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睡”是一种病,得治!
有些“想睡”是一种病,得治!
导读:清明时节雨纷纷,春困的三四月,你有治疗“多寐”的验方吗?
方名:温化振神汤。
组成:炙黄芪15g,制附片6g,炙甘草20g,细辛6g,炒白术10g,石菖蒲10g,制半夏10g,白云苓10g,陈皮10g,炒枳实10g,炒竹茹10g,桃仁10g,土鳖虫3g,水蛭3g,升麻6g,红枣5枚,生姜5片
功效:温阳通窍,活血化痰。
主治:发作性睡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21剂为1个疗程。
人群有轻重不同程度失眠的大约占92%,而轻重不同程度多眠的约占人群1%~2%。
多眠即发作性睡病,二者皆由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中平衡失调所致,前者偏于兴奋,后者偏于抑制。
发作性睡病是以发作性倦怠、昏沉入睡,或无分昼夜时时欲睡,唤可醒,醒复睡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脑病。
类似中医的“多眠”、“多寐”、“瞑目”、“善卧”、“嗜卧”、“嗜寐”,但不包括某些热性病或某些慢性病过程中出现多睡的伴随症。现有名之为“多寐”。
中医认为多因痰浊内阻,清阳不升等所致,属以白天有发作性难以控制入睡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为“脑神”疾病,但仅以痰浊阻遏清阳认识病机,犹嫌余意未尽。
近期余统计治愈本症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男多于女性患者;年龄最大67岁,最小17岁,平均31.4岁,以中青年为多;其中农民5例,工人4例,商人5例,学生3例,教师和职员各1例,脑力劳动占多数。
80%患者伴有头昏、心慌、乏力,部分有脘胁胀满、腰酸溺频、性冷淡、早泄等兼症,说明本症以先天虚性体质和后天用脑过度伤神、劳倦伤气、房劳伤精、气郁耗损阴血为主要病因病机。
从本组脉舌所见,涩脉和细弱脉居多,舌质多以黯红和淡胖互见。
脉弱和舌淡胖为阳气虚常有,脉涩和舌黯红以血瘀多见,显然由于精、气、神和阴血先伤,渐至形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痰湿瘀浊由生,阻滞脑窍灵机、抑遏元神不伸而发生本病。
正如《类证治裁》曰,多寐者,阳虚阴盛之病;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也;神倦肢惰,嗜卧,气弱也。
余查阅明清医家治多寐代表方8首,殆亦以补阳气为主,如用药频次最多的是补气之甘草,其次是益气升阳之黄芪、葛根、升麻以及六君子汤,然化痰活血药不举。
余结合临床所见,综合用药为四大原则:
一是温阳用黄芪、附片、甘草、生姜;二是通窍用细辛、石菖蒲;三是化痰以苓、术、枳、夏、橘、茹;四是化瘀以桃仁、水蛭、土鳖虫。组成温化振神汤,疗效很好。
若肥胖痰湿重,加山楂、莱菔子;精虚髓空,加鹿角胶、熟地;年老阳虚,加肉桂、巴戟天;用脑过度,加人參、当归;肝郁,加香附、柴胡;饭后欲睡,加苍术、神曲。
詹某某,男,17岁,学生。
思睡伴头昏乏力1年余,因学习成绩下降而就诊。
年届“高二”,学习成绩原先尚可,唯从1年前即感上课时欲睡,闭目片刻而振作精神好转。
近数月来日渐加重,下午头昏倦怠尤显,上课数分钟后即觉头昏沉而入睡,老师或同学连声唤之方醒,晚上已不能坚持自习。
脉缓涩,苔白有裂纹,舌黯红,二便如常,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亦无异常。
诊为发作性睡病,乃用脑过度伤神,气血失调而夹痰瘀,方用温化振神汤。
处方:炙黄芪15g,炒白术、石菖蒲、制半夏、白云苓、陈皮、炒枳实、桃仁、炒竹茹各10g,炙甘草20g,制附片、细辛、升麻各6g,土鳖虫、水蛭各3g,红枣5枚,生姜5片
服上方5剂,头昏、倦怠好转,思睡依然。再以上方加太子参30g,当归10g,连服15剂,思睡日减,投以天王补心丹及逍遥丸各2瓶以善后。
1年后,相遇于某公园,云已考取某大学,现身心颇为安适。
按语:临床所见在校中学生失眠头昏头痛较多,然多寐亦偶有所遇。该生读书用功,高“中”心切,加上生于农村,借宿于亲友,饮食营养很难周济,以致劳心神伤、气血虚损而痰瘀悄然而生,复又阻遏元神不伸,从而神气一蹶不振,故见思睡等症。
今用温化振神汤,扶以温阳通窍,祛以活血化痰,阳气振,痰瘀去,窍通神复,病当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