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穿裙子上学”引热议,爸爸一个举动惊动全网:父母这样做,孩子才能受益一生!

如果你的儿子开口说:“我想穿裙子!”

你会有什么反应?支持,还是反对?

最近,一篇博主写的主题为“我的儿子,穿着裙子去上学”的文章在网上引发了关于孩子性别教育的热议。

7岁的孩子小凡,跟自己的爸爸说“我想穿裙子,因为凉快还漂亮”。

面对孩子的行为,小凡爸爸选择顺从。

这件事引起热议后,他在博文中回应道: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没有谁对谁错,我们不伤害自己,不打扰别人,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就足够了!

这句话被网友纷纷称赞是:人间清醒。

的确,我们成年人身上都印刻着固有的信念,比如男孩就不该穿裙子,女孩就不该主动表白……

这些信念也总在举手投足之间影响着孩子,让孩子不知不觉地被打上了固有信念的烙痕。

父母的输出,构建孩子的人生方程式

原生家庭,往往决定了孩子发展的起点。

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些出生背景相差无几的孩子,长大后却有着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孩子95%的人生,都来自于自己既有的人生方程式。

而人生方程式,是孩子从小在父母输出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下,逐渐构建起来的。

就像新闻中的男孩,之所以那么大胆穿裙子去学校,其实都和父母输出的观念有关。

父亲曾问过儿子:“你确定要穿裙子去学校吗?”

当儿子毫无顾虑地回答“是”的时候,父亲回应说:“爸佩服你,勇士!”

这就给孩子输出了一个观念:你觉得自己想做,就去做,这是一种勇敢。

当儿子真的穿裙子去了学校,并且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嘲笑,伤心之余,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过质疑。

这时,父母抱着他安慰说:“老师的观点是他们的观点,但不意味着你的观点就是错的,如果我们违反了校规,我们去学校就不穿,平时周末咱们想穿就穿。”

还给他看了 9 遍的《无敌破坏王》,以及找来绘本《糟糕,身上长条纹》、《小怪兽》、《小灰狼》的故事,告诉他做自己非常难得,非常需要勇气。

当自己做的事情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可能会面对周围的各种反应,但最后如何去做,要听自己的。

结果,儿子很快又聊起学校的其他好玩事,笑个不停。

父母的这些温暖言行,给了孩子做自己的力量,也让孩子心中充满了阳光和爱。

也是正向能量的输出,逐步构建起孩子“我要充满勇气做自己,接纳自己”的人生方程式。

电影《黑客帝国》中提到,我们人类在七岁之前,处于一种可下载的“催眠”状态,向它输入什么,就自动下载什么。

这种“催眠”状态,慢慢积累就会形成一个人的潜意识和人生方程式,然后以此方式在世上生存。

孩子七岁之前,身边最亲密的人就是父母。

父母相信什么,就会催眠孩子相信什么,父母怎么做,也会在无形中催眠孩子怎么做。

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输出的观念和行为,都是潜移默化地构建着孩子人生方程式的重要组件。

父母的信念模式,是孩子的人格底片

父母的信念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发展。

如果父母的信念模式不健全,经常对孩子输出恐惧、焦虑和混乱的情绪,以及错误的观念,当孩子的内在力量不足以抵御时,他的人格就会被这些负向的能量裹挟,以至于铺上阴影,无法健全发展,人生也难以突破瓶颈。

就比如,电影《寄生虫》讲述的故事。

一家四口原本贫困潦倒,一直生活在路边的半地下室,屋子逼仄又阴暗。

网络靠蹭,吃饭上顿不接下顿。

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父母,肯定会拼尽全力多挣钱,改变这样的家庭环境。

但,这位父亲却有句口头禅:我们永远都不要有计划。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没必要主动去改变现状,有计划有行动也未必就能如愿,还不如拼拼运气坐等收获。

他的这种信念就像魔咒,催眠着孩子以及全家人逐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弟弟经同学介绍伪造学历,进入到一个富人家庭做家教。

一家人仿佛看到了希望,不择手段,前赴后继地都来到富人家庭,过上了得意的寄居生活。

他们以为全家通力合作,就能改变家族命运。

然而,他们不过是从地下的蝼蚁,变成了寄生于豪宅的蟑螂。

他们的身份暴露后杀了富人,还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弟弟觉悟到,只有自己多挣钱才能变成真正的富人。

可是,那个把不劳而获当成人生信仰的父亲,在妻离子散之后仍旧寄居在富人的地下室里,做着毫无尊严的底层蝼蚁。

父亲的信念就像牢笼一样捆绑着孩子,难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而如果父母有正确健全的信念模式,对孩子就有正向引领和哺育的作用。

比如,《小欢喜》中的季杨杨,父亲身为高官,既不贪腐,也不傲慢。虽说有些爱面子,但对待妻子孩子,始终努力做到陪伴和关心,对人对事也真诚且有原则。父子关系僵化时,还能当着孩子同学和家长的面,谦卑地低下头道歉。

在父亲正向信念模式浸润下,季杨杨的性格也随和、谦逊又有教养。

父母,就是孩子的人格雕塑师。

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父母的一言一行。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在于送孩子去多昂贵的学校,请多有名气的老师,或是孜孜不倦的说教,而是藏在父母自身的信念系统里。

真正的教育,是陪孩子建立他的信念系统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父母拥有了高贵的灵魂,才能唤醒孩子高贵的灵魂。

我们与其总是关心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不如养肥自己这块孕育孩子成长的土壤。

底层信念就像人生的导航仪,不仅指引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走向,还影响着孩子生命的方程式。

我们唤醒孩子的部分,都出自于我们自身的底层信念。

孩子的问题,暴露了我们自身底层信念的问题。

我们需要静下心,去审视自己的底层信念系统。

如果我们持续去看,去做心理疗愈,去学习,我们会发现孩子呈现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底层信念对自己不接纳、不认同的部分。

从而才会设法调整自己的底层信念系统,改变和孩子沟通互动的方式。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

当我们反观自己的生命,把自身信念系统重新整改和翻新后,孩子的问题也将随之一一消除。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孩子,父母与你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目光多放在美好的事物上,经常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使自己的心灵被美的东西所陶冶,从内而外都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姿态。

我们积极乐观的处事方式和美好情绪,也都会不经意地在生活中流露出来,使孩子耳濡目染,变得积极、自信和阳光。

但父母也有自己人格底色中的“阴暗面”,也有自己人生做不到的遗憾。所以,你需要培养孩子用“成熟的视角”来看待父母。

父母不是孩子永远的神,做不到永远给养孩子,孩子需要自己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

父母的人格底色,是孩子出生的土壤。

但他永远有自己人生的主动权,真正决定孩子信念系统的,是孩子对万事万物的“反馈模式”,经由他内在的反馈,最后的结果才种到他心里。

父母想要陪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必定能够成为那样的人,并且积极地朝着他自己的人生目标靠拢。

当“父母”与“孩子”的角色,都是独立且滋养的,孩子才会茁壮成长起来。

甚至,孩子无需父母过多的教导,便可以主动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需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而孩子也是。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陪孩子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正确积极的信念系统。

如此,才能赋予孩子成长和飞翔的根和翅膀。

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能做孩子的“好教练”,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策划 | 艾米

编辑 | 鱼甜

主播 | 有声书主播,喜马拉雅搜索:主播宁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