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 得与失:不要与人斤斤计较
转自:一天的博客
当我们陷入生活的低谷的时候,往往会招致许多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往往又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们不如理智地去应付,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无法站稳脚跟。
七十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飘洋来到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有相中他。身无分文的他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的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了地上的钱递给了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一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帮你捡了起来,现在我的钱掉到了地上,麻烦您帮我捡起来。”
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围观者中有一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无独有偶,迈克尔·乔丹的故事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迈克尔小时候长得又高又壮,他母亲生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就对他严格要求,告诫他千万要与人为善,要学会忍耐。母亲的教育很有成效。学期结束的时候,教师在他的成绩单上写下这样的评语:“迈克尔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虽然比别的孩子更高更壮,但别的孩子就是敢欺负他,推他,甚至打他。”母亲惊讶之后是伤心,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父亲则是问孩子挨打的感觉。孩子流着泪说:“我感觉非常不好,我非常讨厌他们叫我'傻瓜’,讨厌被他们推来推去,更讨厌他们叫我胆小鬼。”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静静地聆听着迈克尔的诉说,然后静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迈克尔擦着眼泪,点了点头。
有一天,迈克尔的父母被老师叫去学校。母亲着急地问老师,是不是迈克尔在学校打了架。老师笑着说,没有。原来迈克尔与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尔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尔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抱在篮球场上,并没有打他俩。
后来,迈克尔和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从此,迈克尔再也没有发生过那种以强凌弱的事件,他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迈克尔不仅再也没有被人推来推去过,而且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迈克尔·乔丹。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类似迈克尔·乔丹小时候的遭遇,此时有人会建议我们忍让,也有人会叫我们还击,而事实上,生活的内容远非如此简单。因为,就人与人之间来说,重要的不是忍让,不是争斗,而是相处。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使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
现在很多年轻人容易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烦恼,把问题过度放大。仔细想一想,这些可能都是一笑了之的小事。比如有个陌生人无意中踩痛了你的脚,你不但无法释怀,反而确信自己应该生气。之后还会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无法一笑置之。
关键是,不管你的忍耐限度在哪里,当你遇到你不能轻易原谅的情况时,你可以选择让生气主宰你的生命,你也可以选择忘记生气,放它走,不再受生气的控制和束缚。一直紧抓着生气不放,会让人筋疲力尽,只要能忘掉生气,就能让你精力充沛。不论你有多生气,或是遇到多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放它走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疗伤礼物。
忘记生气,放它走的过程,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同,你可以想像生气就在你的背包里,而你正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然而每走一步你就一点一点放走生气,减轻重量负担,直到生气完全消散,你的生气背包将不再成为你未来旅途的障碍。
如此运用想像的方法,逐渐在脑海中产生对你最有意义的视觉景象,只要能放走生气,任何你创造出来的心理图像都可以实现。这个想像的过程最重要的原则是,你选择忘记生气的想像一定要能够让自己感觉舒服和放松,那么就放它走吧!
一位木匠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几个月后,徒弟出师了,开始打制木椅。第一个月,一个中年人抱怨椅子做得大了,徒弟无言以对,师傅忙解释道:“椅子大了,您不仅坐着舒服,放在客厅,也显得大方。”中年人听了高兴而去。
第二个月,来了个青年人,瞧了瞧,“这椅子是不是小了点儿?”徒弟无语,师傅微微一笑:“这样一是替您节约成本,再者小而精致,可以点缀任何东西。”青年很乐意地买走了。
第三个月,徒弟小心谨慎,谁知农民来了,埋怨做工太长,徒弟一脸无奈,师傅走过来说:“为您,我们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技术,不过欲速则不达,但为了您满意,我们会尽心尽力。”农民听罢,怒气全消,满意而归。
第四个月,徒弟小心谨慎的同时加快了速度。第四个客人是个商人,他感叹做工太快。师傅又一次兴奋地说:“我们不愿意浪费您的时间,对您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我们速战速决。”
第五个月,徒弟疑惑地问师傅:“你为什么处处为我辩解?”师傅顿了顿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如同出门,如果向左走是一死胡同,向右走也许能走出阳光大道。无论我说什么,都是为了顾客满意,更是为了鼓励你,激励你,教育你!”从此以后,徒弟不仅钻研技术,使技术精益求精,为人处事也更加游刃有余,生意蒸蒸日上!
师傅几句话化解了顾客的不满,温暖了徒弟的心。无论他说什么,关键在于他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梳理了人际关系。我想无论你在哪儿,无论对谁,尽量多地给你周围的人多一些愉悦和满足,给你的朋友和下属制造一些宽松的环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如果你向左走不通,请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