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下利——四逆汤,桂枝汤,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

下利十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愈。

  下利,脉沉而弦者,水寒而木陷也。今弦而不沉,是乙木有升达之意,再见发热身汗,则下陷之阳,已升于上,故愈。

1 下利为阴证,脉当沉迟或脉沉弦,今脉弦而不沉者,阳回而木升之象,在见发热身汗,则下陷之阳,已升于上,故愈。弦为木郁,为阳减之象,也为阳复之象。厥热往复,厥去热来,知弦为阳复。

下利十一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有微热,阳欲复也,汗出则阳气外达,故令自愈。设脉复紧,则阴邪闭束,阳陷而不升,为未解也。

论;本条同此厥阴四十。厥阴之利,阳回则弦与不解则紧。

下利十二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此是厥去热复,阳回利止,可令自愈。假设不愈者,必圊脓血,以热复太过,积热伤阴故也。

论;本条同厥阴四十一,利止当愈,反不愈者,热过伤阴。

下利十三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1 寸脉浮数者,阳复而热盛也,尺中自涩者,营血之瘀涩。营血之瘀阻阳复之卫热,瘀热淫蒸,必为脓血。厥时之营瘀,阻热复之卫气,瘀热淫蒸,则热不罢,而圊脓血也。

论;本条同厥阴四十二。此为厥利,便血之义。

下利十四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 下利,腹胀满者,是为里虚,太阴之证,身体疼痛,此有为外感,脏病连经。先温其里,后解其表,此为一定之理,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外有太阳,内有太阴,当以此先后顺序治之,里温之后,再解表证。

论;本条同太阴五。本条是说明,下利而有表证者,先里后表也。

下利十五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1 下利清谷,乃火不化食,脾胃之火败,里寒外热,汗出为亡阳之象,厥者,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脾胃之败,阴阳不相顺接,通脉四逆汤,温脏寒而通经阳也。

论;本条同少阴二十三,厥阴二十四。里寒外热,此为亡阳之热。区别上条,里寒外热,热为外感表热。

图为诃梨勒

下利十六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气利,即前所谓下利气也。以肝脾湿陷,二气郁塞,木遏风动,疏泄不藏,而为下利。利而隧道梗涩,气块喧鸣而不调畅,是谓气利。诃黎勒散,行滞气而收滑陷也。

下利十七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肺与大肠为表里,肠陷而利作,则肺逆而痛生。而肺肠之失位,缘中气之不治,脾土不升,而后肠陷,胃土不降,而后肺逆。紫参汤,甘草补中而缓急,紫参清金而破瘀,瘀开而气调,各复肺肠升降之旧,则痛定而利止矣。

论;此利为大肠下陷,失职之利。肠陷不升,则肺逆不降,病在肺肠,实因中气不治,肺肠二气不能升降,则中气不复。此利在肠,痛在肺。余也不知紫参为何物。

下利十八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利后阳泄,不应生烦,乃更烦者,是阳复而有内热也。承气证之烦,心下硬满,是谓实烦,若按之心下濡者,是谓虚烦。缘阳复热升,熏蒸肺津,而化涎沫,心气郁阻,是以生烦。宜栀子豉汤,吐其瘀浊,以清烦热也。

1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此为虚烦也。胃中空虚,火逆不降,故更烦也。栀子鼓汤主之。此心下濡者,对比下利二十,按之心下硬满者。

论;本条是利后之烦证。同厥阴四十八。阳明六十五,也有此方。

下利十九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胆火传于胃土,胃热而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下其燥屎,以泻胃热。

1 厥阴之病,阴极阳复,阳从少阳而复,少阳胆火,传于胃土,胃热而有燥屎也。

论;本条同厥阴四十七。辩之燥屎观阳明二十九,六七日不大便,失气者。阳复有热过,上有咽痛又有热利下重,还有传胃结燥。唯有厥热相平而病愈。

重点;此下大承气证四章,皆少阴之负阳明,下利之顺证也。土克其水,是为顺证。寒水侮土,不顺为逆。

(0)

相关推荐

  • 《难经》学习笔记34

    三阴证,脉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的方药    (<难经>的脉学部分讲完了),但是呢,讲完了以后,可能大家,还是有点茫然.    (下面)我就是给大家,把三阴证的脉和大概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的方 ...

  •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郑论] 按桂枝汤本调和阴阳之祖方,何得云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当其时,胸中或有火逆,或有痰逆,或有郁热,得桂枝辛温助之,上涌而吐,理或有之.然亦有吐仍属佳兆者,理应细辨.设无火.痰.郁热诸逆 ...

  • JT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0

    这篇个人觉得比较难,但是有很多好用的方法,比如鸡屎白治疗风湿性疾病,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条文 金匮要略条文17.24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六腑 ...

  • 金匮诵读——下利

    尤在泾注解 (二十九)脉数而渴,阳气已复,亦下利有微热而渴之意.然脉不弱而数,则阳之复者已过,阴寒虽解,而热气转增,将更伤阴而圊脓血也. (三十)弦脉阴阳两属,若与发热身汗并见,则弦亦阳也,与脉数有微 ...

  • 《金匮悬解》痉病——瓜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

    金匮悬解卷四 外感杂病 痉湿暑二十七章 痉湿暍者,风郁于表而里气内应,燥盛则木枯而为痉,水盛则土溃而为湿,火盛则金烁而为暍.三气非同,然有相通者焉.相通维何?湿而已矣.痉,燥病也,而曰若发其汗,寒湿相 ...

  • 《金匮悬解》下利——大承气汤,白头翁汤,桃花汤

    下利二十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痉病. 寸大于关,关大于尺,人之常也,具以三部不平,三部皆平,是乙木郁于尺中,不能上达,故尺与关平,甲木郁于关上,不能下达,故关与寸平 ...

  • 《金匮悬解》卷十三——各类型的下利与病理

    下利二十五章 下利一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1 下利清谷,是吃啥拉啥,此为中气虚寒,火不化谷之义.此为里虚,不可攻表,此非外感,也无攻表之理,攻表亡阳,是为大逆,汗出亡阳,必生胀满. 论 ...

  • 《金匮悬解》卷十三——呕吐与下利

    金匮悬解卷十三 内伤杂病 呕吐哕下利二十四章 呕哕者,阳明胃病也,下利者,太阴脾病也.胃以下行为顺,胃气上逆,则为呕哕,脾以上行为顺,脾气下陷,则病下利,总以中气之不治也. 中气者,升降脾胃之枢机,枢 ...

  • 《金匮悬解》下利,大承气汤,白头翁汤,桃花汤

    下利二十二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1 宿食在中,郁格阳气,不得内交,无复阴气之翕聚,是以脉滑.滑即浮大,阳不内交. 下利之脉,当沉紧弦迟,而反滑者,知宿物阻格,当有所去,下 ...

  • 《金匮悬解》呕吐——文蛤散、猪苓散,大黄甘草汤,四逆汤,小半夏汤

    饭店里的炒花蛤,是海花蛤 此是文蛤,这个应该是淡水河里的蛤蜊 药材商说鲍鱼的壳是文蛤,这个待定 呕吐十一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加:兼主微风脉紧头痛.别的版本书中有,余觉方证相对,故在 ...

  • 《金匮悬解》产后瘀血——下瘀血汤

    产后六 瘀血十六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双泻土木之郁也.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于脐下,肝气郁阻,而为痛 ...

  • 《金匮悬解》产后——恶露不尽与中风。大承气汤与桂枝汤

    产后七 恶露不尽十七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