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本命歌单(八十九):尘埃落定
来自后台的点播,第四弹。
今天的推送写给亲爱的Ksity同学,真心希望你能喜欢。
林夕+泽日生=?
关于这个等式,不同的歌迷注定有不同的理解。
在诸多引人注目的想法中,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几个:
细密短音节和急促节拍,轻缓节奏下的超长和弦。
不只要写得很好,也要唱得很好。
前者是对填词者的考验,后者是对歌手的考验。
写惯了爱而不得的梁先生是个杰出的词人。
气息和音准俱佳的张敬轩是个优秀的歌手。
传闻中的本命歌单,第八十九期。
泽日生作曲,林夕填词,江志仁编曲,张敬轩演唱的单曲《尘埃落定》。
这首歌发行于2013年12月20日,收录在《有时候》这张专辑中。
对一个重感情的男人来说,怎样的事实可以算作“尘埃落定”?
彼此再无期许,一切已成定局。
曾经的情绪起伏没有了,曾经的希望和美好消失了。
真正的疼痛,在于你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却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真正的绝望,在于你明明知道一切已成定局,却期待自己找到突破。
那种发自内心,近乎自我折磨的突破。
一个人在面对极致的黑暗时,还能梳理情绪,说服自己相信光明。
这种状态我们通常叫做什么?卑微。
在《尘埃落定》这个故事中,男人潜藏的情绪,还不只是卑微这么简单。
动人的音节通常需要气韵,在泽日生的曲子中尤其如此。
将细密短音节奏和动人长句合为一体,并不容易。
精彩的细节连缀,比起单纯的演绎来更显不凡。
这需要歌手极其深厚的功底和细腻精准的情绪拿捏。
某年接受采访时,梁先生说他“相信泽日生的旋律天然适合慢板情歌。”
在我看来,他这句话只说了一半。
另一半很可能是“慢板情歌天然适合唱出人生中那些不可触及的情绪。”
明知道内心已经有了某个人,却偏偏不能触及。
这种状态我们通常叫做什么?凄惨。
无论是梁先生还是黄先生,写起惨情歌来似乎都从不留手。
两大巨匠在这一点上似乎颇为默契。
一个细腻却又通透,非得“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
一个深邃却又犀利,偏要“那十秒灵魂大概已卖掉”。
一切为何“尘埃落定”?
只因为从一开始。男人就没有打算给自己希望。
不给自己希望,方能逼自己低头承认事实。最典型的莫过于下面这个小节:
维持着熟悉表情陌生关系不要变
只等到红白仪式一场偶遇才会面
现实前被逼安分才戒掉了闪缩挂念
总算立地顶天
表情熟悉,关系却陌生。
有些人虽不再相爱,一年至少能见几百次。
有些人却要等到红白仪式才能偶遇。
面对曾经爱过的人,内心当然不是没有波澜。
不知从何时开始,现实这把利刃单刀直入,将内心奔腾的小鹿剥离得鲜血淋漓。
怎样的我才算明确了成熟这回事?
答案竟然是——我不再挂念你的时候。
对《尘埃落定》里的这个男人来说,这是何其苦涩的讽刺。
这里不能不多夸一句江志仁老师。
从主歌到副歌,他的旋律编排流畅且柔和,多以轻缓简单的节奏铺开。
整首作品的音节因此极其悦耳,最大限度降低了因长句带来的换气麻烦。
这当然不是《尘埃落定》真正动人之处。
如果我们要为这首歌找个点题句,很可能是下面这个:
无爱可失
得不到相恋别说失恋
无爱可失,意味着两人之间曾经有过情感波澜。
无法失恋,意味着两人之间从未真正相恋。
自卑也好,自欺也罢,身处暗室的感情注定无法见到一点微光。
末尾一句“想失也无可失我这刻也曾赚了温暖”几乎回应了整首歌的情绪。
在我熟悉的歌迷朋友中,《尘埃落定》有着极高的单曲循环率。
最吓人的那位,一个自然年内听了这首歌1450次。
这是怎样的效果呢?平均一天差不多听四次。
为此,我想跟所有喜欢这首歌的歌迷朋友们说一句话。
带着强烈可代入的个人情绪,去听一首凄惨到极致的歌。
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需要勇气的事情。
爱而不得,远非这段感情的全部真相。
我很庆幸自己曾经惊扰了你的心,这让我更加感慨造化弄人。
我很庆幸自己曾经得到这份温暖,这让我更加明白什么是无可奈何。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生离死别?
真正有的,只是你曾经来过,却此生不复相见。
在持续的灵魂撕扯和自我清醒的反复切换中,我终于逼自己认清了现实。
这个过程的尘埃落定,是我此生最深切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