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09端午躲五
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是源于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文(孟尝君)端午立新规的说法。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
回娘家/王兰畔/洛川 《关中陕南剪纸》
虽然现在端午节已经不叫“躲五”啦,但是习俗流传到现在,不仅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端午节到外婆家“躲五”,其他时间出生的孩子为了免祸消灾,也到外婆家“躲五”。这就是端午节到姥姥家走亲戚(躲五)的一种说法。
回娘家/黄陂 《关中陕南剪纸》
关于“躲五”的另一种说法:《农历五月养生》说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为九毒日,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夫妻禁止同房,犯者大伤元神并损寿,夭亡奇祸不测!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让夫妻暂时分开,俗称“躲五”。
翻拍于《山西剪纸大观》
现在仍然很多地方,把端午节叫做“女儿节”,出嫁的女儿这一天或者这一段时间要回娘探亲。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现在的“躲五”,已经演变成到姥姥家走亲戚,家人相聚过端午的风俗啦,一并产生变化的并约定俗成的是,给姥姥送粽子,姥姥给孩子香囊、五色线、五毒肚兜等辟邪装饰。时代在变,风俗也在演变。我想,现代人应该从养生的角度,慎重看待这一民俗。
大家也在身边挖掘一下端午的风俗呗?
注:封面图翻拍于《山西剪纸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