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沙湖印象
沙湖印象
前不久,几位朋友从沙湖游玩归来,侃侃而谈中,勾起我对十几年前沙湖之行的一些印象。
宁夏沙湖生态旅游区,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以沙、水、苇、鸟、山五大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融合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构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丝路驿站”上的旅游明珠。
据介绍,沙湖旅游景区原是银川平原西大滩的一片碟形洼地,早在公元407年就有了屯垦戍边的记录,清代初期又得到较大规模开发。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官兵,在这里创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营前进农场。
导游的介绍,让我们对一代又一代屯垦戍边的人们油然而生敬意,是他们的艰辛付出,在塞北大漠创造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妙之地,为后来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乐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沙湖生态旅游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已成为西北地区集风景游览、观光娱乐、体育竞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旅游购物、生物观赏、养殖生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水绕沙丘天下绝”就是对沙湖景区的真实写照。
那一天,我们一行兴致勃勃地来到景区。大家在景区大门前一下车,拍照的拍照,观赏的观赏。导游的一句“你们看出沙湖两个字有什么问题吗?”,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正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导游煞有介事地娓娓道来: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当年视察沙湖景区后,提笔写下的沙湖二字。当自治区领导商议制作挂牌的时候,有人提出沙字是否漏写了右边那一点,这样展示出去是否会影响领袖形象。一位头脑灵活的领导立马来了“灵感”,向大家解释道:这是领袖对宁夏的期待,希望我们好好治理沙漠,让绿色多起来,让风沙少一点。颇为入情入理的解释,消除了大家的顾虑,牌匾就这样向人们展示着宁夏人民改造大自然的斗志和成果。
又是一阵欣赏,又是一番笑谈,我们依序登上游艇,沿着湖水前行。放眼望去,难见湖面尽头;左右展望,只见碧绿茂盛的芦苇,一丛丛一簇簇,随风摇曳起舞,好一幅“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的美景。
我的家乡在长江沿岸,我对芦苇再熟悉不过了。由于芦苇的茎可以通气,我们小时候潜水游玩时,就折一节放入口中,另一头露出水面,通过芦苇茎呼吸,比赛谁的潜水时间长。那份一争高低的冒险和快意,是难忘的儿时生活的一部分。
生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的芦苇,最为人们观赏的时候是它的开花季节。每到夏末秋初,芦苇便开始开花,那毛茸茸的芦苇花,远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却是颜色不尽相同。一阵微风吹来,那如细碎棉絮的芦苇花,便在空间轻盈飘逸。有人这样赞美道:“它们纷飞,如冬日的小雪,却比雪更优雅;它们纷飞,如迷你的小伞,却比小伞更可爱;它们纷飞,如秋天的落叶,却比落叶更轻巧。”
我们游玩沙湖时已是季夏时节,虽然不再呈现“春夏之交,候鸟南来,鹳鸣鹤舞,天鹅翔集,百鸟争鸣,声闻数里。众鸟飞时,声如轻雷,盘旋回折,遮天蔽日;群鸟落处,形似云布,枝头水面,无可数计”的奇异景象。但游艇在芦苇丛穿行时,总是惊起几只飞鸟直冲碧空,游客们抑制不住欣喜,狂呼欢叫声又惊起周围芦苇丛里飞出更多的飞鸟,不仅为静静的湖水增添了几分灵动的色彩,更是让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们,沉醉在塞上江南的美妙享受中。
欣赏着,遐思着,远处一抹黄色映入眼帘。我们移步上岸,漫步在绵长的沙丘上,举目四望,湖水、沙山、芦苇、飞鸟尽收眼底;犹如长龙的沙丘上,人们尽情游玩着,水上飞机、水上跳伞、水上摩托等项目,把观赏的人们看得心惊肉跳。滑沙索道、骑骆驼、沙漠越野车、沙漠卡丁车等别具特色的项目,让人们体验着在沙漠中驰骋纵横的感觉。可谓妙趣天成,场面壮观,一幅绝无仅有的胜地沙湖画面。
来到塞北大漠的沙湖,竟然欣赏到如此壮观的美景,确实令我惊羡不已,仅此“管中窥豹”,我对塞北江南的赞誉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并产生了莫大的喜爱和思念。
沙湖的昨天,让我记忆犹新。
沙湖的今天,让我怦然心动。
沙湖的明天,让我满怀憧憬。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