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的铜色【铜元辨伪常识第二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素,细节决定成败,希望这个系列能让泉友对如何辨识铜元真伪有一定了解。
1、铜锌合金
中国铜元说是红铜,相当大一部分是杂铜,说红铜有个大前提即把低色铜都归入红铜范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是配比的不稳定性,比如多采用熔古钱做铜坯,在此过程中一是原古钱配比各朝各代皆有所不同,造成了原料的不确定性,二是铜元是铜锌合金,但锌在高温时会产生不确定的烧损率,造成了表面说是铜锌合金,铜九五锌四铅一,实际只能大体控制,或者为盈利睁一眼闭一眼。
我们在实际看铜元成色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的偏色铜(低色铜)、橙色铜,即使黄铜铜元,成色也不完全相同。
注:镍币(铜镍合金)由成色判断真伪尤其重要。
2、成本:黄铜的出现
降低成本的大体办法,一是按上面的用熔古钱替代了进口币坯或严格按规定配比生产币坯。二是从铜贵锌贱入手,降低铜的比例。锌的比例越高则成本越低,铜元就越来越像黄铜,所以有的省份索性撕破了脸皮报奏打算铸黄铜。
黄铜还涉及到点锌次数问题,当然点的次数越多越费人工,而黄铜越精。说是如此,实际操作则未必。
民国党徽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时为应付战争,从民国25、26年的党徽一分到民国29年的党徽一分,直径急剧变小,厚度变薄,配比也从红铜变成了黄铜。
我们说到民国29年的党徽一分,又会提及当时与之形成对抗的伪币:民国29年华兴一分。这版东西在民国时仅有镍币记录,一是当时生产华兴币的单位位于上海杨浦仅生产镍币,二是对抗性货币,一般直径、材质都相同。镍质华兴一分属当时的试样性质。红铜质华兴一分是70年代初日本山阳大量出现的。如果当时铸造此种流通币,以黄铜可能性为大。
清代户部与地方各省之间,铜元铸造红铜或黄铜,本质是各省为牟利与户部为统一货币形制展开的拉锯战。有的省份是先偷偷摸摸铸再上报被毙,比如浙江黄铜;有的省份是还没有开始铸就被毙,比如湖南黄铜元;有的省份索性红黄铜一起来,红铜色不正,黄铜量不少,比如江苏二十文飞龙。
例:
湖南秀体从黄铜元到铜元的变化。湖南秀体黄铜元红铜质有别于德系样币,在民国时就是大名誉品,一个湖南秀体黄铜元抵两个湖北浙江龙白铜。(下面湖南秀体黄铜元是借图谱上的图片)
例:
江苏二十文红铜飞龙磕碰、划痕多,江苏二十文黄铜飞龙打制不如红铜,全鳞的少。这枚江苏二十文飞龙黄铜铜色略泛白。
3、用成色判断真伪
黄铜铜元,真品会有一个铜色的变化区间,铜色在区间里为真,不落在这个区间里为假。这个区间需要经验积累。总的来说,老铜泛白,真品黄铜有精度而不新。
例:总一文真假比对。铜色上假币没有“嚼劲”
例:全新的铜色
例:奉天黄铜。5枚奉天癸卯5种铜色,不尽相同,皆是真品。5枚奉天癸卯都有不同程度的清理。在判断真伪时此类难度较高的,要以铜色为主,辅以打制状态。
例:真品云南隶书五仙,二仙,真品铜色都是黄中带青。与四川黄铜色接近。
例:江苏二十文红铜、唐头红铜、中苏二十文红铜,打了电筒光后底板带黄。
4、黄铜的洗币
浅包浆的黄铜币,可用酸奶洗,洗出的光不刺眼比较柔和。
5、黄铜与浇铸假币
黄铜因其流动性优于红铜,一直是浇铸首选材料。我们目前看到浇铸以假乱真的几个品种,都是黄铜币为主,比如奉天黄铜、湖南黄铜元、广东七年二仙、云南五仙等等。
6、黄铜的价值和行情走向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铜元里红铜、黄铜间杂实际是户部与地方的拉锯战,各省为牟利铸造了多种黄铜,这是这些黄铜币的历史价值。加之,现在很多泉友喜欢黄铜,黄亮好看。因此,黄铜价格一直不低,而且后期行情走向个人比较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