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技击术

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技击术

1950年至1958年常志郎先生随芗斋老先生学习大成拳,由于常师的聪明伶俐,接人待物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稳重,受王芗斋老先生的喜爱。后来老先生干脆就让常师搬到家里面住,一方面老先生岁数大了身边需要人伺奉,另一方面老先生利用一切时间传授一生绝技给常师。由于有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老一小几年零距离的接触,常师领悟了芗斋老先生的拳学意思,也一睹了老先生的拳术风采。

王芗斋老先生与人较技时总是左腿在前右手在前,可以互换,身子前探而且比较大,二臂一前一后伸得比较直,前手总是指向对方眼睛,两手结合,根据对手间架配备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头部保护得很严,在对手的位置看怎么打都会打在手或臂上。在距离比较远的时候老先生有时两臂会做些动作,老先生称之为“手花”,其作用主要是用精神或动作把人叫紧,也叫精神暗示。据常师体会,老先生的暗示非常厉害,有时突然手往上一指,人真的跟着他的手就往上看,有时手往后一拉人就真的跟着他往后看。常师说有些东西你不亲自体会一下你还真不一定信,那时我已经身经百战了,北京市的高手我也见得多了,什么时候吃过晃啊,可是到了老先生那里他一做动作就跟着他走,就跟进了迷魂阵似的,更觉得奇怪的是老先生在教我时都给我讲明白了他要做精神暗示,在明知的情况下他再一做动作我还会跟着跑,不跟着跑都不成。

有时在明知道的练习里我下决心我就不跟着跑,既然我知道你在做精神暗示我往反方向走,一走才知道原来老先生的精神暗示有多方性,你楞往反方向走时才发现反方向也是他要你去的地方,他的身体一动手往这个方向,身子可能是另一个方向,步法又可能是另外一个方向,你往那走他后面的动作都会跟得顺。总之他一动浑身上下全动,你都不知道那个暗示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他一动你就会觉得坏了,你就一定会觉得今天是碰上高人了,心慌没底,觉得那都是当,遍地是坑。王先生随便一动都会是你一生中绝对第一次看到的东西,我跟他那么多年,那次他突然一动都会觉得第一次见到,其实他的动作我都见到无数遍了,可他突然一动就能吓一跳,觉得这个动作第一次见,以前先生没做过,过了长时间才知道原来这个动作以前做过,下次再一动还是这种感觉。芗斋老先生从没重点教过精神暗示和动作暗示,说这个简单功夫大了自然就会了,重点还是练功夫,练上法,练“用力叫人”这才是最难的。芗斋先生说功夫好了人的眼睛会发生变化,技击时什么也看不清,只看得见对方的二个手臂,一个身子,一个脑袋,二条腿,怎么看对方都小、都瘦、没力。一搭手全凭感觉。

王芗斋先生逼迫对手时动作非常慢,就像平时练磨擦步,如对方出拳就会打在他的手臂上形成搭手,如果对方不出拳他就直接往对方身上走,手指着对方眼睛,强迫对方搭手,只要一搭上手就能把对方扔出丈外,功夫稍逊者屁股就坐在地上。

经过王芗斋先生慢动作讲解才能明白,原来一搭手瞬间先生腿上就能做出快步或寸步,同时手上就能做出横、竖力,上下是同时的,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一搭手对方实际上就起来了,两脚拔跟就像离地一样紧跟着一个整步就夺位了,整步时手上一直钻着对方走没有虚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个动作就能做出起落、钻翻。

一搭手,手上遇横则竖,遇竖则横同时不失中,脚底下同时还用寸步或快步,这叫起是横,也叫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紧跟着一个整步过人夺位手上同时按住对方中线往里钻,落脚又是一个快步,人就出去了,这叫落是顺也叫落是翻,整个动作叫夺位。

迎敌时左脚在前,右手在前斜面迎敌,本身就具备横力,往前一进步自然就有竖力,所以说斜面迎敌一动就具有横竖力。经过站桩人体整了,整了浑圆力就出来了,浑圆力本身就带着横竖力。具有了静力,静力就是得中的力,有了得中的力在搭手的一瞬间可遇竖则横,遇横则竖。所以大成拳在技击时浑身上下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横、竖力,令敌摸不着头脑,摸不实感觉对方力大无穷,往实了一摸就是空的,这也叫引进落空。

王芗斋先生搭手非常厉害,平时练习主要以搭手练习为主,只有搭手非常熟了,在技击时才能运用搭手技术。芗斋先生与人搭手,一搭手对方不用力他就一直顺着中线往里走,强迫你用力,对方一用力一个上法就把人扔出去了,和技击一样,搭手技术十分熟练。横、竖力的运用外表什么也看不出来,从表面看就是往前一上步别的地方那都没动,全是内劲,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

王芗斋先生腿法十分了得,他能搭手踢人,两人一搭手他能借助对方手臂上的力任意抬腿,对方就像是拐棍扶着他让他踢,其实芗斋先生手臂上的动作也是借助对方的力,横、竖力运用熟了,就能划出圆就能借上对方的力,自己的力与对方的力一块合起来往对方身上使,力才完美。

王芗斋先生步法也运用的十分熟练,两力相接用寸步,夺位用整步,落脚跟快步,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守中、用中、夺中,一气呵成力不间断,呼吸自然,以手领脚,以脚催手,上下相随,全身一贯,整个动作是对“风中的旗、浪中的鱼、鸽子穿林”最好的诠释。

王芗斋先生步法特别大,一步就有跨出大约五尺。一般人认为双方距离五尺以外为安全距离,实际上与芗斋先生交手五尺距离已经在他的步法之内,这时连跑都来不及了。有功夫的人一般都用步圈,人只要够上距离就给对方圈住了,跑都来不及了。有功夫的人一般步法都比一般人大上大约一倍,据说郭云深先生的步法最大,他一步能跨出七尺开外,但他是一边,他是半边拳打遍天下。有功夫的人都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就是这个道理,一步就能跨过人夺位。

王芗斋先生一出手,身子腿以及全身各关节,各部位就全上去了,这叫“上法”。拳里有一句行话叫“借法容易上法难”,王芗斋先生的上法已经成为自然,成为了习惯,一出手你不让他上都不行。有时常师和王芗斋先生开玩笑说您这上法这么熟了,你做一下出手不上身子不上腿,芗斋先生做不到,他的身子和腿要不动的话他的手都出不来,真是习惯成自然了,真是“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芗斋先生不会抡拳头,他一动就是整体,光抡一下拳头他抡不了,一动就全动,一动就处处含有静力,他的动力完全是由静力组成的,或者说是由静力和动力混合而成的这叫“筋肉若一”。

动时处处有静,静力是得中的力,得中的力随时可调整力的方向,力完全在控制之中,这和砍砖头的力扔出去就控制不了了,不能同日而语。静力处处含有动力,随时就能扔出去,不需要调整,像是拉满弓上的箭一撒手全身的力就出去了,这和用肌肉发力需要调整不能同日而语,动静合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筋肉若一。

这种力是无形的,外形什么都看不出来,碰上即刻被弹出,只知道厉害,也体会不出什么,实际上有很多力在里面。全身能摇,腰能旋,两臂能转,全身无点不弹簧,遇力自然发力,拳里有一句话叫“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这种用力之法贵在呼吸自然,力可长久而且不断续。

王芗斋先生在技击中所运用的一切打法都是“打实”的原则原理,他和现在一般的技击运动所运用的打虚的方法、原则是截然不同的。王芗斋先生一生追求中国的古代武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切志倡拳学、欲复古原始”。他不折不扣的,地地道道的继承了中国古代武术,用自身的技艺诠释了中国古代武术。

王芗斋先生运用的打法是打实不打虚,打实是要有资格的。这个资格就是要有筋骨力作保障,筋骨力所产生的是静力,静力才可以打实,现在的一切技击术它们所得到的是动力、是肌肉力,这种力是不可以打实的,只可以打虚,这是二种文化的根本区别。

筋骨的基础是三节、四梢、六合。什么叫三节,得力透三节才叫明三节,气贯四梢才叫明四梢,具备三节、四梢、六合后,得动静之力那是自然的事,五行合一、五行相表里也能自然达到。

中国古代武术从训练方法到得筋骨力,以及在技击中运用打实的技法,这是一套很完整的东西,是中国的武文化,是中国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摸索而形成的,芗斋先生说“中国最早就有二门学问一门是文,一门是武,武比文早,在中国是先有的武后有的文。”

王芗斋先生的技击动作、方法对于我们后人学习大成拳、了解大成拳、了解王芗斋先生的拳学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见过芗斋先生的技击动作,甚至连听说都没听过要想了解大成拳的真意无疑就太困难了。

现在我们看体育技击比赛,看电视转播技击比赛所见到的都是打虚,动作方法都是抡,现在关于技击方面的书籍写的也全是打虚,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怎么能学习大成拳,怎么能学习中国的古代武术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