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菊坛一俊才 ——谈毛世来表演艺术特色(上)
驰骋菊坛一俊才
——谈毛世来表演艺术特色
王永运
4年前,当从报纸上获悉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先生逝世的噩耗,我怅然良久。
今日,《戏剧电影报》从35期开始连载发表了几位戏剧界评论家所写毛世来的文章,其中有黄宗江先生的《犹忆尤忆毛世来》,有朱家溍先生的《毛世来在华乐戏院》,还有金振家先生的《也说毛世来》等,一时间《戏剧电影报》俨然掀起“毛世来热”。
在京剧“四小名旦”中,张君秋可谓一生大红大紫,无论生前逝后,论其艺术及怀念他的文章,堪称“车载斗量”,数不胜数。李世芳1947年因飞机在青岛失事罹难,半个世纪后,幸有宋培予、姚宝琏所著《小梅兰芳》一书问世,以作留念。宋德珠1984年逝世以后,亦有已故的前辈戏剧家翁偶虹先生在《戏剧报》上刊载长文,论及“宋派”创新的武旦艺术。惟独毛世来先生,1994年病逝后,报刊甚少有文章悼念,现闻毛世来生前所在单位吉林省戏曲学校拟为他出版专集,这无疑是件可喜之事。
叩开回忆之门,想起三十年代中期的北平,那时我在广和楼、华乐戏院,以及随后在新新戏院、长安戏院,不断看到毛世来的精彩演出;我还想起1958年初,我由北京调到天津工作,就在那年夏天,我又见到毛世来最后一次在津演出的全部《穆桂英》。前后二十余年的观赏毛剧,使我感到毛世来一生的艺术生涯,具有三大特点:
一、 闯出自己的艺术道路
一个卓有成就的演员开始学戏,首先须以继承为主,要认认真真地向老师求教,等到学有所成,则可根据本身条件,发挥个人所长,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毛世来便是如此。
他在富连成科班时,演花旦戏已崭露头角,曾得前辈花旦表演艺术家筱翠花(于连泉)的悉心传授,像他的《坐楼杀惜》、《翠屏山》、《挑帘裁衣》等剧,都宗法筱派,曾被当时观众誉为“小筱翠花“。
毛世来主演《翠屏山》剧照
但从毛世来的个人条件来看,他的扮相俊俏、嗓音清亮、白口俏丽,若只走筱派泼辣旦见长的戏路子,很可能会限制他的艺术的发展。于是,毛世来另辟蹊径,拓展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他在富连成科班坐科时,就曾与江世玉(小生)、詹世辅(丑角)合演过一些“三小戏”,如《拾玉镯》、《铁弓缘》等,他娇小玲珑、妩媚多姿,很惹人喜爱。出科后,毛世来觉得荀慧生柔媚娇俏的艺术风格与自己的戏路更为接近,因而,他又拜荀慧生为师,精心钻研荀派艺术。他演了不少荀派名剧,像《红娘》、《红楼二尤》、《元宵迷》、《香罗带》、《霍小玉》等。
毛世来演出《元宵谜》预告
毛世来演出《元宵谜》剧照
不仅如此,由于毛世来1936年还曾拜梅兰芳为师,因而演出了梅派时装戏《邓霞姑》。他看到当时名旦徐碧云的《绿珠坠楼》与《虞小翠》两剧颇感兴趣,也照样搬了过来。可以说,毛世来融各家之长集于一身,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
毛世来演出梅派时装戏《邓霞姑》剧照
二、 为京剧艺术顽强的拼搏精神
毛世来以演花旦戏取胜一时,但他为演好戏刻苦练功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令人十分惊叹。
作为花旦演员,如果只演些《花田错》、《拾玉镯》、《铁弓缘》、《鸿鸾禧》一类闺门旦戏,缺乏些武戏根底,在舞台上还能应付裕如;倘演《十三妹》、《樊江关》之类的戏,则需要高超过硬的武功方可演好。而毛世来不仅将《十三妹》、《樊江关》演得从容自若,甚至敢动武功偏重的《南界关·战寿春》、《木兰从军》、《双合印》这类剧目。特别是毛世来演的全部《穆桂英》,由《穆柯寨》、《枪挑穆天王》演起,一直演到《破洪州》、《大破天门阵》为止。这种唱念武打非常繁重的戏,只有少数旦角演员才敢问津的。而毛世来之所以敢于做这一尝试,是因为他当年学艺时有股争强的犟劲。他虽然学的是花旦,可他却按武旦、刀马旦的练功方法来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清晨耗顶,他总是坚持到最后下来。练“跷”功,他更是比其他同学付出过更多的辛勤与汗水。他往往绑上“跷”连吃饭都不解下,站三角凳耗“跷”时,即使累得浑身出汗,他也要耗到最后一个才下来。正因毛世来具有这种为艺术顽强拼搏的精神,所以,他演带有武打的旦角戏,并不比任何武旦、刀马旦演员差,这也促使他终能获得京剧“四小名旦”的盛誉。
——未完待续
“童伶选举” 毛世来当选“旦部冠军”的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