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缅甸的冷知识
1.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缅甸总被大伙习惯性视为小国。事实上,缅甸的国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千米,为东南亚第二大国。换句话说,这一面积相当于国内甘肃省(45.44万平方千米)与陕西省(20.56万平方千米)面积之和。
2.对于不少人来说,最大城市仰光似乎一直是缅甸的首都。尤其是对于喜欢旅游的国人而言,仰光大金塔更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地。然而就在2005年11月,缅甸当局出人意料地宣布:彬马那更名内比都并作为缅甸新都。
3.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统计,全国有42个民族,135支系。主要民族有缅族、吉仁族、挥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等八大族。在这其中,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约占全过国入口的70%。
4.早在2000年前,印度人就与缅甸产生商业联系。印度文化、婆罗门教随之进入缅甸。到了印度阿育王时代(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人缅甸,此后缅甸王朝虽几经变迁,但一直信奉佛教。
5.藤球是缅甸的传统体育项目,所需场地小,易于开展,在全国较为普及。作为体育运动的藤球,由劈成细条的藤晒干后编制而成,重约100克,周长约32厘米,球面呈金黄色。从形式上看,藤球是一项融合了足球与网球的集体运动。比赛时每一组3个人,除了手,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触球。
6.缅甸是佛教国家,缅甸男子一生中都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不限。7.缅甸男子也穿裙子“罗衣”。而这也是缅甸的传统服饰,不论男女都下身穿筒裙,男子的筒裙一般会在腰际结成一个花球,女子则将筒裙的左右裙端扭成带状,互相结住。
8.缅甸女子以“黄”为美,这是因为缅甸的气候常年炎热,炽烈的阳光很容易灼伤皮肤。人们常在脸上涂着黄色粉末。那种黄色粉末是用黄香楝树制成的,缅甸特有的天然防晒霜,缅语的发音为“特纳卡”。
9.缅甸女性都会头顶箩筐等重物,你去缅甸各地都能看到头顶各种装物的箩筐,她们都是在卖东西。
10.缅甸人没有姓,基本上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
11.缅甸人以右为贵,左为贱,右为大,左为小,所以缅甸人有“男右女左”的习俗。女人不能枕着男人的胳膊睡,否则男人就会失去“神力”。
12.缅甸人国石是红宝石,并不是我们熟知的翡翠。
13.别看现在缅甸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缅甸历史上曾经是雄贯中南半岛的国家,甚至一度灭了泰国,使柬埔寨等国臣服。
14.缅甸盛产各种宝石,尤其是玉石,只可惜,缅甸的宝石采掘工人,却挣不到多少钱。
15.缅甸背部有个长脖子民族,女性从5岁开始都要套铜圈,一年加一个,最后脖子被拉得老长老长。
16.在缅甸旅行,少不了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脱鞋。虽然在东南亚多数国家,进入佛教寺庙或当地人家脱鞋相当普遍,不过缅甸对“赤足”的要求更为严格。即使是佛塔的室外平台,或是近距离观赏露天的佛像,光脚是最起码的尊重,穿袜子都不行,甚至不能露着肩膀和大腿,即使是夏日地板上的温度达四十度,你只能选择忍耐或放弃参观。
17.游览缅甸的景区,佛塔是绕不开的一个主题。佛教从发源地印度半岛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相近的缅甸最先受到佛法的浸润。没人知道缅甸到底有多少座佛塔,但光是蒲甘平原上就超过了四千座,只参观著名的三十多座也要花三天时间。缅甸的佛塔还在持续增加中,金箔贴面是一种趋势,比如仰光的大金塔。
18.缅甸有许许多多奇怪的景点,比如卑谬戴眼镜的佛像,毛淡棉睁眼睡佛,以及波地塔通世界上最高的立佛,但最为奇怪的就是吉谛瑜山。其实它的另一个名字“大金石”更为写实,毕竟这座山的主要看头就是个石头,但这块悬崖边岌岌可危的石头因被传说藏有佛陀的头发才永远处在平衡中而成为朝圣之地。千百年来,石头顶上不但建有佛塔,石头本身也被贴满了金叶子。
19.到缅甸旅游,已经可以在网上申请电子签,电子签适用从仰光、曼德勒、内比都三座城市的国际机场和泰缅边境的大其力、渺瓦底、高当三个陆路口岸入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要求的出入境在航空和陆路选择上保持一致(即飞机入飞机出,陆路进陆路出)的要求已经取消,但陆路出入境除了需要注意政策的随时变化外,还要留意边境两边对落地签的条件要求。
20.从地图上看云南与缅甸为邻,从云南入缅甸可能比较省事,这其实是个误会。从昆明到缅甸三大机场、芒市到曼德勒都有直飞航班,但从陆路出入境就没那么便利了。除了处于灰色地带的边境一日游外,理论上可以从瑞丽出境到缅甸的曼德勒,但必须找当地旅行社办理手续,并等待合适时机由导游随同专车送至曼德勒,能否成行受时局影响较大。瑞丽至曼德勒之间的路途不但没法随意游览,安全风险也不少。
21.缅甸的中国华人很多,中餐厅数量也非常多,在曼哈顿和仰光这样的大城市,完全不用担心吃不惯缅甸当地的菜。
22.左手洗腚右手吃饭,这是缅甸人的风俗习惯,街边小吃基本上都是用手抓,卫生很差,不建议品尝。
23.缅甸人吃饭很喜欢喝汤,几乎餐餐都有汤,他们认为汤很有营养而且不腻又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