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阴阳说

 2017-06-09

《易传》第一次系统地以阴阳解《易》,将“阴阳”提升为说明宇宙万物变化运动和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基本范畴。正如《庄子·天下篇》所言“《易》以道阴阳”。
  《易传》将“阴阳”上升为“范围天地”、“曲成万物”的最高范畴,甚至整部《易经》都被解读为“阴阳”二字。《易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把“阴阳”看成“易道”。认为天地万物存在着既吸引又排斥、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事物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换,一切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动性都受到这种“阴阳”规律的制约。
  “阴阳”思想是《易传》哲理体系的基本内核,是《易传》的总原则,“阴阳”是《易传》阐释卦爻象、说明万事万物属性规律的基本范畴。
  在《易传》七篇中,《系辞传》以阴阳解卦爻是最全面、最系统的,可将《系辞传》看成是对《彖传》、《象传》、《文言传》阴阳说的总结、提升。《彖传》只在泰、否两卦中以阴阳解卦,《小象传》、《文言传》只在乾、坤两卦中以阴阳解卦(《小象》解乾初九、坤初六爻辞,《文言》解乾初九、坤上六爻辞),《大象》则未以阴阳解卦。
  《系辞传》首次系统地以“阴阳”解读卦爻,将八卦区分为阳卦、阴卦,“阳卦多阴,阴卦 多阳”,“阳卦奇,阴卦耦”,按阳爻、阴爻数量的多少确定本卦的阴阳性质,又以此比拟 人类社会政治生活,“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阴阳”就是《系辞传》所说的“两仪”,“两仪”既指阴爻、阳爻两类符号,又指阴阳两类相对的事物和阴阳两类相对的属性,也就是说“两仪”与“阴阳”一样成为一个哲学范畴。
   “阴阳”的另一同义范畴是“乾坤”,“乾坤”被《易传》视为二“元”,即“乾元”与“坤元”。《彖辞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将“乾元”、“坤元”看成是万物的开始和生成的本原。虽然对“元”字有不同的解释,但从后世发展看,“元”主要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成为一个本体论范畴。
  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坤二卦是纯阳卦、纯阴卦,所以被《易传》当成阳、阴的象征,被看成是“《易》之门”,《易传》认为“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坤还是“《易》之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可以说没有乾坤阴阳就没有《易》 。就乾坤阴阳性质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性质为男,坤性质为女;乾主管万事万物的开始,坤标志万事万物的完成;乾以平易为智,坤以简单为能。“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夫坤,天下之至顺也”,乾的德行 是“恒易以知险”,坤的德行是“恒简以知阻”。《系辞传》还将乾坤的性能与天地、四时、 万物的生化相类比,从而将乾坤阴阳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
  《易传》以阴阳解读卦爻,使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由筮法巫术转变为理性哲学,是一次革命性的大转变、大飞跃,从此使《易》学成为阐释宇宙生命规律的科学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