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千年古国 3500年前就与中原有交流 猪圈里出土的国宝就是明证
文物出土是有偶然性的,很多时候的不期而遇突然就翻开了历史的某一页。比如说这件国宝就出土于辽西一户人家的猪圈里。
相较于中原王朝的强大,东北地区自是荒僻得多,但即便是荒僻也有属于自己的进化史。只不过缺少详细的历史记录,而多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逸周书》就提到过西周时北方有十四国曾经朝贡。这些国中有匈奴、山戎、东胡等还算比较知名的部落或方国,同样也有屠何等不知跟脚的存在。
直到一柄全国独一无二的青铜连柄戈出土,这代表王权与军权的青铜戈明证了辽西地区曾存在一个强盛的政权,其形成则在夏商时期。
春秋时期的屠何 二为屠何南侵后所建据点 后为山戎所得
中原出土的3500年青铜戈只有戈头 而锦州出土的是连体的
辽西地区从石器时代开始,考古学上的脉络比较清晰,就是查海、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魏营子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也就是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八千年。
其中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应的是中原地区的夏商朝,后来同中原一样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研究者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辽西,主要是大小凌河流域是属于屠何的,这是一个大规模部落群或是一个方国。
关于屠何的史料记载,最初为“不屠何”,也就是《逸周书》所记载的,
“不屠何青熊(朝贡周朝青熊)”。孔晁注:“不屠何,亦东北夷也。”
但是史料不详的屠何国有太多谜团,而且大小凌河流域的部落何时完成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也是未解之谜。
直到1986年,在锦州松山乡水手营子村出土了一个青铜连柄戈。
锦州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连柄戈
这柄青铜连柄戈是锦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时代的青铜戈,中国各地都出土很多,但是锦州这柄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戈头(援部)与柄(柲)连体铸成。不像其他出土的戈只有戈头。
而根据专家推算,这柄青铜连柄戈推定为距今3500年。而周朝建立距今为三千年多一点。
中原地区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据考古学家测定,其年代距今约3500年左右。当然,按照中原比东北先进一步的观念,应该有时代更早的青铜戈还没有出土而已。
而戈形权杖则最早可以追溯到5300年前。1998年,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一件玉戈,不过比较短,通长18.5厘米。
出土的商朝玉戈
夏商遗址中也出土不少玉戈,被认为代表着军权。研究者认为,这一现象隐隐折射出,从纷争千年的邦国时代脱颖而出,并跃而为统御众邦的王国,这期间经历的长期战争给作为征服者的二里头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以玉质礼兵器的形式转化为巩固政权的精神力量。
水手营子出土的这柄青铜戈通长80·2厘米,而且在出土时还带有装饰的绿松石,可见并不是武器的功能,研究者根据中原文化推断,这柄青铜连柄戈是代表着军权和王权。
猪圈里挖出的国宝 被无意间掰成了三截
很多的重要的文物都是出土于大型遗址,而这柄青铜连柄戈却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是从一猪圈里出土的。
大小凌河流域,红山文化先人活动的痕迹较多,所以当地人经常挖出一些残破的陶片等小东西。
1986年的时候,水手营子村村民周正席在自己的猪圈里起粪,挖着挖着也挖出一些破残的陶片,这东西见多了,他也没在意,就继续挖,结果一下子挖到一个硬东西。
周正席就把这东西一把拽了出来,一看这有点像镰刀却比镰刀长不少的东西全是绿锈,他想试试硬度,结果一掰就折了,再掰,又折了。肯定是没啥用处的废物了,于是他就扔到了猪圈外面。
这时候,他儿子也在,小孩嘛,啥都好奇,就捡起来玩。
玩的时候,正好周正席的父亲回来了。这位是小学老师,是有一定文化的,一看,觉得像是文物。于是就联系了考古部门。
考古人员一看,这玩意肯定是青铜器,马上汇报给更高级的考古部门。
出土青铜连柄戈的水手营子村
随后考古人员立刻赶到水手营子村,在猪圈上开展考古挖掘工作,很快找到了一个墓穴。该墓穴南北长3米,东西宽1.2米,随葬的东西有些寒酸,只有几件陶器。
不过,很快省内外专家都传来消息,说那青铜器是第一无二的发现,这种连体造型的青铜戈,是国内考古人员首次发现。
同墓中出土的陶器是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器物,所以专家推定,这个戈柄铸菱格连珠纹青铜连柄戈年代距今3500年。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目前,唯一与其相似的青铜连柄戈,被收藏于日本,年代晚于锦州这柄,看制式,也很可能出土于辽西。
3500年前 中原和东北就应该有了交流
中原中心论的定性思维一直是主流,所以当偏僻之地出现了什么文物时,都会与中原文物做一下类比,看看两者间是否有着联系。
青铜连柄戈的花纹是菱格连珠纹,菱格纹和连珠纹都是青铜器上比较简单而且很原始的纹饰,最初是为了防滑而后则有了装饰作用。这两种纹饰在作为夏商重要遗址的二里头四期文化铜器上都有,而其对应的则是夏朝晚期。
从青铜连柄戈的形状来看,戈头的长宽比与河二里头文化商时期的铜戈很相近,商代青铜器的铭文中也有上端做弯钩形、下面为圆形镦的戈,和青铜连柄戈的形象差不多。
柄已经朽化的商朝直内青铜戈
“持干戈以卫社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石制的戈头,商朝时期则成了主战兵器。所以青铜戈的出土量很多。而东北地区出土的青铜戈数量也不少。有的与中原戈的型制相同,可以认为就是从中原地区传来的,所以具中原戈的普遍时代特征。
还有一部分则不程度的反映出地方文化的特色,比如这柄青铜连柄戈。至少中原地区没有发现连柄戈。这柄戈虽然带有中原地区的特点,但很难说是由中原地区输入的。
而在夏商时期,辽西地区早就可以自己铸造青铜器了,当然,是否大规模量产就不好定论了。
辽西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中,就有炉壁残片和陶质铸范,是炼铜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的产物,可见辽西地区的冶铜历史能够追溯到5000年前。
辽西地区有很多易开采的铜矿,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井古矿冶遗址是我国最早发掘的矿冶遗址,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直接以共生矿冶炼青铜的古矿冶遗址。
所以说,青铜连柄戈可能是根据中原戈的制式自行铸造的。当然这也就说明了,早在3500年前,东北和中原就有了交流。
屠何最多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 为齐桓公刷了声望
原始社会阶级分化后产生了代表王权的权杖,也代表着辽西已经出现了原始国家雏形。对研究我国北方奴隶制文化,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研究者认为这就是历史上的屠何国的遗物,而屠何国存在了千多年。
前面说了,屠何国在《逸周书》中记载为“不屠何”,就是“屠何”。
葫芦岛屠何故城考古示意图
1984年,王厚绵经过实地调查,认为屠何方国的遗址当为今葫芦岛市邰集屯镇小荒地村,城池形状呈不规则的半圆形,周长近千米。其统治范围就在辽西一带。
其后史书中关于屠何国的记载就多与其南下侵略有关。
《管子·小匡篇》:“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
这说的是齐桓公的事迹,屠何就灭于齐国之手。
墨子在《非攻》中也写道,屠何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擅起站端。
这一时间发生在公元664年,当时屠何南侵劫掠燕国。燕国将屠何人称为马贼,赶跑了他们。见手下人被揍了,屠何王就发兵报复,举全国之兵南侵燕国,一直打到了燕国国都郊外。
接到燕国求援之后,齐桓公就率军救援燕国,双方联军大败屠何人,还抓住了屠何王。屠何就此灭国。
而代表王权的权杖为何出现在一个简陋的墓里,研究者认为,这是屠何残部从葫芦岛逃亡途中,在水手营子失去了他们新的王,于是这权杖就陪着这位王,仓促而简陋地埋在了这里。直到被后人发现。
物语说
除了中原中心论之外,还有中华文明多种起源说,也有研究者认为,早自黄帝,而后有商朝都是从北方南侵中原后建立的势力。当然,无论哪种说法,都代表着中原和四方文明早就有了交流和碰撞。
3500年前的青铜连柄戈,既收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就可以作为明证,早在夏商时期,东北就与中原有了交流。
也有一种说法,是屠何人战败后,一部分融入了燕国,还有一部分则远遁鲜卑山和乌桓山,后与东胡再次融合,形成了乌桓族和鲜卑族。乌桓族是东汉的御用雇佣军,而鲜卑族则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算是其后契丹人、女真人逐鹿中原的前驱吧。
参考资料:《逸周书》《墨子》《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