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中医大佬怎么治疗瘀血证 – 经方派
瘀血是一种有害物质,必须及早驱除为要。《内经》云:“血实宜决之”,是治疗瘀血证的主要原则。
具体治法,还应根据疾病的性质、血瘀的程度不同而异。
如破瘀、行瘀、活血、通络等。气滞者,配合理气;体弱者,攻补兼施。
至于攻下一法,应从整体情况来考虑,分清标本虚实,掌握正邪消长,加以灵活运用。
治疗瘀血证的方药很多,其中仲景之方应视为规范。
孙思邈、叶天士、王清任、唐容川所立之方,均为近代医者所常用。晚近张锡纯、章次公等医家,以虫剂搜剔瘀血,也值得学习和研究。
01
仲景治疗瘀血的方剂,约分为三类:
一、气滞血阻,宜理气活血通络法,可用旋覆花汤。
二、血凝成瘀,宜理血祛瘀法,轻剂为桃核承气汤,缓剂为桂枝茯苓丸。
三、干血陈积,宜破积逐瘀法,可用下瘀血汤、抵当汤、丸,或大黄䗪虫丸等。
02
《千金方》治瘀血用耆婆万病丸等。
《医林改错》治瘀血划分部位,制五逐瘀汤,功效颇著。
张锡纯用祛瘀方法治痨瘵,有独到之处。
他认为瘀血在脏腑者,轻者以扶助正气为主,祛瘀为辅;剧者则逐瘀之力应峻,立理冲汤、丸等方,特别是理冲丸,对慢性顽疾属瘀血者,颇有奇效。
其方为:黄芪、当归、知母、桃仁、生三棱、生莪术、水蛭,可随症化裁。
又制活络效灵丹,能止痛生肌,对子宫外孕有良效。
03
一
衄血者,属上焦瘀热,宜犀角地黄汤;久衄不止,时发时愈,多属寒,宜《金匮》侧柏叶汤或甘草干姜汤。
心下痛,手不可近,既往有呕血史者,是中焦瘀血,宜桃核承气汤。
脐腹微肿而大痛,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者,是下焦瘀血,宜抵当汤。
二
瘀血心痛,中脘死血痛,此证脉必涩,口中作血腥气,饮下作呃,宜手拈散,方用玄胡、五灵脂、草果、没药,各等分为末,温酒下6克,加桔梗更佳。
胃气虚弱,不能行其药力者,加人参6~9克,取相畏之味,激其性以搜血,日本汉医多用之。
壮盛者宜下之,用代抵当汤,其方:大黄12克,芒硝3克,炒桃仁6枚,当归尾、生地黄、山甲珠各3克,肉桂1.5克,水煎服,加干漆灰尤妙。
虚弱者须补而兼行,用四物汤加桃仁、山甲、肉桂、莪术、降香之属。
三
瘀血咳嗽。
咳嗽之由于瘀血者,前后心胀,喉中有血腥气,气口脉涩。试以热姜汤呷之,作呃者即是。宜平胃散合越鞠丸加韭叶、童便消伐之。
若气竭肝伤,咳唾血腥者,宜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若损伤瘀积在胃,不时吐血,面槁色滞,脉多弦涩者,当先服百劳丸。其方:炒当归、乳香、没药各30克,人参60克,大黄120克,桃仁140枚,虻虫140枚(去足翅),水蛭140枚。
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30粒,百劳水送下。以下恶血为度,食白粥百日后,服异功散调补。
四
瘀血胁痛。
此症多因挫闪或气郁日久所致。
大便时黑,胁下刺痛,宜复元活血汤。此方对其他部位因跌扑损伤而致疼痛者,如脑震荡后遗症等亦验。
五
瘀血腰痛。
此证痛若刀刺,大便黑,小便黄赤或黑,日轻夜重,脉涩,宜调荣活络饮。
其方:酒军、牛膝、归尾、桃仁各6克,赤芍、红花、羌活、生地各3克,川芎4克,肉桂1.5克,地龙3克。食前温服。或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治之亦效。
六
瘀血膨胀。
膨胀之由于瘀血者,常见于肝硬化腹水等。此证腹露青筋,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脉芤涩者,常用《金匮》下瘀血汤治之。
早期肝硬化,大黄䗪虫丸有效。轻者,宜散血消肿汤,方用:当归尾4克,五灵脂、官桂、乌药、炙草、木香各1.5克,川芎4克,半夏、莪术各2克,紫苏1克,砂仁3克,生姜5片,水煎服。
重者,宜抵当汤去水蛭加樗鸡(即红娘子)作丸,空腹日服1~3克。
体虚不任下者,宜琥珀人参丸。其方:琥珀15克,人参、五灵脂各30克,肉桂、生附子各15克,苓赤、川芎、沉香、山甲各9克,共为末,浓煎苏木水为丸,每服6克,早晚各1次,温酒送下。
若下焦久瘀血,而少腹胀大,面黧黑,可用耆婆万病丸。
七
温热病,挟血结而神昏者,属瘀热迷乱心神。
瘀血在上焦者,属心包络,症必脉细肢厥,胸痹痛厥,曰“血结胸”,法宜横开旁达,四逆散合白薇汤治之。
此乃何廉臣验方,用鳖血炒柴胡4克、赤芍6克、枳实4克、归须4克、白薇15克、西洋参3克、甘草梢2.5克、绛通3克,水煎服。
甚者,厥证返魂丹(飞片砂、明雄黄、生玳瑁、麝香、白芥子各8克,熔安息香为丸)5粒,童便化下。
瘀血在中焦入脾络者,症必脘痛串胁,肢厥脉涩,其胀痛在右胁居多,曰“脾胀”,宜沈月光和血逐邪汤。
方用:鳖血柴胡、荆芥穗、制香附、苏梗、大艽各4克,川朴、枳壳各3克,川芎2.5克,益母草、泽兰各9克,绛通3克,生姜0.8克,水煎服。
重者,加鳖甲煎丸12~15克。
瘀血在下焦者,属肝络冲脉,症必左脉弦涩,手足厥冷,大便溏黑,小便自利,神昏如狂,治宜宣气解结,透络通瘀,方用加减小柴胡汤:鳖血柴胡4克、子芩4克、半夏4克、桃仁9克、生地15克、犀角2.5克、楂肉9克、丹皮6克、炙草2克、生姜1片,水煎服。
若延久而变肝胀血患者,治宜开郁通络,用徐氏《医学举要》新加绛覆汤:旋覆花9克(包煎)、新绛4克、桃仁4克、柏子仁9克、青葱管5寸(切碎)、归须4克、乌贼骨9克、茜草2.5克,炒元胡3克、川楝子3克,水煎服。
薛瘦吟《医赘方》开郁通络饮亦佳。
方用:香橼皮4克、蜣螂6克、通草3克、佛手1.5克,先以丝瓜络1枚、路路通10枚、生苡米24克,煎汤代水。
薛氏云:“膨胀证,温邪入络居多,消滞利水,徒伤气分,焉能奏功?用此方加减出入,自能奏效”。此说确有道理。
治此病,消滞莫如六曲、内金,达下莫如车前子,降气莫如苏子、川贝。
痰血互结,可用《医宗金鉴》开郁正元散:白术、青皮、香附、山楂、海石粉、桔梗、云苓、砂仁、元胡、麦芽、甘草、六曲各15克,共为粗末,每用30克,加生姜3片,水煎。
此散健脾消食,化痰理气,专治痰饮食积搏结气血,而成瘕聚。
此外,抵当丸、桃仁承气汤合逍遥散加味,亦可选用。
处方:桃仁、当归、赤芍各9克,川军3克,风化硝3克,官桂、炙甘草、柴胡各1.5克,白术2.5克,赤芍6克,薄荷1.2克,细辛1.1克,炒蝼蛄10只(研末包煎)。
若瘀血夹毒攻心而昏迷者,名曰“血闭”。其证类有三。
一为温毒烁血,血毒攻心,法宜峻下,方如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
一为产后结瘀,血毒攻心,宜徐灵胎黑神丸。
一为溺毒入血,血毒攻心,甚或上脑,其症极危,方用导赤泻心汤:川连3克、青子芩4克、生山栀4克、知母4克、西洋参3克、茯神6克、益元散9克、麦冬3克。
水煎,服时先冲入犀角至宝丹1丸。
附:犀角至宝丹:白犀角15克、羚羊角1.5克、郁金9克,琥珀9克、炒山甲6克、辽细辛9克、蟾酥1.5克、辰砂15克、玳瑁15克、麝香3克、血竭9克、西红花15克、桂枝6克、丹皮9克,为末,猪心血为丸,金箔为衣,每丸重1.5克。成人每服2丸,小儿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