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业老板俩通病(上)
最近行走在外面,遇到两件事,让我开始考虑技术人员生存状态的危机和企业在技术人员聘用方面的致命问题。这两件事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很常见的,而且都是基于信任的问题。
第一件,从轻信到不信。
话说我的朋友z,和我谈他的应聘经历,他说,有家企业很适合他,离家不远,待遇不差,但是没能应聘上。我说那肯定是你功夫不够,有更厉害的在你前面,他一听,连连说:no,no!他说老板那里根本没有辞去人,只是骑驴找驴。我说这不奇怪啊,做未雨绸缪,万一那人不干,你们排着队顶上去呗。z又说no,我说你别吞吞吐吐,到底怎么回事,不就一次应聘不上么,有啥不好说出来的?
z于是一五一十把事情讲了个原委。
这位老板Q,也是个老实人,前几年企业开办,没有技术人员,道听途说某腕厉害,于是不远千里,请将来在自己家,待如上宾。某腕在业内相当有名,所以见多识广,只是见多识广与明白真谛之间,还有很大距离。怎么解释这种见多识广与明白真谛的不同呢?咱们可以比方说:见多识广的人相当于做毛坯房,有模有样,但不能住人,而明白真谛的相当于精装修的,把毛坯房弄得舒舒服服。当然,毛坯房有些结构必须要改,如果那些建毛坯房的能够设计合理,装修就比较简单,不合理的地方多了,装修肯定费事。甚至装修的不太好,会经常性各种不爽。
Q的遭遇,就是因为自己的毛坯房不太好,本想请个搞装修的,结果请的是还是个做毛坯房的。不过做毛坯房的一定认识一些小装修队,所以这腕狮子大开口的作了一把中介,给人介绍了一小装修队,还美其名曰:属下小分队。装修完毕,Q老板慢慢发现,小装修队不咋地。
后来老板曲里拐弯找过了另一位技术人员,水平也就那样,不过好在不必中介费了,也就这么一直干着。老板入行渐渐久了,知道那腕儿不过是作了中介后,十分的不舒服,从此留下个心结——对谁都不相信。
这么一来,一方面总不满意自己现在的技术员,另一方面又总不相信前来应聘的技术人员,这个就伤脑筋了。z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前去应聘的,刚好z有个相熟的朋友也在该企业,就把老板的窘境跟z说了,这朋友认为老板早晚会辞了那人,让z耐心候着。
我说这也不一定啊,现在那个技术人员总会慢慢总结经验,提高自己,你没机会。z说不是的,老板自己也慢慢明白了一些道道,觉得技术员有些不妥,但那技术员坚决不改,一口一个你不懂。z说,他现在也很矛盾,要不要继续和Q老板联系?我说你还联系个屁,既然如此,老板那里不知道排着多少技术人员跟你一样藕断丝连呢,去了也没有好日子过!
Q老板现在的毛病,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菌业,技术人员良莠不齐,老板大部分都走偏了,从识人用人的路子走向直接参与,从轻信名人到怀疑一切。老板一旦患上这个毛病,必然的结果是企业难以进步,生产上大问题不多,小问题不少,决策拖拖拉拉,技术不进不退,水平不高不低,状况不死不活。
遇到这种老板,请退避三舍!
z一听,拍了下自己的头说,好,去他的,俺还是另谋高就吧!
作为企业的所有人,情绪化其实是最大敌人,因为个人的遭遇,逆反性处理问题,通俗一些形容是和钱过不去。企业家需要的是技术人员有利于企业的正常盈利和竞争地位,不是个人心情好恶,如此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究其原因,产生这个毛病的关键因素还是个人的人文修养不够,对社会的认识走偏,非黑即白。所以,这些老板不能够钻研人才使用的功夫,却总是怨怪人才不够完美,将心比心吧,完美的人才应该有完美的要求,许多中小企业希望有大企业的人才好用,却忽视了他的报酬可能只有小微企业的水准。这个病,是不是很流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