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旅途中的美味
旅途中的美味
“一日看尽长安花”!今天,在西安小雁塔边经过后,不意间,走进了古城中的这条美食街:八百里秦川的面食和小吃都汇聚到这里,流连在此的人们竞相品尝。边走边看,突然很想知道《舌尖上的中国》摄影组是不是也来过这里?
工作时出差多,到过许多地方,不惧山高水远,其间处处的风景,人生处处的相识、相知,都在脑海。还有一日三餐时,舌尖尝过的美味,也留下了诸多的记忆。
最先留存在舌尖上的美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北京王俯井前门烤鸭店吃的烤鸭。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过了更多的地方,乌鲁木齐撒有孜然粉的烤羊肉串、重庆火锅、罗田吊锅、汨罗土八道、宁夏手扒羊肉、花莲石头火锅、邛崃回锅肉、洛阳的水席、还有佛山的清蒸海鲜,笔端叙来不一而足。
在会东,刚过的“黑山羊黑松露”的“双黑”美食节气氛犹在。吃羊肉汤锅,吃的时候,自己在餐桌上取调料,有米辣、葱花、豆瓣酱、花椒、芫荽等,舀上一勺子羊汤在碗里。再将餐桌上、锅中煮着的羊肉舀出到碗里,吃后痛快淋漓,余香满口。还记住了一句俗语:吃了羊肠、不穿衣裳,吃了羊肺、不盖棉被。用会东人的话说:好巴适!
在“彩云之南”的文山、红河就餐时,每每最后一道菜,是一大盆清汤,看起来没有一点油水,只有汤上飘浮着的几片叫不出名的叶子,开始喝不习惯。试着喝了几次后,感觉这份清汤真的爽口。后来听到这个汤夸张的做法:说是炒完菜后,就用田边采摘的叶草,不放盐、不放油,加水入锅煮开端上餐桌。在北方,吃完面食后总有一碗面汤,开始也是喝不习惯,多喝了几次后,才感觉不喝面汤、差不多和没吃面条、饺子一样。
在紫阳,走进了不知名的河流边上的一个古镇,长长的石板街道。走过一户人家时,门口晾晒着萝卜和咸茶,远远的就有萝卜的清香飘来。挂在一家小饭店门口的腊肠、腊肉,白肥红瘦,让人眼馋,想必一定美味可口。
自己的家乡在离洞庭湖不远的湘北地区,湖南人“怕不辣”,一日三餐的餐桌上离不了“辣”味。
行走在江浙时,当地的美味,如万三蹄膀,东坡肉,感觉还不是过于清淡,而是带有甜味,吃不习惯。想必江浙一带的人来到湖南,看到红通通的辣椒,只怕也心有余悸。
有一次,来到了凉山州的西昌,一位彝族汉子请客。餐桌上,就是大块的猪肉、鸡肉、牛肉、羊肉、一盆肉汤和煮熟了的土豆。没有看到配料,用木盆盛着的肉当有二两以上一块。吃的时候,主人介绍是彝家“坨坨肉”。彝语称“坨坨肉”为“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现在的坨坨肉不限于猪肉了,鸡肉、羊肉、牛肉都已入选。大块肉就是用清水煮熟,捞出放在簸箕内,再撒上盐来回簸荡,使盐渗入装盆上桌,即可食用。可不用碗筷,直接用手取而食之,也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范。一餐下来,吃了四块坨坨肉,两个煮土豆,喝了一碗热汤,通体舒泰,心满意足。晚餐后,踏着月色,回走在宿住馆舍的路上,邛海的夜月,皎洁明澈。大凉山纯净明亮的月光下,有现代化的钛钢厂,西昌卫星城,完全可以媲美欧洲的圭亚拉、美国的休斯顿!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庄子的这句话,大多理解是治国如煎小鱼,不要乱折腾。如仔细揣摩先哲的话意,是否应理解为:治国如同煎小鱼要用心,顺势而为。今天,有一家品牌包子,近年来,常被顾客吐槽。要说原因其实还是真材实料上出了问题。无独有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每当中秋节日到来、月饼上市的时候,总要到长沙浏城桥附近一家食品厂,购买某字号月饼,彼时的月饼老式包装,很是可口。后有十来年没有去买,2012年中秋前,自己再次找到这家食品公司,购买某字号月饼,作为节日礼品赠送公司同事,节日上班后没有一位说好吃。岁月苍桑,颇有名声的老字号月饼就是一坨死灰面了,节日让同事没有吃到美味的月饼,自己自责了好久。这样的月饼和那个包子,已不是不用心,完全是别有用心,当然比不上过去留在人们舌尖上的味道了。
“无酒不成宴席”。在宜宾下车时,就闻到了弥漫在空中的酒香。每年二月,油菜花开30余万亩的罗平的餐桌上,是一个大木盆盛酒,很有特色。平生不善饮酒,而在汉水边上、那“纵横千里”的房县黄酒,被主人斟满递来时,自己没有推辞。在大唐霓裳羽衣曲里飘香的黄酒,又称皇酒。杯中的黄酒色泽微黄、清亮透明、甘甜醇绵、清雅馨香。
列位,你身边的美食,可否在朋友圈中告诉一声?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路在转,路不转、人在转。说不定,哪天的旅途,来到了你居住的宝地,你是否愿意同我一起美食共享!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方亦飞,1984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事金融经济管理至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