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忘忧
萱草又名“萱苏”“谖草”,我故乡人叫“金针”。《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称之为“丹棘”;《说文》记载为“忘忧草”,很漂亮的名字;《本草纲目》名之为“疗愁”,“愁”还可以“疗”,就更有诗意了。
《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古代进京赶考,外出经商,游子远行,在和母亲告别时,儿子都会在北堂前种满萱草,祈愿母亲看到萱草花开,减轻对游子的思念。嵇康《养生论》也云:“萱草忘忧。”萱草也因之称为忘忧草(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孟郊有《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元朝王冕《偶书》云:“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指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红楼梦》中有: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故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萱草古时就成母亲的代称。
历代医书讨论萱草也甚为详细,《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
萱草还有一传说与神医华佗有关。华佗生在瘟疫流行的东汉末年。有一年,华佗在江苏泗阳行医时,曹操派人来请他治疗头疼之疾。华佗不从,曹兵以刀相逼。当天夜里,华佗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朦胧中见一仙人,吩咐华佗如此这般,然后把金针向他怀里一扔,便飘然飞走。华佗醒来,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针。翌日华佗含泪向送别的人说:“今有一束金针,送与你们解救灾难!”说完手一扬,一束金光,飞向四面八方。众人随着金光望去,只见漫山遍野长满了叶青青、花黄黄的植物。人们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地止住了瘟疫。
萱草还是一道美味佳肴。新鲜的萱草,采摘洗净后,做鸡蛋汤,爽滑可口。萱草采摘、煮熟、晒干后,和剁碎的肉末一起蒸,或者炖猪骨头,更是一道美味佳肴。
四川的渠县,盛产萱草,当地人称为“黄花”,萱草在渠县有“黄花之后”的美称。渠县又是“汉阙之乡”。试想,巍巍汉阙周围萱草遍地盛开,一片金黄,那是多美的一番景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