数量不足,以未知的或者已知的不同品种抵冒。
d、低价购进劣质菌种。
e、菌种状态不明,因为缺货而到处捞菌种,乱拼凑。
如果能够做到上面四个大点,那么后面五个问题就基本上可以预防了。
当然我也提醒从事菌种贩卖的朋友,如果你要把这个生意做好做长久,那么认真遴选优质的生产者,预计好订单日程,那么各方面问题也就自然不会发生,至少不会严重发生。
少量问题,农民们还是很少纠缠的,总体说,菇农还是厚道的多,能够专注一个正经行业的人,鲜有不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