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EBioMedicine:在大鼠结肠炎模型中,单次粪便菌群移植可调节微生物组并改善其临床表现

编译:胜寒,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加剧、肠屏障的破坏以及腔内和粘膜微生物群落的改变有关。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特点是其胫骨关节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并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粪便菌群移植(FMT)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方法,但其特性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大鼠和小鼠作为微生物移植的模型,证明了大鼠的微生物组与人类的组成和结构相似,而小鼠的微生物组与人类的相似度较低。在人类粪便移植(HST)后,大鼠比小鼠捕获了更多的人类细菌种类。并且发现粪便菌群移植能够调节并改善临床和生物学表现相关的益生菌群

论文ID

原名:A single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modulates the microbiome and improv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

译名:在大鼠结肠炎模型中,单次粪便菌群移植可调节微生物组并改善其临床表现

期刊:EBioMedicine

IF:6.2

发表时间:2019.10

通讯作者:Marina Lleal

通讯作者单位:西班牙巴塞罗那Vall d’hebron研究所消化内科

DOI: doi.org/10.1016/j.ebiom.2019.10.002

实验设计

方法:

研究者采用小鼠和大鼠作为人类微生物移植的模型,描述了人类粪便移植(HST)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接着使用16SrRNA方法分析结肠和粪便微生物群落,并对临床表现进行了纵向评估。

目的:

1. 确定哪种动物(大鼠或小鼠)最适合接受和维持单次人类粪便移植;
2. 在微生物组和临床表现水平检测单次人粪便转移对人性化和化学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长期影响。

结果

1 啮齿动物模型的选择

1.1大鼠,小鼠和人类微生物组的比较

小鼠常被用来研究人类疾病,特别是研究人类疾病中微生物群变化的影响。为了研究常规大鼠在作为人类微生物菌群的受体时是否优于小鼠,研究者首先比较了大鼠(n = 52)、小鼠(n = 16)和健康人体(n = 72)的粪便菌群。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分别占人、小鼠和大鼠菌群序列数据的93%、98%和93%(图1 (a))。3个物种的微生物粪便群落在最主要的门属上存在显著差异(Mann Whitney两两配对检验,FDR < 0.05)。使用Chao1进行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三组之间存在显著的成对差异(图1 (b))。香农指数显示除了小鼠和人类之间,所有组间均存在显著的两两差异(图1 (c))。总的来说,小鼠比大鼠和人类具有更高的α-多样性。基于β多样性分析显示,大鼠与人类之间的距离小于小鼠与人类之间的距离(图1 (d) (g))。这些发现证实了相对于小鼠,大鼠的粪便微生物群落与人类的更接近。

图1  大鼠的微生物组与人类的相似度大于小鼠的微生物组与人类的相似度。

1.2 大鼠和小鼠的人类粪便移植(HST)

人微生物相关(HMA)动物模型正在成为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关系的标准工具。研究者通过灌胃对常规大鼠和小鼠进行HST,用来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人类微生物群(图1 (h))。为了监测在啮齿动物体内转移的人类微生物群落的进化,研究者收集了大鼠和小鼠粪便样本,以及健康的人类供体样本。在第8周,大鼠体内存在的人体微生物菌群比例明显高于小鼠(图1 (i),第60天),这表明大鼠比小鼠更有效地获得了人体微生物。鉴于大鼠微生物更类似于人类微生物组的组成和结构,所以他可以更好的作为一个更好的模型来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2  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

为了评估HST对慢性肠道感染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者将50只动物随机分为7个实验组(图2),如下:一组正常饮食和饮水作为对照组(组A-CTL,n=10);一组用奥美拉唑和Citrafleet处理(B-OME-CIT,n=8);一组接受奥美拉唑、Citrafleet和粪便(C–HST1,n=8);一组接受奥美拉唑、Citrafleet、粪便、DSS,直至研究结束(D-DSS,n=7);一组接受奥美拉唑、Citrafleet、粪便、DSS直至研究结束,第39天接受第二次人便(E-HST2,n=7)。
增加Dw-DSS和Ew-HST2两组。这两组与D-DSS组和E-HST2组相似,只是在HST2前的第39天DSS被水替代,以研究组织损伤停止后粘膜层的弹性和微生物群的改变。第一次HST用于产生一个与人类微生物群相关的动物模型,第二个HST用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了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每天监测动物的体重和粪便中是否有血。当天采集的结肠样品进行组织学、免疫学和结肠微生物群落分析。记录分析不同时间点对粪便微生物群落和DAI。

图2  本实验旨在评价人粪便移植对慢性肠道炎症大鼠模型的影响

2.1  大鼠肠道微生物群

为了研究时间对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我们跟踪并分析了16周(112天,A-CTL)的分类学变化(图3 (a))。六个门(图3 (b))和10个属的相对丰度改变显著,Adlercreutzia,Sutterella, Prevotella, Bacteroides, Odoribacter和三个未名的来自于Rikenellaceae, Desulfvibrionaceae和S24-7families的成员增加, Lachnospira 和Parabacteroides减少或消失(图3 (c))。分类学特征的改变与α-多样性的显著增加有关,Chao1、香农指数和观察物种数均有显著增加(图3 (d)-(f))。

图3  大鼠微生物群随时间的演变(112天)

2.2 肠道菌群的短期影响

单纯的奥美拉唑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不显著(B-OME-CIT)。

2.3 炎症和菌群失调

在第79天,对(D-DSS)和(C- HST1)两组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属的水平上粪便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如图4 (a)所示,DSS引起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包括随时间变化显著的属(图3 (b)),如Bacteroides、Suterella和S24-7 families中的未知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 (b))所示,取消DSS处理后,微生物组恢复到基线和更健康的水平。另外,在属水平上C-HST1组和Dw-DS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在只考虑微生物组成的情况下(非参数检验,p < 0.01),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的菌群失调相对于CD患者更接近UC患者(图4(c)和(d))。

图4 DSS给药可引起大鼠的菌群失调

如图5(a)所示,DSS处理不影响小肠长度。与对照组C-HST1相比,所有组结肠长度均显著缩短(图5 (b))。D-DSS组与C-HST1组相比,黏膜层受损程度较高,平均组织学评分分别为4.4 (SD = 1.1)和1.7 (SD = 0.8)(图5 (C)和(d))。当Dw-DSS取消DSS处理时,意味着粘膜组织40天内没有暴露于DSS,研究者观察到一个显著的组织损伤恢复,其平均组织学评分为2.9 (SD =0.8)。此外,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动物体重、便血和粪便一致性分数的基础上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发现和Dw-DSS相比, D-DSS显著增加(图5 (e))。

此外,为了评估与DSS治疗相关的免疫反应,作者研究了脾脏CD4脾T淋巴细胞的频率,并测量了结肠组织中的TNF-α。为此,脾细胞被分离出来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一方面,研究者观察在大鼠中这些细胞的频率降低。由此可见,人类微生物群落影响了动物的外周免疫应答(图5 (f))。另一方面,DSS显著增加了这些细胞的频率,这与DSS处理引起的炎症增加是一致的。用DSS处理直到研究结束时,不影响结肠组织中的TNF-α,然而,当DSS在第39天停止时,该参数显著下降(图5(g))。

总之,DSS可显著缩短结肠长度并导致粘膜损伤。此外,它加剧了免疫反应,导致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此外,在22天后停止使用DSS处理,结果显示所有这些临床和生物学表现得到改善。

图5  HST改善了DSS诱导的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2.4 HST纠正生物异常和疾病严重程

在粪便微生物组水平上,与D-DSS组(FDR= 0.057)相比,E-HST2组α-多样性(Chao1指数)增加(图6 (a)和(b))。与接受DSS(D)组相比,Ew-HST2组的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降低,从而导致疾病严重程度显著降低(图5 (c)和(D))。同时,在微生物组水平上,研究者观察到α-多样性的恢复(图6(a)和(b))。
此外,斯皮尔曼相关试验揭示了结肠微生物组组成与临床人类特征如DAI评分、组织学评分和结肠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肠组织中的一些微生物门和属与结肠长度和DAI评分相关(图6 (d)和(e))。
最后,我们还发现了粪便微生物组与临床表现之间的一些相关性。其中,一种未知的瘤胃球菌科和瘤胃球菌与结肠长度呈正相关,与组织学评分呈负相关。S247组仅与结肠长度呈正相关。拟杆菌与结肠长度呈负相关,与组织学评分呈正相关。纵向评估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各种微生物属相对丰度的影响,这些微生物属从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发展而来(图6 (f))。

图6  HST对DSS诱导的机体失调的影响

结论

本文首先研究了大鼠和小鼠对HST的表现,然后评估了粪便转移对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的治疗潜力。为此,研究者分析了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免疫标记,以及在100天左右的时间内粪便和结肠的微生物群。实验设计中包括几个动物组,也同时观察了112天内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自然进化,结肠炎诱导的长期影响,以及当这种诱导停止时微生物组的恢复能力。

该研究首次表明,大鼠模型更能反映人体微生物群,能够更好的研究人类疾病中微生物-宿主关系。研究证明,健康的粪便移植可以改善微生物菌群失调,恢复α-多样性,增加与健康相关的属的相对丰富度。此外,研究也发现单次粪便移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结肠组织,导致结肠长度的相对恢复,并降低上皮细胞的损伤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最后,数据表明,基于抗炎药物和FMT联合的新策略可能会使IBD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你可能还喜欢

  1. 综述 | Cell: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机遇:宿主 - 微生物关系的机制解析

  2. 综述 | Nature 子刊:微生物研究的简单动物模型



这些或许也适合你哦👇

  1. 最低只需1000元!微生太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大促销!

  2. SCI论文图表+插图四天一晚高强度特训班(北京:11月7-10号;上海:11月28-12月1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