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跃堂 | 阅读相伴,一路前行
阅读相伴,一路前行
文|滕跃堂
从小时七八岁算起,到现在将近40年,我也算得上一个资深读者。对读书的喜爱,源于家庭的熏陶。从我记事起,我就清楚地记得,我的二姐喜欢买书、藏书,读书。我哥哥更是一个“书痴”,上初中时,一次期末考试,哥哥在考试期间在课桌下面偷看小说《红楼梦》,被老师当场逮着,告知在大队当领导的父亲,结果被父亲一顿狠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二姐就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杂志和小说。这些杂志有《河南文艺》、《黑龙江文艺》,《湖北文艺》、《小说月报》等,以及小说《第二次握手》、《青春之歌》、《红岩》、《平原游击队》和《家》、《春》、《秋》等等。因为哥哥和姐姐们喜欢阅读,所以我不自觉地走进书的王国,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们中间最流行的读物是小人书。那时的小人书就是一本本画册,上面是图画,下面是文字说明,通俗易懂,我一接触就喜欢上它们。小学五年,我以阅读和收藏小人书为乐。五年时间,我竟然收藏了满满一纸箱的连环画。一有闲暇,我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把书箱从床上搬下,拿出一本本小人书静静地阅读,慢慢地品味。
因为喜欢读书的缘故,从小就喜欢写作文。自己的习作每每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成为学生时期我最开心的事情。初中阶段,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加,小人书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开始接触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那时读这些名著完全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前三部我勉强看完,对《西游记》的肤浅认识,仅仅局限于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最后西天取得真经;《三国演义》中认识了皇叔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以及奸相曹操;对《水浒传》印象最深,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何其快哉。《红楼梦》因为太多的酒会,太多的诗会,人物关系庞杂,读了一点就放弃了。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卷首作者的那首自嘲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上到高中,学了很多《红楼梦》的节选,听多了老师们的精彩讲评,才逐渐对《红楼梦》有了更深的了解,才有勇气耐心地把它读完。只有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是一部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凝聚着作者曹雪芹一生的心血。
初三时,港台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我开始迷上武侠小说。当时的几个知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等,我尤其喜欢金庸,在他笔下,主人公各个侠肝义胆,有情有义,惹人喜爱。梁羽生的小说我只是觉得书卷气太浓;而古龙的小说跳跃性太大,读的时候常常跟不上作者的节凑,也不太喜欢。那时有一些精明的商人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印成一本本小册子,拿到学校门口买,大受学生们欢迎,大家争相传阅。我记得初三最夸张的一次,从一位同学手里借到一本《神雕侠侣》。因为第二天就要归还,没办法我只好偷偷在房间点上蜡烛,看了一个通宵,早晨上早自习的时候正好看完。虽然我白天上课都没精打采的,但心里却是愉悦的。
高中时期学习紧张,除了课本我很少看课外书。高三复习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心里压力,唯一可以解压的方式就是背背古诗词。记得繁忙的学习之余,我找来一本《古诗词精选》,把其中的《滕王阁赋》和《岳阳楼记》背得滚瓜烂熟,这成为高中阶段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最幸运的是在南阳上大学的两年,我有幸加入学校的记者部。当时我们南阳广播电视大学没有文学社,只有广播站,下设三个部,分别是记者部,编辑部和播音部。记者部是最大一个部,人数大约二十多人,我在文学方面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广播站每天播出的大部分稿件,基本上都是我投的。很快我就在记者部脱颖而出,受到学校团支书毕老师(毕老师是我们邓州籍知名作家秦俊的妻子)的重视,被任命为记者部部长。之后,我带着记者部的同学,在大二那年前往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扫墓,心灵受到震撼,回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清明时节悼英烈》。回想大学生两年的生活,整天风风火火带着记者部的同学到处采访,约稿,累并快乐着。
我那时还兼着班级的宣传委员,系里发的报纸先拿到我的手里,我多了一个爱好,就是贴剪报。每每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我就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分门别类地张贴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闲下来,再静静地品读。两年下来,没想到竟收集了满满的两本剪报,这成为我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毕业在即,我突然有了将来当一名编辑和记者的冲动,并随手写在自己的毕业纪念录上。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1996年参加工作后,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各方面信息闭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我郁郁寡欢,思想一度十分迷茫和困惑。手头能读到的东西,只有《中学生阅读》、《河南教育》和一些有限的报纸。在翻看《河南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班主任谈丛”的栏目不错,就试着把自己当班主任的一点体会写下来,寄了过去。没想到很快发表,杂志社给我寄来样刊,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励。2000年,我又在《河南教育》“100个怎么办”栏目上,发表了一篇《学生不认同新老师怎么办》,编辑老师对我的肯定和认可,让我一下子找到人生的方向。之后机缘巧合,我爱人在邓州市二职高教学,我在这个学校居住和生活。这个学校领导找到我,让我代高三英语课,因为我爱人的缘故只好答应下来,没想到,那年我教的那届学生英语考得非常好,平均80多分,还有一个英语满分,20多个学生,4个过本科线,学校领导高兴,我也有一种久违的成就感。当时有一个男生过了专科线,第一次没被录取。他的母亲,一个不识字的农妇,为了儿子,提着一壶香油,不远千里跑到郑州,求学院领导开恩,诚心感动了学院领导,最后孩子真的被补录了。有感于这个事情,我写了一篇《农妇的母爱》,发表在当年的《时代青年》杂志上。编辑老师的肯定,大家的认可,使我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一有灵感马上记录下来。记得有一次我坐公汽去南阳办事,中途被换了两次车。我心里愤愤不平,当即写下一篇文章《倒卖》,痛斥这种违法营运乱象,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对此制止和整顿,在《南阳日报》发表,引发读者热议。
之后这十几年,父母逐渐老去,孩子渐渐长大,家庭琐事所累,写作激情渐渐退去,阅读的兴趣却日增。我先后在邓州市读者俱乐部办了读书卡,每周都会借两本书,拿回家来读,后又在邓州市图书馆办卡借阅图书。在我的带动下,妻子和女儿也加入了阅读的行列。前些时,上初中的女儿,在图书馆借到一本名著《福尔摩斯探案集》。我害怕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半途而废,没想到孩子读得如醉如痴,常常听到女儿的房间里抑制不住的笑声,我心里甚慰,为孩子走进书里而快慰。
现实世界,芸芸众生,充斥着各种诱惑和陷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而阅读的世界,却是一片净土。一部好书,为我们打开一扇门,开启一扇窗,让我们欣赏到窗外不一样的风景。好的书籍,能让人知荣辱,明是非,辨忠奸。好书就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导师,让浮躁的情绪得以平复,使孤寂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萎靡者重新振作,让孤独者不再孤独……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掬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沉浸于书海,与作者同悲同泣,同欢同乐,这是我渴望的最佳生活状态。漫漫人生路,与书为伴,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滕跃堂,70后,网名一叶知秋。原籍河南新野,现工作和生活在邓州市,农村英语教师。业余喜欢阅读,自1998年起陆陆续续在《河南教育》、《时代青年》、《南阳日报》和《关心下一代报》发表多篇随笔和感想,不求成名成家,惟愿固守心中那份热爱。偶有所感所悟,愿记录下来,与文友和朋友们分享,能带给大家一点点启迪和快乐,会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