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大方鼎还是“后母戊”大方鼎
“革故鼎新”的帖子发布之后,有朋友提出疑问:安阳殷墟的那个大方鼎,到底叫什么名字呢?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
一、不靠谱的“后母戊”
首先,可以把“后母戊”这个答案排除掉。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后母戊”的叫法,是某些不懂历史的历史学家牵强附会为“商王母亲戊”。这种说法,史料中没有记载(也不可能有记载),不符合中国文字习惯(后母指非亲生的妈妈)。
有人说,这个鼎是商王为了专门纪念他后妈制造的,不可以吗?
这种说法,确实是正能量,但我告诉你,除了“司母戊”方鼎,还有“司母辛”方鼎呢,商王,真的有那么多后妈?按照这种思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他要给十个后妈都弄个鼎来纪念?为什么不纪念他亲妈呢?不靠谱。
那么,谜底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既不是“司母戊”,也不是“后母戊”,而应该是"司毋戊“。
为什么呢?往下看。
二、什么是“司毋”
古代的语言习惯,是没有标准化这个概念的,很多形近、音近、义近的字,都拿来使用,叫做“通假字”。
根据古代字典记载,毋、母、务三个字是互相通假的。
那么“司母”,实际上是“司毋”,也就是“司务”。
司务,在古代指后勤方面的工作,在职务方面指负责后勤工作的人。
现在部队里,还有“司务长”的职务,负责部队伙食、住宿等后勤工作。
二、什么是“戊”
古代习惯用十天干来计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类似今天的1、2、3、4、5、6、7、8、9、10。
戊,相当于编号5。
三、什么是“鼎”
“革故鼎新”的帖子里已经分析过,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类似今天的锅,用来做饭的。
古书中记载的一般是三条腿的圆鼎,安阳出土的鼎是四条腿的方鼎,象征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不同。
四、什么是“司毋戊鼎“
综合以上,“司毋戊鼎”,就是”司务戊鼎“,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后勤部门编号为5的锅。
“司毋辛鼎”,就是”司务辛鼎“,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后期部门编号为8的锅。
五、小结
“司毋戊”大方鼎,和商王的母亲无关,甚至和商王无关(因为没有任何记载,没有任何铭文证明和商王有关),只是后勤部门所用的5号锅而已。
“司毋戊”鼎比“司毋辛”鼎要大,从这个来判断,这是一个大小不同的系列鼎,类似今天的1号锅......5号锅......8号锅......10号锅。
真相,往往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