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是生命所需,写好才是价值体现
听书读书共分享 2021-03-06 19:17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
近日,读梁实秋先生写的《雅舍谈吃》,为先生的文笔、情致所叹服,原来记录生活,也可以如此文艺。不由地感慨,梁先生如果生活在现在,单靠这一本书就会成为美食界的网红。
《西施舌》《佛跳墙》《鱼翅》《鲍鱼》,这些食物在梁老笔下并无特殊,但在今日却贵得离谱,非普通人可以常吃的,读读也算过把瘾;饺子、菠菜、栗子、韭菜篓等家常小吃,虽时常吃到,看梁先生写来却更感亲切,再吃也更有味道;东兴楼、厚德福饭庄、正阳楼、信远斋等北京老字号已不复存在,致美斋、烤肉宛、东来顺等店名号虽在,风格和特点已不同当日,让人感慨时光的流逝。
人们常说“小时候的口味影响一生。”梁先生从小生活在北京,除了家庭食物外,北京的小吃和小贩培养了他小时候的口味。他专门写了一篇《北平的零食小贩》,文中说:“我如今闭目沉思,北平零食小贩的呼声俨然在耳,一个个地如在目前。现在让我就记忆所及,细细数学。”先生在这篇文中介绍了“豆汁儿”“灌肠”“羊头肉”“炸豆腐”“面茶”“杏仁茶”“豌豆黄”“热芸豆”“甑儿糕”“酸梅汤”等等几十种。我虽是研究生毕业后才进入北京生活的,但一转眼也有二十余年,梁先生提到的我大都品尝过,有些还做过我逢年过节馈赠亲朋好友的物品。但也有些,比如“豆汁儿”,仍然喜欢不起来,这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被熏陶过吧。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吃是为了满足人活着的生理需求,属于最低层次,所以人人都要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的食物,也都对吃有自己深刻的印象,都在与人交往或学校作文里分享过自己吃的经验,但真正把吃当作一个专题来写的,梁先生的《雅舍谈吃》还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以前也看过蒋勋写的《品味四讲》,谈的也是生活,却是“衣、食、住、行”四种,略显分散。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李子柒。她也是以唯美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生活,却获得了超级红人节最具人气博主奖,还获得了海外媒体You Tube平台白银和烁金创作者奖牌。她的节目我看过不多,但很喜欢,欣赏那种很文艺很清雅的风格,就像梁先生这本《雅舍谈吃》
现在更有很多专门介绍美食的博主,或展示自己的制作技艺,或推荐自己品尝过的美食,博主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但说句实话,真正对得起中国美食文化的不多。
网络给我们大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一个新闻或事件的中心,每个人也要珍惜这个绝佳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在这方面也是一个新兵,愿与大家一起向梁实秋先生和李子柒学习,很文艺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在向好的道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