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书朋:开学第一课,孩子们“吹”得好开心!

开学第一课,孩子们“吹”得开心!
文/潘书朋
虽然自己从事乡村物理教学已经25年了,毕业班也教过16届了,可是今天当我在开启教育教学生涯的第26年之际,在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以及课下的行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何谓“童心未泯”?何谓“好的教育”?何谓“教学相长”?何谓开学第一课自己还会“如此亢奋”?
其实准备开学的第一课已经很久了,经过一个暑假的梳理反思,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正是由于用心为孩子们准备好“第一节物理启蒙课”,因此孩子们在刚刚结束暑假之后,开学第一节物理课就“痴迷”其中。虽然孩子们今天做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例如:乒乓球搬家、干电池取火、易拉罐耍杂技、纸币上的硬币、摩擦起电小实验......等等,尽管孩子们由于刚刚动手做实验(毕竟孩子们被压抑太久了.......),显得还比较稚嫩,可毕竟孩子们开始学着动手了,尝试着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乡村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代表他们未来不能变得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对于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结合今天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借助部分环节,将自己的收获与反思梳理一下: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在今天给孩子们设计的诸多小实验中,其中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让乒乓球搬家。从问题的提出,孩子们的回答,接下来的实验验证......等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开启了物理探究之旅......
反思:首先给孩子们展示如下的器材(图1),提出问题:你能将纸杯中的乒乓球取出吗?(孩子们不屑地笑了,太简单了——纸杯倒过来,向外抛出乒乓球......),进一步提问:上面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下面稍微加点问题的难度,如果只让你用嘴吹,如何让乒乓球搬家?
图1
孩子们说:这还不简单,用力吹就可以啦。(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也是习惯了只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是思考新问题的答案,这种基于前概念得出的答案,很多时候是错误的,这也进一步说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如此重要。)
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说道:老师,可以在纸杯后面扎一个洞,然后从纸杯后面吹,乒乓球就可以被吹出来。(说实话,这就是课堂的突发事件。课前准备这个实验,我预设了孩子们可能想到的N个答案,这个的确是没有想到。)
见此情景,我马上让孩子让这个女孩现场展示(图2),结果无论女孩无论怎样用力,乒乓球就是不肯“搬家”。就在这时,班级最后一个大个的男孩子喊道:老师,她吹得劲小了。我笑道:是吗?你能吹得话(一语双关),上来展示一下。男孩子信誓旦旦上台表演(图3),结果也失败了(不过男孩子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最后用一股猛劲,终于让自己的吹力大于了外界压强,不过付出的代价是憋红了脸......)

图2                      图3

    这个课堂突发的事件极大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果此时只是简单的否定孩子的答案,会让孩子留下很多隐患,而是采用现场让孩子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进行实验之后发现没有出现自己猜想的答案,这就是答疑解惑的好时机(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孩子是上的第一节物理课,不要急于给出孩子的答案,而是给孩子一个引导——对于问题最初猜想之后,一定要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如果通过实验发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说明你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相反,如果实验现象和你的猜想不一致,一定及时反思自己的思路错在哪里。经常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就会让自己的大脑成为最好的实验室)。
第二环节:课间追踪
或许是课堂极大提升了孩子做实验的兴趣,下课之后两个孩子又跟着到办公室进行“现场展示”。
1.第一次操作:
图4
2.第二次操作:
图5
3.第三次操作:
图6
   反思:今天这两个孩子如此勇敢的表现让我也很兴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乡村的孩子不善言谈,不喜欢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第一节物理课上完之后,我也就不是陌生人了。)今天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孩子,抓住孩子的兴奋点,一步一步就会引领孩子走进神圣的物理殿堂。
第三环节:课后作业
图7
反思:今天孩子们的实验展示是一环扣一环,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的“表演”之后,趁此契机,立刻组建班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群”。孩子们在群里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图8),看着孩子们虽然不太成熟,但已经开始“起飞”的姿态,让我沉醉其中.......
图8
  NO.1: 小实验——纸币上的硬币(原浩洳)

NO.2:小实验——易拉罐耍杂技(张芮桢)

NO.3:小实验——吸管扎穿土豆(孙鸣翼)

结束语:如果你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孩子会给你N个答案,虽然孩子的答案比较稚嫩,可毕竟孩子们开始学着思考,这就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不是背着孩子过桥,只需要和孩子一起搭一个过河的桥,让他们自己过河,足矣。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你和孩子们用心付出,只要你是在“做真教育,真做教育”,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5年,任教毕业班16届,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烟台市首批学科带头人,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2017年荣获大国良师优秀奖(光明日报社主办),2018年10月入选《教师博览》人物志。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