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终于与“江姐”合了影 (文/张垣)

郁氏文化

终于与“江姐”合了影

文/张垣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每当我聆听到《红梅赞》歌声,眼前就出现了身穿天蓝旗袍,外罩红绒线衣,脖围白围巾的端庄的江姐形象来,不由得肃然起敬,多想与这位舞台英雄形象合影留念啊!

"江姐“,这个响亮的名字,我在上世纪50年代读初中时就知晓了。在喜庆建党百年的日子里,我终于与这位唱响舞台的演员合影留念,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最早知晓"江姐",是在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此书由重庆中美合作所幸存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于1957年推出,此书忠于史实,写当年血与火的斗争,江姐用的是江竹筠真名,狱中难友们都亲切地唤她为江姐。我记住了她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掷地有声的名言: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在那尊重英雄的年代,我把江姐的这句名言铭刻在心。

1961年,罗广斌和杨益言根据《在烈火中永生》的史实,改写成长篇小说《红岩》,江姐名字改为江雪琴,把狱中斗争的史实浓墨重彩化,格外悲壮。1964年阎肃根据《红岩》情节,改编为歌剧《江姐》,由空政文工团首演,唱红神州,几乎所有的地方代剧种闻风而动,移植了此剧,江姐事迹不胫而走,走红南疆北国。作为崇敬英雄的我,珍藏了这3册书,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江姐的"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红梅品格,似指路明灯一样,照耀我前进。

想当年,海门山歌剧团雷厉风行,由俞适导演,盛永康和汤炳书作曲,副团长贺戌寅领衔的《江姐》,紧锣密鼓地搬上舞台,不仅唱响县城,而且轰动乡镇,有一次在临江公社灵甸镇演出时,太阳刚刚落山,乡亲们扶老携幼,扛着板凳赶到剧团的移动舞台前,人山人海,实在挤不下,有人爬到树上,有人站在屋上。开场不久,有的观众居然挤到戏台上,再三劝阻也无济于事。突然"喀啦"一声,舞台板被踩断,顿时观众起哄了。领导一看苗头不对,再演下去必出事故,就当机立断停演,向观众喊话,保留票根,明天在临江小学演出。虽然给剧团带来了惊险,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色经典戏《江姐》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后来我得知《江姐》在天补草棚剧场演出的消息后,立刻赶去看戏,岂知票早已售罄,只得买张站票观看。贺副团长扮演的江姐,气质高雅,唱腔优美,做功到位,当她高歌一曲《红梅赞》把戏推向高潮时,观众们情不自禁喝彩叫好,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趣的是,在我1985年创办了补天戏曲社后,俞适导演当了补天社艺术顾问,亲赠当年他导的《江姐》说明书,让补天戏迷开了眼界。2008年海门山歌剧团50华诞时,我受邀出席,带着这张说明书,见到了当年扮演江姐、双枪老太婆、孙明霞、杨二嫂等老演员,让他们在所扮演角色的名字旁签名,含金量顿时猛增,我视若珍宝收藏着。

1965年2月20,在二甲中学求学读髙三的我,有幸在大光明剧场观看了南通县越剧团的《江姐》,一改才子佳人戏的卿卿我我的格调,注入了激情。扮演江姐的陈桂芬以刚柔相济的风格,演活了舍生忘死甘酒热血为人民的江姐。当天我在日记上写下决心:我一定要继承江姐的遗志,踏着先烈足迹走,不管狂风暴雨,不怕惊涛骇浪,一定要把革命的旗帜插到共产主义!

上世纪80年代,海门山歌剧团第三次推出《江姐》,学校决定包场观看此戏,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事先让板报员摘抄了江姐的几个唱段到黑板报上,让大家了解剧情。看戏以后我结合作文要求学生联系思想实际写观后感,莘莘学子很自然地联系到江姐的"到明天"唱段:“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岁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从而写出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感想。这年国庆前夕,我还组织班上的文艺骨干,排演了歌剧《江姐》的绣红旗片断,献演于国庆文艺演唱会上,把爱国主义落实到行动。

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我两次观看广云越剧团红色经典专场,又一次聆听江姐充满正能量的《看长江》《到明天》《绣红旗》《红梅赞》等名曲,领略到先烈江姐"一颗红心忠于党"风采,并实现了与江姐合影留念的愿望。瞧,广云越剧团的倪雅芳和顾申芹两位江姐,让我站在中间,在这个红色岁月“颂歌献给党”的专题演唱会舞台上合影留念,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

  • 海门山歌剧:“非遗”绽放的“姐妹花”

    "布机排屋夕朝响,稻田车水长短歌" 南通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在<江云>诗中提及的车水长短歌就是海门山歌. 海门山歌不仅在海门流行,还传唱于启东.通州部分地 ...

  • 青春演绎 经典传承丨沪剧《江姐》即将于本月全新呈现

    红色经典沪剧<江姐>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沪剧院全新复排经典沪剧<江姐>,用青春展现革命力量,用艺术讲述峥嵘故事,用传承 ...

  • 大揭秘《不屈的红岩 江姐在烈火中永生》

    大揭秘《不屈的红岩 江姐在烈火中永生》

  • 少年说||佟佟(105): 红岩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的一本红色经典.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内容是江姐被逼供的片段,敌人把竹签钉进江姐的每一根指尖, ...

  • 【郁氏文化】怀念吴小楼老师(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怀念吴小楼老师 作者||张垣 作为越迷,我收藏了不少越剧资料,林林总总,可开一个小小越剧博物馆.近日整理这些资料,发现了越剧著名老生吴小楼老师寄我资料的包裹单,上是她的亲笔:江苏 ...

  • 【郁氏文化】张謇三请梅郎 (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张謇三请梅郎 文/张 垣 泱泱华夏故事多,三字当头的更精彩.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张謇三请梅郎. 众所周知,张謇者,清末状元,南通第一名人也.梅郎者,哪一位呀?他就是京剧名伶梅兰芳! 说起郎 ...

  • 【郁氏文化】赏梅追梅乐无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赏梅追梅乐无穷 文/张垣 梅兰芳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扬名五洲四海,作为一个从田野走上三尺讲台的戏迷,居然赏梅追梅七十多个春秋,有很多故事可讲. 早在童年时代,从 ...

  • 【郁氏文化】双推磨转补天社 (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双推磨转补天社 文/张垣 又是一个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季节,我打开窗户,吟诵白居易那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聆听收录机里传来的"推呀拉呀转又转"的锡腔神韵,思绪 ...

  • 【郁氏文化】狼山邂逅遇知音(文/张垣 )

    郁氏文化 狼山邂逅遇知音 文/张垣 古云"无巧不成书",真的,辛丑年植树节游狼山,巧遇老周,支云塔下我唱他和唱戏文,引来游客围着聆听呢! 素昧平生的我们能一唱一和,这该感谢沙地方言 ...

  • 【郁氏文化】怀念恩师钱耀东(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怀念恩师钱耀东 作者 || 张垣 钱老师走了,在鼠年的年末走了,我在最近方知此噩耗,为不能最后送恩师一程而感到遗憾. 1957年金秋,我走进了川港初级中学,分在一年级东班.班主任 ...

  • 【郁氏文化】外祖父的腊九粥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张 垣 外祖父的腊九粥 庚子腊八节,我在熬腊八粥之际,口占<腊八小诗>,打油诗而已: 八样宝贝已下锅, 不妨在此数一数. 自家种的红山芋, 香沙芋艿放几颗, 新疆红枣握一把, 剥 ...

  • 【郁氏文化】三人合影我居中 (文/张垣)

    郁氏文化 三人合影我居中 文/张垣 人人喜欢照相,把美好的形象留在照片上,当然也喜欢合影,留下故事好给后代讲"想当年",我也如此.然而作为平民百姓一介乡村中学教书匠,与人合影时我总 ...

  • 【郁氏文化】牛年牛弟谢幕了 (文/张垣)

    郁氏文化 牛年牛弟谢幕了 文/张垣 庚子除夕,我回故里探望肖牛的胞弟,祝牛弟以牛劲迈入辛丑牛年.他豪爽地表示:"全国都进入了小康,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牛弟开心地度过了美丽的春天,坚强地战胜 ...

  • 【郁氏文化】牛入舞台戏精彩(文/张垣)

    氏文化 [郁氏文化]牛入舞台戏精彩 作者||张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古以来,牛儿遍地走,牛是农家宝.牛出力来牛吃草,而挤出来的是牛奶,牛的默默奉献令人称颂,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