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圣劳伦斯湾的加斯佩半岛,海阔天空,山岛竦峙。半岛东岸的博纳旺蒂尔岛和皮尔斯岩国家公园以观鸟胜地和海上地质奇观著称,每年有超过10万只北鲣鸟云集岛上筑巢繁殖,场面十分壮观。7月初的清晨,我从魁北克市驱车东行,约11个小时后抵达距博纳旺蒂尔岛和皮尔斯岩国家公园(Parc national de l'Île-Bonaventure-et-du-Rocher-Percé)最近的小镇皮尔斯。小镇就在海边,远远望去,巨大的皮尔斯岩孤立于海面,仿佛一艘缓缓行驶的军舰,在晚霞的辉映下,与远山、峭壁构成一幅多彩的画卷。从加斯佩半岛远望皮尔斯岩和博纳旺蒂尔岛。1985年这一岩一岛打包设立国家公园,面积约5.8平方公里。皮尔斯岩长约433米,宽约90米,最高点海拔88米,四周岩壁陡峭,常人难以登顶。我放飞无人机,俯瞰巨岩。岩体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岩顶平缓,有稀疏的植被,东南基部有个半圆形“桥洞”,紧邻一块孤立的岩柱。皮尔斯岩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夹杂着砂岩和粉砂岩,易被海水侵蚀。“桥洞”就是被海浪经年累月“掏”出的天生桥,是全球最大的海上天生桥之一。那岩柱是原有另一“桥洞”坍塌后遗留的海蚀柱。皮尔斯岩原本也与陆地相连,因海蚀作用成了孤岛。皮尔斯岩形成于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彼时,鱼类是生物中的霸主,因而泥盆纪又称为鱼类时代。坐落于加斯佩半岛南部海岸的米瓜沙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泥盆纪化石遗址。人们虽未在皮尔斯岩的岩层中发现鱼类化石,但出土了三叶虫、腕足动物和珊瑚等约150种泥盆纪化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皮尔斯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海上天生桥皮尔斯岩是魁北克具有重要地质和历史意义的自然地标低潮时,一片窄小的沙洲露出海面,直通皮尔斯岩下。因每年有上百吨碎石从岩上脱落,为安全起见,公园禁止游客自行前往。如今皮尔斯岩顶部成了双冠鸬鹚等鸟类的栖息与繁殖地,但鸟的数量与不远处的博纳旺蒂尔岛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顺着皮尔斯岩“舰尾”方向望去,三四公里外就是博纳旺蒂尔岛。近圆形的小岛西低东高,东部悬崖高出海面70多米。早年岛上居民住在西部海岸,既方便出海捕鱼,也便于在海滩上晒鱼。博纳旺蒂尔岛的沉积岩富含铁元素,因而色彩偏红。博纳旺蒂尔岛上共记录有200多种鸟类,其中北鲣鸟、三趾鸥、崖海鸦、双冠鸬鹚、大黑背鸥、银鸥、白翅斑海鸽、刀嘴海雀、北极海鹦和白腰叉尾海燕10种海鸟在此繁殖,总数超过20万只。据公园1989年的数据,逾2.3万对三趾鸥在岛上繁殖,约占西大西洋种群数量的10%;同年,人们在岛上观察到近2.8万对崖海鸦,约占北美洲东部种群总数的5%。博纳旺蒂尔岛是北美洲规模最大的北鲣鸟繁殖地,在繁殖期,北美约一半的北鲣鸟云集于此。2011年的数据显示,岛上共有约5.17万对北鲣鸟筑巢繁殖。这里也是全球数量最多的北鲣鸟繁殖地之一,人们很容易登岛观鸟。第二天一早,我在皮尔斯镇码头乘第一班船前往博纳旺蒂尔岛。虽是盛夏,气温却只有10℃左右,海风猎猎,寒气逼人。小岛距加斯佩半岛仅3.5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为方便游客多角度观鸟,船绕岛一周后再停靠。当船从岛北驶向东侧,峭壁渐渐升高,在山岩的阴影中,海鸟或集群停驻,或振翅高飞。即使看不清它们的外貌,也能通过飞翔的姿态分辨出不同的鸟类。岛东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横向凹槽,是多种海鸟的筑巢地。在鸥科鸟类中,仅三趾鸥属有在悬崖上筑巢繁殖的习性。我用望远镜观察,几乎只有它们敢涉足最窄小险要的位置,巢穴由海藻等植物筑成,不少挂于崖壁。三趾鸥在繁殖季会产下1、2枚蛋,蛋壳灰黄带有浅褐色斑点,雏鸟具有亮眼的白色绒羽。这岂不很吸引天敌?不必担心,极少有掠食者能到达如此陡峭逼仄的筑巢地,而且三趾鸥雏鸟不会出巢,谁愿冒生命危险去遛弯呢。有时我们把鸥属统称为海鸥,其实不少鸥属鸟类都深入内陆活动。相比之下,三趾鸥的海洋性要强得多。除了在繁殖期来到海岸,它们通常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远洋区域活动,是不折不扣的海鸟。崖海鸦占据的是崖壁较为平整宽阔的凹槽。这一海雀科海鸦属鸟类的分布区与三趾鸥基本重叠,也只在繁殖期来到海岸。乍看,崖海鸦与企鹅很像:身体近乎直立,羽色主要为黑白。但海雀科和企鹅科的亲缘关系较远,两者相似的外表极有可能源于长期适应高纬度海洋生活的趋同演化。现生的海雀科鸟类虽能飞翔,但翅膀为适应潜水生活已变得短小。崖海鸦并不筑巢,直接将卵产在裸露的岩石表面,孵化期约30天。
北鲣鸟、崖海鸦、三趾鸥混居于崖壁
与崖海鸦混居的是羽色亮白的北鲣鸟。不过要看规模惊人的北鲣鸟繁殖地,还需登上博纳旺蒂尔岛。
沿岛上小径走了三四十分钟,林木开始变得稀疏,风力渐强,远远瞥见大西洋深邃的蓝。不多时,飘来阵阵混杂鱼腥味的鸟粪气息,几只海鸟从空中掠过,距岛东的崖顶不远了。我加快脚步,只见前方裸露的土地上出现无数亮白的点,排列紧密有序,如士兵列阵——是北鲣鸟驻守在各自的巢上。走上木质观景台,距我最近的北鲣鸟也就1米开外,它们似乎早已习惯人类围观,安然自得:邻里间吵吵闹闹,夫妻互示恩爱,雏鸟破壳而出,亲鸟温馨育幼。放眼望去,白色的“鸟海”随地势起伏,一直铺陈到悬崖边,蔚蓝的大西洋和天空成为背景板。不时有鸟儿上下翻飞,喧鸣声不绝于耳⋯⋯
北鲣鸟不怕人,俗称憨鲣鸟。
北鲣鸟是现生鲣鸟科体型最大的成员,也是古北界西部最大的海鸟。成鸟体长近1米,翼展可达1.8米,重约3公斤。北鲣鸟没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只是雄鸟的羽色比雌鸟稍鲜艳。成鸟羽毛以白色为主,翼尖等处为黑色,头和颈部泛有黄晕,这在繁殖期尤其明显。淡蓝色的眼眶在周遭黑色皮肤衬托下颇为出挑。灰蓝的喙长而坚,近乎圆锥形,喙前部向下弯曲呈钩状。亚成鸟的体色比成鸟深,出生后第2年开始慢慢变淡,这一体色转变大约到5岁性成熟时才完成。北鲣鸟大约5岁性成熟,成长过程中体色从头至尾由黑逐渐变白。北鲣鸟的身体呈流线型,翅长而窄,即使在风力较小时飞行速度也能达到65千米/小时。一般来说,鸟类的胸肌发达,约占体重的20%,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而北鲣鸟的胸肌占比不到13%,所以从平坦区域起飞对它们来说是件费力的事。北鲣鸟主要捕食大西洋鲭和鲱科鱼类,通常在距海面10〜60米的空中盘旋,发现目标后便伸直脖子俯冲而下。为减小阻力,它们将双翅紧贴身体并向尾部伸展,入水速度可达100千米/小时。借此高速,北鲣鸟能轻松下潜10多米,加上双脚划水助力,可以在水下20米深处捕鱼。北鲣鸟分布广泛,北大西洋是主要的栖息地。冬季向南迁徙,可见于加勒比地区及非洲中部的几内亚湾。它们集群繁殖,通常在临海的悬崖或小岛上筑巢,并且一生都在一个地区繁殖。全球约2/3的北鲣鸟在英国境内繁殖,北美洲现有的6个繁殖地均位于加拿大,博纳旺蒂尔岛是距北美大陆最近的。
北鲣鸟喜集群繁殖,邻里间不免吵吵闹闹。
每年3、4月,北鲣鸟迎来繁殖季。年纪较大的成鸟通常最先飞回博纳旺蒂尔岛,尚未谈婚论嫁的亚成鸟数周后抵达。筑巢主要由雄鸟负责,用海藻、陆生植物、泥土等筑成。亚成鸟栖息于边缘地带,即使不产卵,有时也会就地筑巢。我在岛上看到的鸟巢大多不到30厘米高,呈浅碗状。雌鸟每年仅产1枚蛋,长约8厘米,重100克左右。对北鲣鸟这种大型海鸟来说,蛋是偏轻的。在孵卵期,亲鸟用温暖的蹼足包裹住蛋,孵化40多天后雏鸟出壳,出壳过程长达36小时。刚孵化的雏鸟没有羽毛,浑身深蓝或黑色,到第2周才长出白色绒毛。
亲鸟用温暖的蹼足包裹住蛋孵化
受亲鸟哺育八九十天后,幼鸟从悬崖跃下,开始第一次飞行。在崖壁着陆需要很高技巧,很可能这第一飞便是与父母告别,两三年后才会重返博纳旺蒂尔岛,续写“鸟海”传奇。
每年繁殖季,博纳旺蒂尔岛万鸟云集。这里是北鲣鸟在北美洲规模最大的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