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元代釉里红:这几点特征要记住!



釉里红瓷是釉下彩绘瓷器一种,

它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制纹饰,

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下一次烧成的。

瓷器上的高温釉下彩绘装饰最早始见于青瓷之上,主要是釉下褐彩。
这种以褐料为装饰的陶瓷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瓯窑、越窑,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少量运用褐色点彩装饰于器物的醒目部位。

东晋  青釉点褐彩绳纹四系盖罐 

东晋 青瓷点褐彩盖钵,通高12.6厘米 盖高5.2厘米 盖径14厘米 钵高7.6厘米 口径12厘米 底径8厘米 1970年南京市下关区象山M7王氏家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到了唐代,陶瓷的彩绘装饰有了长足进步,主要以长沙窑及唐三彩陶瓷器为代表,打破了之前单一褐料装饰的局面,发展演变为运用多种金属元素为着色剂,使器物表面呈现出多种色彩。
至此,窑工们开始认识到矿物原料在陶瓷装饰上的重要性。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瓷碗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红彩瓷碗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纳天下》    后面精彩继续

宋代钧窑对铜料在装饰方面的利用则是继唐代长沙窑彩瓷装饰工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铜红料在宋代陶瓷上的使用,既是工匠在借鉴唐代彩瓷工艺烧造过程中的再认识,也是元代釉里红瓷器能创烧成功不可或缺的承接因素。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北京故宫

宋-元 钧窑天青釉红斑圆盘

在《宋元陶瓷大全》一书中,早期研究者即称:“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的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对后来的陶瓷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元代烧造成功的釉里红是一种名贵的釉下彩,元以后历代都有烧造,釉里红的着色剂也是铜的氧化剂,它的发明显然也是跟钧窑有关。

我们将元代釉里红的创烧成功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1、在宋代,虽未烧出釉下铜红彩瓷,但是彩瓷装饰技术在宋代钧瓷烧制过程中得以借鉴、延续。
2、在金人入主中原,北宋朝廷南迁的历史背景下引发又一次的“北方移民南下的浪潮”。
由此宋代钧窑以铜红釉装饰技术得以南传,景德镇窑场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能工巧匠,尤其是那些已经熟练掌握了钧窑铜红釉烧造技术的工匠们。

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3、元代景德镇窑工们对铜红釉呈色做了深入探索,再结合同一时期使用氧化钴料烧制青花瓷的做法,终成就了元代景德镇釉里红创烧成功的历史。

宋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看点

01

制瓷技法

1、造型不拘一格
元代釉里红虽然数量稀少,但造型非常丰富。
从目前所掌握资料来看,器物的造型不仅有罐、匜、壶高足杯、玉壶春瓶等,还有人物俑贴塑等雕塑瓷。
2、辘轳技法
辘轳技法是指古代工匠在陶瓷制作时,将辘轳机械工艺原理运用到陶瓷的制作过程中,使烧成后的器物具有辘轳机械转动功能,人为把玩能使之左右旋转。
其过程为:将杯身与把柄分为两段制作。
高安博物馆馆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釉里红梅菊纹高足转杯,系采用辘轳技法制作的。
它们是目前所见仅有的能左右旋转的古代高足酒杯,以机械原理分析,两件釉里红高足转杯把柄均为中空圈足,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成型工艺为辘轳拼接技法。

元代釉里红把杯

看点

02

雕塑技法
雕塑技法在元代来说并不少见,前朝唐三彩雕塑、长沙窑贴塑等窑口的产品也较为普遍。
但釉里红器物在吸收前朝各代陶瓷雕塑工艺的基础上,将绘画装饰与雕、贴、塑、堆工艺融为一体,使釉里红出现在雕塑瓷上的渲染效果更为突出。

现将雕塑技法举例说明如下:
1、亭楼式雕塑技法。

釉里红亭楼式雕塑谷仓,景德镇市郊后至元代四年(1338)墓出土。

谷仓由上下两层组成。
仓为楼阁式,由二层主楼和侧面两层亭楼构成。
四面正视,均为四柱三间。
主楼略高于亭楼,红柱,青瓦,红白相间,缀珠栏杆。
楼阁分为上下两段塑造,下段屋身中央板状箱式结构,面板可拆卸。
四周门廊微塑各种舞蹈、奏乐、侍卫俑共18尊。
背面下层正中书写159字墓志铭。
谷仓是仿当时江南楼阁式戏台建筑,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两头饰坐狮吻,中间饰红色莲苞一株,座配卷云形叶,瓦系缀珠组成,瓦为圆形,瓦档为三角形,瓦顶四周均为卷云形装饰。
此仓构造虽然繁杂,但整件器物飞檐、朱栋、雕栏、亭楼浑然一体,造型别致。
2、堆塑圆雕技法。
元釉里红官吏俑,1980年江西丰城出土,头戴双翅官帽,身着红色朝服,腰系玉带,双手捧圭,脚踏船形鞋,一幅入朝上奏的模样。
此俑装饰特别,衣饰通体以釉里红装饰,鞋帽则用褐釉点缀,面部、手、圭和衣袖留白。
以釉里红衬托白、褐色,整个人物俑表情惟妙惟肖。

元代 釉里红文官俑

看点

03

釉里红瓷器彩绘装饰的显著特征

元代釉里红的绘画装饰既遗留有古代陶瓷装饰的印迹,又衍生出了适合其颜色彩绘器物的风格。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线条绘画
釉里红线绘系指在瓷坯上运用釉里红料进行线条描绘纹饰。

元代釉里红花卉玉壶春瓶

左图元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线绘手法)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右图 元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涂绘手法)首都博物馆藏
由于釉里红对还原焰烧成气氛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很容易出现晕散及烧失现象。
因此,难得一见元代烧制出来的尚好的釉里红线绘产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就是元代釉里红线绘产品的典型。
该罐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略闪青,器表纹饰构图严谨,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线条绘画装饰清晰精细,颈部绘弦纹三道。
肩部绘变体莲瓣纹一周,上下各饰一圈连续钱纹。
腹部四菱花开光,对称绘雁穿菊花洞石纹和孔雀穿牡丹洞石纹。
开光间上下绘对称三角状灵芝形云纹。
近底足处留白,上下各绘双弦纹二道。
该罐烧造温度掌握的较为恰当,釉里红色泽艳丽,当时绝大多数线绘釉里红产品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纹饰描绘用笔细腻,与器物浑然一体。
釉里红线绘在元代主要适用于罐、瓶类装饰,
该罐使用的线绘题材纹饰有:凤穿花、云龙、云风、牡丹纹、花鸟竹石纹、双钱纹、灵芝云纹、变体莲瓣纹等。
其罐上线绘开光图案,与古代民间剪纸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久远的镂空艺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剪纸是指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剪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灯花、墙花、顶棚花、门笺等。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并出现了众多剪纸艺术的诗歌。
从技法上讲,剪纸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出的艺术形体。
而这一剪纸的形体艺术早在唐代就已运用在瓷器上了,现藏于高安市博物馆的唐代“黑釉剪纸漏花对蝶纹长方形枕”,1985年出土于高安城区七星堆墓葬群遗址。(暂未传图)
此枕是受当时剪纸贴花工艺的影响,采用了以下剪纸漏花手法:预先将剪好的蝴蝶形纸粘贴在已干的枕胎上——后施釉——施完釉再将蝴蝶形剪纸剔除,即裸露出漏釉后的蝴蝶纹胎,再入窑烧制。
到了宋代,剪纸这一线形艺术技法又被大量的巧妙地用在吉州窑的器物上。

南宋 吉州窑剪纸漏花褐釉盏

宋代吉州窑褐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绘画技法多种多样,其用单线或双线勾勒图形,在突出轮廓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
如单线或双线勾勒所表达出的图案立体效果较弱;
釉里红四菱开光花鸟罐在线绘过程中,着色时有出现料多或料少现象,造成烧制过程中用料过少的地方出现不清晰的浅铜绿色,甚至有“烧飞”现象。
2、涂抹绘画装饰
元代釉里红涂抹绘画装饰是借鉴了古代绘画泼墨中的技法而来,它在运用中不求章法、以无拘无束的笔触将图案的渲染效果发挥到极致,与工整细腻的线绘图案形成鲜明的反差。
左图 宋钧窑玫瑰紫斑长颈瓶 大英博物馆藏,右上图 元釉里红转把杯局部 故宫藏 右下图 元釉里红玉壶春瓶 秋水堂藏
前文提及的高安博物馆馆藏元代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
可谓目前元代釉里红平涂装饰中的精品。
该杯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闪青,釉质莹润。
高足杯外壁堆塑一条蟠螭龙匍匐其
上,杯内模印折枝梅、缠枝菊和回纹。
这件作品不受传统绘画工艺约束,釉里红以涂抹、泼墨的方式装饰杯身,
数块斑状纹与器物上的留白相得益彰。

元 釉里红堆塑螭龍盖罐

3、刻划与绘画相结合
在元代,釉里红不仅有线绘和“白地红花”装饰(即涂抹绘画装饰),“红地白花”装饰也极具特色。
“红地白花”是指以釉里红设色为地,在留白处刻划纹饰,从而使器物呈现出相应的装饰效果。
现藏于江苏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元代釉里红白云龙纹盖罐,即是将刻划与绘画相结合而进行装饰,该罐通高28.5厘米,口径12.7厘米。
元代 釉里红龙纹盖罐,通高38.2厘米,口径12.7厘米 腹径25厘米,底径13.7厘米
元代工匠在制作罐时,先在罐胎刻划上所需的龙纹及辅佐纹饰,再在刻划纹饰之外以釉里红设地,后施透明釉一次烧成。
此装饰手法使得器物设色红白分明,效果明显。

元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制作者巧妙地利用釉里红和白釉的色调反差,结合釉下暗刻划装饰,可谓匠心独具。
这一设色技法为元代釉里红瓷器所独创,十分少见。
此技法也自此之后以多种釉色出现沿用至今日,经久不衰。
元代另一件器物也运用了上述装饰技法,只不过釉里红设色的部位发生了改变。
云龙纹盖罐是在刻划着纹饰的地方留白,其余施以釉里红着色。
而高安博物馆馆藏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芦雁纹匜正好相反,釉里红涂填在刻划的纹饰之上,器物其他部位则余以本色。
两者在效果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该件釉里红芦雁纹匜,器身呈钵状,胎白中现黄,釉色白中闪青,釉质莹润。
此匜以模成型,匜内胎心上刻划一羽大雁衔芦苇,匜内壁刻划带水状波纹一周。
窑工在着色时以刻划纹为基准,上面平涂铜红釉,留白处素面没有刻划纹饰。
铜元素在还原焰作用下,在刻有纹饰的地方呈现出鲜红刻线条纹,没有纹饰处呈灰红色。
覆盖在胎体上的带状铜红釉,使刻划纹理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尤其是匜中的大雁,翎羽清晰可辨。
这是元代釉里红在结合刻划纹饰过程中的又一妙用,也是目前所见釉里红在刻划纹饰之上使用效果最佳的器物之一。
4、青花釉里红与贴塑相互映衬
元代不仅单独使用釉里红装饰瓷器,还将釉里红与青花同时使用,使之与青花相互衬托。
青花与釉里红并存的装饰俗称“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与青花虽然同属釉下彩,但两者烧成温度并不一致,如想使两者同时达到理想中的色泽效果,非常困难,故元代釉里红与青花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的情况极为稀罕。
元代以青花与釉里红组合烧制出来的器物难见成功之作,但青花结合釉里红且与贴塑工艺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赋予了青花和釉里红在装饰瓷器过程中的立体效果。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
该罐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偏暗。
附狮钮盖。该罐造型丰满,大罐盖顶雕塑坐狮钮,腹部饰以双线贴塑菱纹开光,内饰以雕塑堆花。
大罐雕塑工艺虽说不上精湛,但装饰层次鲜明,集绘、雕、塑、堆、贴等多种工艺技法于一身。
此罐在使用雕塑技法装饰罐体的同时,注重突出釉里红与青花色彩的渲染效果,
从而使器物呈现出红、蓝及贴塑相呼应的多重立体效果。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釉里红,是古陶瓷烧制过程中对色彩装饰的再认识,标志着中国陶瓷艺术风格大转型的到来。
在工艺视觉上,有了新的建树和突破:
其涂抹技法,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
釉里红的暖色作用在雕塑瓷上使器物更富有立体感;
釉里红与青花在组合使用上突破了釉下单色彩绘装饰效果,使红蓝衬托得格外醒目。

元 青花釉里红八棱形玉壶春瓶

元代釉里红的烧造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承前启后,使景德镇由此步入彩瓷时代。

元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元代白地红釉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左上图 元釉里红暗刻兔纹玉壶春瓶 故宫藏 右上图 元釉里红暗刻飞凤纹玉壶春瓶 日本松冈美术馆藏 下图 元釉里红暗刻花卉纹玉壶春瓶 故宫藏
明洪武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带盖梅瓶,高 41.7厘米,腹围68.4厘米,口径6.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1992年出土于江宁东善桥乡前盛村的一座砖室明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