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确!品质有关的定义】

新Innovation好书推荐[点击Logo进入]

❤要明确!品质有关的定义❤

即使准确的掌握了消费者要求的真品质是什么,
正确的选定了代用特性,但仍旧存在它的意义、重要程度、特性值的量化方法等问题,
无法知晓品质特性值意味着什么。
往严重了说,就是连想要怎样的产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生产。
❤❤❤❤❤❤
有一次问了某个西装制造商的CEO,贵司在生产怎样的西装,回答说在生产世界最高级的西装。问世界最高级西装是怎样的西装,回答说是颜色和设计最好的。

问怎样的颜色和设计才叫最好,这位CEO想了很久说,与现代审美最接近的颜色和设计。问与现代审美最接近的是怎样的颜色和设计,他则发火说:“说了这么多,差不多该懂了吧!”

其实,这位CEO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在生产怎样的产品,仅仅是抽象性的,茫然的觉得他们在生产好的西装而已。这次问了一位技术人员。罗列了 各种技术层面的特性,比如:线的强度或延伸率是多少,线的粗细多少到多少的超细纤维,组织如何,染色牢度,磨损度等等。

问这位技术人员,线的强度是西装每米平均,还是100米平均,还是10厘米的值?还是说是每件西装的平均或几件平均。

这个技术人员回答说:反正是按照国家(某国)工业标准的方法进行测量的。其实他只是在连某种单位量(保证单位),也就是说连想要保证的单位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习惯性的,机械性的测量代用特性而已。

这次有问他,二十余种特性值中,哪个最重要。他回了句,全部都很重要,都按同样的程度进行管理。

即使准确的掌握了消费者要求的真品质是什么,正确的选定了代用特性,但仍旧存在它的意义、重要程度、特性值的量化方法等问题,无法知晓品质特性值意味着什么。

往严重了说,就是连想要怎样的产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生产。实际见到太多这种公司了。另外,从这个观点上来看时,某些国家工业标准或者ISO,IEC等国际标准当中也存在很多不合理。
所以,某些国家的工业标准或各种团体标准、国家、国际标准等,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参考的,一定要认识到,一旦将这些标准本身作为目标进行生产,那么就会产生诸多不合理这一事实。
❤❤❤❤❤❤
想要品质的定义明确,那就需要先对想要保证的品质单位量,也就是明确的定义保证单位。电视或者电灯泡这种,单位体的东西,在消费者立场上关注的是一个一个产品的品质,所以保证每个产品的品质就行了。

相比之下,如果不把,电线、植物、铁板等连续体的品质特性,或者矿石、肥料、白糖等粉末或散装体等的保证单位确定下来,那么品质特性值的意义就会模糊不清。举个电线电阻的例子,电阻是10米的平均值还是100米的平均值如果不明确它的保证单位,那么就无法知晓它的意义在哪了。

还有,比如说有个保证铁含量7%的品质标准,那么这个7%是每吨平均含量7%,还是说,每个铁矿粒子中的铁含量是7%,还是说,通过多台火车运输上货时,每车平均含量是7%,或是整体的平均含量是7%?一点都不明确。

保证单位是Lot,品质特性值是Lot的代表值,那么就需要明确每个Lot如何构成,抽样方法和测量方法。如果不这样,那么品质特性值到底代表怎样的意义,就会模糊不清。
不管怎样的产品,作为管理对象的品质特性,至少有十几种到数十种,根据情况不同,有时会有数百种。不懂品质管理的人,总是主张说,所有品质特性都一样重要。 带着这种想法进行品质管理,要么就会变成价格高的离谱的产品,要么就是没有任何特征,上下够不着的产品。
❤❤❤❤❤❤
提拔人才时,假设我们仅以“业务推进能力”和“饮酒习惯”两项进行选拔(当然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通常结论会有2种结论:“虽然能力很强,但酒喝得太多”。要么就是“虽然酒喝得多,但能力很强。
前者是在饮酒习惯上赋予了更多比重,后者是在业务推进能力上下了更多的比重。况且,选拔优秀的人才时,评价的项目至少也会有数十种。

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所有的项目都以相同的比重进行评价,除非超人来,否则想选拔人才,是不可能的。评价产品的好坏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品质特性项目数较多时,可根据重要程度进行2级分类,3级分类。并对每个品质特性值根据重要程度赋予权重。这种方式是比较有效的。 比如,2级分类时,A级品质特性占20~30%,B级品质特性占70~80%。3级分类时,A级品质特性占10~20%,B级占20~30%,C级占60~70%。

*品质经营(QM):Quality Management。
文中的品质经营(QM)包含但不限于QM,可包含所有精益&质量管理
(如:TPM、TPS、TQM、TQC、6Sigma等等经营哲学)
*变革:革新、精益生产、TPM、TQM、TQC、6Sigma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