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鉴赏|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1

[唐]王之涣

白日2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3,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在山西运城永济市境内。

2.白日:太阳。

3.千里目:形容眼界宽阔。

赏析: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意境非常壮阔。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而流经楼前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又在远处折而向东,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便登上了楼的顶层。

整首诗看起来只是平铺直叙,但其含意深远,耐人寻味。尤其是后两句发表议论,别出新意。正因为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后两句诗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参考:

《唐诗鉴赏辞典(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69—70页。

(0)

相关推荐

  • 『亲子诗词会』第11期丨登鹳雀楼

    请点击上方视频收看 学习 [诗词解析]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的黄河水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外的风光景物都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 ...

  •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7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一首《登鹳雀楼》,凭什么让王之涣跑赢时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首唐诗可以说家喻户晓,许多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能背得滚瓜烂熟.你看这首诗,没用一个生僻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 ...

  • 千家诗(一百四十八)——登鹳雀楼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大家好,我们继续一起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绝句部分.今天,我们要来品读的又是一篇极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

  • 每日鉴赏|魏紫熙《密林深处》

    魏紫熙 密林深处 中国画 立轴 纸本设色 135.5cm×68cm 198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魏紫熙(1915-2002),原名显文,河南省遂平县人.1934年毕业于河南开封艺术师范学校,后从事美术 ...

  • 每日鉴赏|钱松喦《花阴双凤》

    钱松喦 花阴双凤 绢本设色 29cm×38.5cm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钱松喦(1899-1985),新金陵画派开创者之一.曾长期在苏州.无锡两地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调至江苏省国画院工作并定 ...

  • 每日鉴赏|诗蕴四季青

    1751年,乾隆皇帝御定"燕京八景".其中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玉泉趵突都在北京市海淀区一个叫"四季青镇"的地方. 谜家余波尔先生创作了一则和"四季青 ...

  • 每日鉴赏|谜语中的情境别解

    灯谜创作中有这样一种手法:谜面根植名著,经作者巧手剪裁,仿佛仍是书中故事.猜者初见谜面,凭经验常识直接入毂,岂知语境大相径庭,解谜思路早被带偏,揭底时连呼意外,又不得不赞叹作者情境设计之别开生面.如下 ...

  • 每日鉴赏|让他三尺又何妨

    谜面:"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谜目:城市连历史街区,卷帘格 谜底:成都 宽窄巷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语出清代大学士张英.清康熙年间, ...

  • 每日鉴赏|谜语:马岱要“代驾”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知道:马岱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五虎上将马超的从弟.在第一百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中说:"斩魏延者,乃马岱也",就 ...

  • 每日鉴赏|谜语: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成句谜的谜面大多摘自经典名著.诗词佳句,虽然广为人知.耳熟能详,但是要想猜射谜底就需要细细研读,找线索.寻破绽,才能一箭中鹄.以下一则从<水浒传>中来,回互其辞,谜趣盎然. 谜面:假李逵剪 ...

  • 每日鉴赏|劳动光荣制成谜

    谜面:精通车铣刨,初登大讲堂 谜目:党建名词 谜底:三会一课 初读谜面,如见一位精通机械加工的劳动模范,第一次获邀登上大讲堂,传授工作经验,宣讲工匠精神. 谜面只写"车铣刨",意在 ...

  • 每日鉴赏|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曾是北京大学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建筑平面呈工字形,东西宽100米,正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两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