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典胡同│白云生处有学堂——大古中学

图文\京典胡同

时光回到1978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确立了恢复高考的制度。从此改变了无数迷茫中报国无门的学子们的命运。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中学里,有一个面目清秀的15岁少年,在高考前的一个日子里,对着小方镜,一边用小木梳子梳理乌黑的发,一边自言自语:

“一看这样子,就像一个大学生的样子嘛!”

一不小心,这话传到了胡全忠校长的耳朵里,于是有了一顿善意的谈话。

“你那么有信心能考上大学?你要是真的考上大学,我们全校师生敲锣打鼓的为你送喜报!”

这个人现在就在日本北里大学主任教授,当时第一的是他的表哥(现任美国密歇根州享誉全球的全科医师),与他年龄不相上下,他们同在大古中学,无论寒暑,形影不离,在学习上互相促进。

▲黄梅县苦竹乡大古风光

从那次以后,寒门学子收敛着青春的霸气,当九月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这个祖祖辈辈耕读传家的农民家里,整个大古轰动了!养育了七个儿女的父母眼里满是激动的泪花。这是他们辛劳一生付出的回报。他们为此藏不住幸福的笑!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这对老实巴交的父母的名字被全大古的人们念得响亮了!那个自信的少年被华中农学院录取!如今华农的综合实力早已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排名第一。他的表哥考上湖北医学院(现在的湖北医科大学),由于他的外公曾经在国民党时期的黄梅县政府任过要职,解放后舅舅深受政治运动之苦,加上舅妈身体不好,是舅舅让表哥填写的医学行业的志愿,希望将来少受政治的影响,既能解决自身生存问题,又能治病救人。我记得舅舅无限感戴邓小平恢复高考不分政治成分的政策,要不然表哥成绩再好也是没有资格去上大学的。

由于表哥家在龙坪水库西冲刘家,离大古中学太远,也由于他们是老表,校长兑现了他当初说的话,让整个洋洼中学(大古中学的本地称呼)全体师生举起红旗和各色彩旗,几公里长的队伍真的敲锣打鼓一路浩浩荡荡送到敲锣石。这一盛大的场面,许多的大古人记忆犹新!那天我正在小学四年级门外,课休时间正巧目睹了令人振奋的一幕!放学后我迫不及待地回家来,哇!整个村子里全是学校的师生,我的父母和友好的乡邻们摆开了许多的八仙桌,上面放满了茶壶和碗,那时的热情欢腾着,纯朴炽热的茶水让人开怀激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许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不复重现。

▲大古风光

那一年真的很巧,就是他们一对表兄弟考上了大学。那可是“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啊!那些荣耀早已不是个人的了,而是千百年来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高山仰止般的荣誉呀。从此大古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了“耕读世家”的美谈,及到后来的胡国华(曾经受到中国政府邀请,参与国庆60周年阅兵典礼),上湾胡全安家族的儿孙们,下湾的刘扬怀刘嘉怀兄弟,豹子岭的黄天明兄妹.......

再后来,他们俩像是约好了似的,大学毕业后一同考取研究生,继而双双相继出国深造。一个成为美国华人团体医学领域的佼佼者,一个成为日本北里大学医学和动物医学双料博士和微生物方面的权威性人物。

作为他们的弟弟,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古人,我多么想成为大哥和表哥一样的人!心中常以他们为榜样,然而命运于我,终究只能成为“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黄仲则一般的境地。

▲大古中学

我在大古中学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特地邀请了回家探亲的下湾名人吕梁教授作演讲。后来我才知道,吕梁教授在武汉大学成就斐然。那次演讲报告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到作文的问题,举例说明写作要善于观察和体会生活,不要象那个城市的学生描述大蒜那样"啊!好高的大蒜呀,长得象参天的大树!”逗得在场的所有学生爆笑不已。

因为改革开放社会进步,许多的人们有条件往城镇搬迁了,山里的孩子越来越少,我在大古中学只读完整个初一,就在1982的暑假合并到油铺中学就读。虽然在大古中学只有一年的时光,但是美丽的大古中学却从此永远清晰的烙印在我的心里!不知我那份情感是为什么,我总是想着一个问题:在这样一方平凡的土地上,怎么就有这么多神奇的故事?

▲大古风光

记得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家人的护送下,来到那个我慕名已久的大古中学,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呀!那个高年级的同学用英语来调侃我们新生的时候,我就想:你别牛,你会的,我迟早都会的,甚至要比你更强,哼!

大古中学,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象一把座椅,背靠千年古刹老祖寺,坐北朝南的取向,前低后高的态势,浑然天成。后来在学地理的时候明白,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再后来遇到风水先生说过,前低后高,代出英豪。我想这果然如是啊。

这“靠背椅”的靠背部分,就是两层楼结构的教学楼。二楼的楼板是清一色的木板,连上下的楼梯也是纯木结构,走在上面咚咚的响。这栋楼房在当时是很高级的建筑呢,我甚至以能进去走一遭为快乐。它自然的就是学校教职工宿舍兼办公的首选。

教学楼前有一乱石围成的小方塘,方塘中间有一石墩,以石墩为支点南北方向架设有一个人工打磨的石桥,将小方塘一分为二,仿佛是靠背椅上坐出股痕的坐垫。

这小方塘南面就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广场,广场东西两面各有一长排房屋,就象是靠背椅的两个扶手。东边的一排全是教室,西边近教学楼的部分是饭堂,往南是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的床也全是木质双层结构,大多也老旧不堪,但是还能勉强承载个头尚不很高、体重也少偏重的新生。偶尔也见到一两张新制的床,还散发着杨树的气息。每两人共睡一张床,被窝是每个家庭自带的,大多是灰底白花纹的黄梅代布材质,那些要是现在可能称之为古董的“黄梅印花”被呀!

▲大古风光

那时的饭堂有两三个大铁锅,学生们每星期来上学都会挑来柴火和大米,由“食部长”一个个称重记录,再一个个计算兑换成饭菜票。很多时候后面下课的学生没有了米饭,只能由吴姓厨师用大铁铲铲出锅巴当饭,这个也要收取饭票的。吃过饭后,煮饭师傅把锅洗干净,让值班的同学们抬水倒入锅里,再烧热,冬天每人只发几瓢水,洗洗,下晚自习后就按时休息。夏天,同学们就到学校前面的湾溪河里洗澡和洗衣,那些傍晚的时光是快乐的。

每当期末考试临近,同学们很早就爬起床,为不打扰别人,陆陆续续的到教室后面那梯形的土地上凿壁添灯,借光而读,星星点点的灯光,朗朗的读书声,迎来东方鱼肚白的晨曦,所有青春年少的那些美好,在我的生命里只剩下梦幻般的记忆。

我依然记得那时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长方形红底金字的“大古中学”的校徽,我爱抚不已,每次看到上面的字迹,我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呵,大古中学,你输出那么多的莘莘学子,我多想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呐!

可是我终究没有成为优秀的一员。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山里的人口急剧减少,大古中学于今成为小学,说不定哪一天会成为一座记忆的空城。我时常想,假如我或有足够的能力,我一定会在这里建一座别具一格的书院来!比如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比如长沙的岳麓书院,既保持了人文的典故,又能给后人以永久的纪念,那该有多好!

哦,我深爱的大古中学!你是我一生难忘的美丽情歌!你给了我生命的光环和荣耀,将伴随我的身心迈向世间任何可以抵达的地方!

相关链接:

黄梅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油铺小学 油铺中学
【作者简介】

京典胡同,一个热爱家乡的黄梅人,一个每天手写日记的文字爱好者。因为热爱,所以多写故乡的人和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