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1326号:淮海大楼85岁了
这是《外滩以西》发布的第508篇文章
1918年出版的上海地图显示,霞飞路北、善钟路东,两条小河浜断了头,再东一些,杜美路已经很气派,今天巨富长中心三角地“杜美广场”(田汉塑像)北面大写着“哥伦比亚乡下总会”,对,这就是后来迁徙到大西路(如今延安西路)的那一家,在沪美侨多了,找一个更大的郊区地皮玩得更“撒鞥”,嗨,High。
路修得越来越向西,“豆腐干”越来越多,杜美路西南侧出现了格罗希路和麦阳路,如今的延庆路和华亭路。筑路建屋过程中,路权第一位,于是路边最先设置的,是巡捕房,宝建路捕房后来改名称,福煦路警察局,再后来,徐汇区公安局,最后办公房拆掉了起高楼,还好,巡捕公寓(也被叫做警察局家属楼)还在。
请注意上图左侧,一个跌落式、现代式公寓大厦露出了一些面目,那就是今日主角,大腕,今年85岁,之前叫过Empire Mansions,恩派亚大厦,其实照直了翻:帝国大厦,和纽约那个全世界人都知道的帝国大厦没法比,如今叫淮海大楼。
还在霞飞路路南一侧,老照片里右侧的变电站还在哦,卡在宝庆路1号和宝庆路3号之间,电力设施建筑物,老模样也少见的。下图,常熟路到底、淮海中路,那时,瑞华公寓(原赛华公寓)已在,建成不久,恩派亚大厦的设计构思在中国建筑师黄元吉的脑海里,他试图在一个大型建筑物上表达他的/政/治/理/想。
我们寻找85岁的淮海大楼早年英姿。
恩派亚公寓 刊登于1935年《中国建筑》
发布:Cities in old days 2010年5月10日 Flickr
摄影:Jack Birns,1948年
链接点进去看看
[增补版]Jack Brins记录下1947-1949年的上海看似平静的街道图景
来源:virtualshanghai
恩派亚公寓 刊登于1935年《中国建筑》
摄影:Jack Birns,1948年
当地人也直呼淮海大楼为“永隆”,有老土地说,小时候,在永隆食品商店买一根棒冰再转到隔壁的新华书店翻小人书,记忆深刻;时髦的、上点岁数的女生会轻声叫“美美百货”,淮海大楼底商和原网球场改成的商场曾是上海第一家奢侈品买手店。
美美百货离开此地后,慢慢地来了银行、理发店,而今那里有个老字号“乔家栅”,他们在做一种新的商业尝试,如卖咖啡;我喜欢她家的“蟹壳黄”,现做现卖。
摄影:John Meckley 2007年10月28日 Flickr
如今从内庭原网球场看不全建筑的大而阔,美美百货时代,网球场变成了百货店的一部分商场,那个带透天玻璃的“盒子”如今是一家大证券公司的分部,每天工作日的中午,从常熟路、延庆路口的总部踱步过来吃内部食堂的证券精英们还不忘随口吐一些专业名词,有时候跟着旁边走一段路,也涨姿势。同样,这个老公寓,我们也发现85年前,建筑师黄元吉有宏大的设计思想。
转摘Flickr两段评论,上面那段话所透露的信息,第一次听说,建筑语汇和建筑师的立场和见解很密切,但此建筑不是/政/治/建筑物哦。
下面这段话是曾住在武康大楼的俄罗斯汉学家张霞小姐写的,有趣的大楼比较,这点我也感同身受,话说1990年代,我曾采访中国著名集邮家刘广实先生,进了淮海大楼就觉得很奇怪,这么长的通道啊,让我想起如此建筑设计是1980年代上海推广过的做法,集体宿舍既视感,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擦肩而过,听力好的话,从第一间房间可以听到最后一间房间,蒙太奇。在新公房遍地开花的年代,高层建筑就会采用长走廊,如中山西路、武宁路口西部大楼,武定西路的海影大楼,曲阳新村、田林新村都有类似大楼。
TA的设计来源可以说是火车车厢和60厘米走道宽度,我记得看过一部建筑记录片介绍包豪斯大师,他提出参考火车走道宽度,算计出人类住宅最经济尺寸。 进了刘广实家以后,房间布局也感觉奇怪,前后隔断后,背部是没有光线的,内阳台是整个房间里最亮的地方,但那下面是川流不息的大马路。
摄影:maurice_yeung 2019年4月20日 ins
上海近代史专家潘翎小姐的观点也是第一次看到,潘小姐来自潘荣记(营造)家族,潘荣记跟着法商营造公司建造了毕卡第公寓。
近代哲匠錄之黄元吉
Huang, Y.C/Wong, Y.C.
1902(1901?)-?上海 人
——“本埠霞飞路吕班路一段四明银行新建四明里房屋,凯泰公司黄元吉设计”,《时事新报》,1930.12.5 ——“黄元吉建筑师设计之善钟路公寓新屋绘图”,《申报》,1934.2.27 ——“Y.C. Huang Architect,” The China Builder, Vol. 1, no. 5, Aug. 1930照片来源:《中国建筑》1卷1期,1933.7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育才公学普通科,(上海)南洋路矿学校土木科毕业 1920-1922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绘图员1922-1924//(上海)东南建筑公司 副建筑师1924-1929//(上海)凯泰建筑公司 建筑师1929- //(上海)凯泰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师兼经理(合办人:杨锡镠、钟铭玉)
1932.10 经杨锡镠、董大酉 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1.2 实业部登记(土木科)中国工程学会仲会员(建筑,1930)中国工程师学会正会员(建筑,1934-1937)1948上海市工务局注册,甲等,189号上海市建筑技师公会会员1951.9-1952.5(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 建筑师1950 中国建筑师学会登记会员、理事
——上海霞飞路吕班路四明里市房(1930) ——上海愚园路四明别墅(《中国建筑》1卷3期,1933.9) ——上海霞飞路恩派亚大厦(《中国建筑》3卷4期,1935) ——上海海格路厉氏大厦(1935) ——上海安凯第商场(1935) ——其他见“凯泰建筑师事务所”
我们用红色标注出黄元吉简历,1924年-1929年,他在过养默创办的东南建筑公司担任副建筑师,此公司算是中国人开设的第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制),精英荟萃,多海归。
链接点进去看看
(1)永福路上 过养默旧居里听1921年三个中国建筑师合伙人的故事
(2)“扎”在永福路的三位近代著名建筑师自宅 过养默女儿冀望父亲的灵魂再回到旧居菜根书屋
俄罗斯汉学家张霞在2007年美美百货撤柜以后,进到楼背后拍摄到淮海大楼,满目伤痕,还好,2009年迎接世博会,国家花了大钱整修淮海大楼,沿街的房子就这点好,常被惦记,门面=脸面。10年过去了,今年夏天,大楼又一次包裹起来,大修,隔壁的瑞华公寓也享受到了10年大修待遇。不久之后,两栋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会给上海历史风貌区赢得更多的喝彩。
淮海大楼的1935-1949年,老住(租)户有名单,多是社会中层,没事迹,我们之前花过一些力气查找瑞华公寓老住(租)户,跳进眼帘,一亮的,很少。
链接点进去看看
麦小姐的故事之16:1928年建造的瑞华公寓里那些外国人以及开发商林先生传说和考证
淮海大楼的1950至1965年,又一个15年,次新房,淮海大楼和北边的瑞华公寓半围合着常熟路(淮海中路-延庆路),瑞华里住的是市委市府机关干部(主要是宣传部干部)、淮海大楼多出版社和社科院研究员,知识分子扎堆。
1966年至1980年,第三个15年,1981年至1995年,第四个15年,这期间,淮海大楼被惦记多了,加层,美美百货......,房地产交易也在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被上海人了解熟悉,先下手为强,2000年,老公寓单价在6000元/㎡,当然,还有一种产证叫售后公房。
摄影:Shaven Green 2010年10月9日 Flickr
最高的那个空中花园大平层成为此地独一无二的瞭望所,据说曾有人开高价买,房东摆手笑而拒绝,他家的窗户和楼下不一样的,隔音、全景式。有次,我带队在此地Citywalk,队伍中的一位外商办事处朋友说起,此套大平层当年是经过本市最高层面的斡旋才成交的,买家为外籍华裔老上海人,对上海引进外资有突出贡献。
摄影:F Thomas 2009年8月31日 Flickr
摄影:FAKE GOODS 2013年5月15日 Flickr
淮海大楼建造至今,已满85年,老建筑筋骨还是很硬朗的,年过半百的时候,肩上加了担子(加层),且不说跌落式造型遭破坏,在相邻建筑关系上也随之改变,采光问题陡然出现。
1994年,因为华亭路口建造地铁站,拆除了两栋沿街英式花园洋房,等地铁站建造完成,“集现代丰富建筑词汇于一身”的永隆大厦和淮海大楼勾联在一起(此定义来自《上海建设: 1991-1995》第356頁)。
85岁的淮海大楼,也在同一年,其底商接待了来自香港的美美百货,1994年至2007年,上海人看清奢侈品的定价,大概也来自此地,美美=奢侈。
摄影:邬立强
我们没有见到美美百货最初的那些日子,后来住在附近就了解得多一些。2004年的时候,不知道家里领导买了一个什么东西,店家还送了一个10周年纪念杯,现在,家里领导还用来喝水。
《一个人的淮海路》的作者顾惟颖用了“转角的女王”来概括淮海大楼“美美百货”,很长时间,人们忘记淮海大楼名字,统统说:哦,美美百货呀。下图女生,她是这个“转角的女王”的缔造者。
1994年,Maison Mode创始人黄卿美应该不是突发奇想地选择了这个老公寓底商开设奢侈品买手店,回顾1990年代的上海地产开发史,徐汇、静安、长宁等地引进的港、澳、台大开发商多少有些老上海情结,何东家族的后代何鸿燊、永安郭家后代郭志楷、林百欣后代林明珠还有李嘉诚、周亦卿、金如新等,这些都在西区优质地段已开发和正准备开发住宅和办公楼,美美百货是来做豪宅配套服务的,大房东顺便将淮海大楼内庭网球场一并改造,为美美百货提供了5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记得地下室咖啡馆很安静,且有全上海最隐蔽的银行分理处。
那天路过淮海中路、华亭路口,路口的东方书报亭没了踪影,我记得十多年前,这个报亭,是一对中年夫妻每天打理,男的很斯文,戴一副眼镜,女的很文弱,有时候,他们身边会出现一个女孩子,应该是他家闺女,撒娇着,但她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蛮可惜的。我那时候买杂志就专门跑到他家摊头买,也算一种支持。现在他们赖以为生的报亭消失,也不知道他们近况如何,祝愿一家三口幸福安康。
上海街头的书报亭曾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淮海大楼门口的那个书报摊可算是市口非常好,2003年,报刊杂志的黄金年头,书报摊主和洪荒有段一段故事,摊主,人称老于头,我记忆中,老于头戴一副阔边黑眼镜,敦实的身胚。
“看起来并不美”(网名)将事情还原了一下:
这个叫“看起来并不美”的BBS帖主和老于头熟悉,他写道:我家住上海淮海路与华亭路相交处,对面是上海时尚地标之一“美美百货”,里面衣价, 我总以为是标错小数点。商场的拐角,面对准海路、宝庆路、常熟路开阔的交界处, 有一处报摊,蜗缩在大楼出口处,不甚起眼,却颇有小名。摊主人称“老于头”,对所售几近“洁癖”,只认品位不认钱。后来得知,老于头就住在这幢大楼里,只知他爸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影人。
后来没有了老于头的报摊头了,淮海大楼的住户结构,也变化很大,有次听门房,我认识的门卫阿姨说起,现在楼里面外国人多。
老于头独居,被邻居发现好几天未下楼取牛奶,好心的邻居就通知社区民警,破门而入,冰凉了。
85年,弹指一挥间,有人注意过那些个圆窗户吗?
最近有机会进去看了一套房子,原来,原来,原来,哈哈哈,这可能是上海最豪华的盥洗室,面向淮海中路的,正朝南哦。前不久,我跟朋友去武康大楼“最美的书房”,书房主人也得意地说,卫生间窗户朝南,风景最佳。
artdecoshanghai 2015年2月16日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