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老区·澧县专辑】澧县:擦亮“世界稻作之源”“南方吐鲁番”两张名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澧县地理气候得天独厚,山丘平湖均有分布,自然馈赠巨足丰富,是全国粮棉油商品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国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中国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近年来,袁隆平院士“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落户城头山,10万亩优质稻连片打造。2020年,全县订单优质稻面积33万亩,位居省市前列;“阳光玫瑰”葡萄持续扩面提质,成为全国单品种面积最大的种植县。“世界稻作之源”“南方吐鲁番”成为澧县两张闪亮名片,葡萄、茶叶、橘柚、花木、蔬菜、虾蟹六大特色产业无不昂起龙头,勾画着澧县实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和富民战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漫长岁月,烈日下播种、插秧、收割、打场、舂米、入仓的场景穿越云烟,记忆犹新,汗水中水车灌溉、板桶脱粒、羊叉摞草的场面历经风雨,久久难忘。这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构筑了澧县往日的辉煌,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则保障着今天澧县的乡村振兴。
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步较早,上个世纪70年代就建成了园田化体系。但实施过程中,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开等相关管理部门呈“五龙治水”之势,难于形成合力。2015年澧县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加上国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澧县利用机构合并改革的契机,县委、县政府开出了“三道药方”,即强化一个班子、明确一杆尺子、细化一套管理办法,根治“五龙治水”的局面。
澧县紧紧抓住绿色发展这条主线,按照“建一片、成一片、高效利用一片、惠民富民一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全县共投入资金1.786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2020年投入资金1.44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9.0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1万亩),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扶贫办点示范村相结合、与“两区”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化相结合、与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项目规划时,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明确农田建设区域布局,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设计时,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融入到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优质工程。项目施工中,专业管理人员下到施工一线,保证建设项目的内容与计划批复一致,确保项目布局科学合理。
此外,澧县抢抓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机遇,率先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本合作社,由合作社与新型市场主体对接,整体改造,规模经营;通过劳务合作社向新型市场主体派遣劳务用工,实现企业家种地、农民职业化转型,将高标准农田形成资产入股分红。高标准农田建设促成澧县形成标准园区建设、产业链条延伸、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建设“四大格局”,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粮食生产总面积增加到125万亩,其中早稻面积29.32万亩、优质稻40万亩,粮食总产量10亿斤以上。项目以先建后补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入驻园区,实现农民增收,助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县通过锦绣千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提高了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受益农业人口3004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实现农业增效。示范园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实现农村增美。
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经营体。如今,全县拥有各类休闲农业、旅游体58家,涌现了华诚、涔怀、黄家套、千里马、大美、桐溪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星级农庄。其中,华诚庄园被评为国家级五星级农庄,大美绿色生态家园、满园春农庄、黄家套生态庄园、城头山葡萄庄园被评为省五星级农庄。仅2017年,全县休闲农庄累计游客就达30万人次以上。
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农田建设,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方式推陈出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开启现代农业模式,农民们看到了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乡村振兴的希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全县以夯实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当好科技服务员,实现农业技术全覆盖。
澧县重点推广示范水稻全程机械化和集中育秧,并组织实施全省南方粮油生产协同创新项目以及开展“种三产四”等各类高产创建,擦亮了“世界稻作之源”这张闪亮名片。
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由县农科所配合澧县城头山优质稻生产专业合作社进行。该合作社一直是全县主要集中育秧组织之一,为多个粮食主产乡镇办点示范及大面积种植提供优质机插秧,并提供农业机械插秧及植保等服务。不仅如此,县农科所还为袁隆平千亩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王家厂镇南方粮油协同创新项目示范基地提供机插秧。
县植保站以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宣传普及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避免或减少农药经销商过多过量向农民推荐用药,让农民用好药、少用药、精准施药。全年组织培训50场次,培训全县8000人次。
县农科部门则专门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引进推广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
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各村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百日行动”。全年累计抽检样品2000批次,合格1998批次,合格率达99.6%。
绿水青山,悠悠乡愁,寄情农耕,情怀所至。“中国农民丰收节”是鲜明的文化符号,是农业文明的缩影。庆贺丰收,澧县具有举办稻作论坛、品牌农业推介会、西瓜节、葡萄节、稻田彩绘节、年猪节、树莓节等节会经验,米食节又成为澧县最富有民俗特色的节日,成为农民庆丰收的大舞台、乡村振兴的好平台。
如今,放眼希望的田野,一台台先进的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穿梭,机声隆隆,田园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致,“世界稻源”一片兴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稳定发展粮、棉、油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葡萄、蔬菜、双孢蘑菇等特色高效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全县以资源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力抓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工作。
葡萄是澧县农业高效产业品牌,堪称澧县又一大名片。县里成立县葡萄办,通过标准示范园建设、葡萄技术培训、实地技术指导、拓宽营销渠道等举措,至2017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2006年,县委、县政府以一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决定”。高校、地方联手,湖南农大石雪晖教授攻克了南方葡萄难关难题,全县按“百亩一园,千亩一片,万亩一带”沿“一横四纵”公路线发展高标准葡萄园;投资3000万元建起一个集葡萄酒堡、葡萄保鲜库、现代农业物流中心于一体的3000吨现代酒堡,可鲜销品种1万亩,冷藏反季销售品种1万亩,酿酒葡萄品种1万亩,惠泽广大澧阳平原。
全县实施“名品、精品、中价位”战略,采取样板示范带动,专业户合作生产,协会联盟经营管理的模式,逐步发展酿酒、榨汁葡萄,向科技示范与观光休闲一体化发展。全县通过建立国际国内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与合作机制,确立具有澧县地域特色的主导品种,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葡萄高效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今,一片片“万元地”、一个个“最美葡萄园”,打造了一个“南方吐鲁番”,让澧阳平原上的葡萄产业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按照“精细、生态、绿色、高效”的原则,依托现有蔬菜基地进行创建蔬菜基地。2016年,火连坡镇澧淞村边山河蔬菜基地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500亩,其中设施蔬菜300亩,露地蔬菜1200亩;涔南镇双铺村黄家套蔬菜基地建设绿色蔬菜基地510亩,其中设施蔬菜230亩,露地蔬菜120余亩,采摘体验休闲园区150亩;官垸镇常发村、凤凰村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000亩;王家厂镇双庆村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000亩,其中设施蔬菜200亩,露地蔬菜800亩;复兴镇盖湖村建设香菇基地200亩;如东镇东红村、永镇村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000亩;澧南镇丰坪村、双荷村、高堰村、仙峰村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500亩;甘溪滩镇太青村继续建设高山蔬菜基地200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产业扶贫三年规划。全县将优质稻、油茶、柑橘、葡萄、中药材、蔬菜确定为扶贫主导产业,出台澧县特色产业三年发展意见(2018--2020年)。镇村按照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精准发力。
县政府围绕九大扶贫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内引外联、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扶贫。县财政专门预算1000万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制订重点产业项目招商手册,把优质农产品编入澧品汇,在深圳、广东、长沙举行推介活动,在市长热线、澧商澧才活动上由县长专题宣传我县优势产业。先后从河北引进湖南奇宇农业的大蒜种植加工项目落户火连坡镇,总投资1.01亿元以上,3年建立2万亩大蒜种植基地;湖南大团中药材(北京)落户王家厂镇,投资8000万元,建立中药材基地8000亩,1200个贫困户直接受益;湘枳生物有限公司落户复兴镇,发动860户贫困户收集柑橘落果,人均增收300元,并在甘溪滩镇2个村建立了产业基地,不断蓄积产业发展后劲。
稻油丰稔甲湖广,棉桑夙著震九州。如今,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97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个,商品认证率达82%。澧县葡萄、复兴苹果柚、城头山大米、太青双上绿芽茶、澧县双低菜籽获中国地理认证标志;“金洞庭春”大米、“重啤国人”啤酒、“双上绿芽”茶叶、“盈成”双低菜油获驰名商标;香川味业、张公食品成为著名商标企业;“丝念”粉丝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663家,56家规模企业中有37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成为优质生活引领者、健康方式倡导者、绿色食品供应者。
作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县先行先试,为乡村绿色发展“打样”,为乡村振兴奉献智慧,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李泳坪,澧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