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能帮七类人治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师 徐晓宇
叶酸是B族维生素中的一种,因其在绿叶中含量丰富而得名,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普通人叶酸摄入不足或缺乏,可增加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抑郁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孕产妇叶酸缺乏,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孤独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存在叶酸摄入不足或缺乏的人应及时有效地补充。
2020年《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推荐,补充叶酸的最好措施是平衡膳食,绿叶蔬菜、豆制品、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等是叶酸的良好食物来源;叶酸缺乏的高危人群与部分特殊人群,则需要通过服用补充剂或强化食品等措施来补充。以下是叶酸缺乏的高危人群:
1.备孕、妊娠期妇女。建议女性从孕前至少3个月或可能已怀孕时便开始,每日补充叶酸0.4~0.8毫克,直至怀孕满3个月。也就是说,从备孕到怀孕,差不多要吃半年时间的叶酸。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量少、备孕时间短的女性,也可在咨询相关医生或药师后酌情增加补充剂量或延长增补时间。夫妻一方患有神经管缺陷或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妇女,需进一步增加补充剂量、延长补充时间。
2.哺乳期妇女。国际妇产科联盟的建议比国内建议更为严格,他们倡导整个孕期及产后3个月都要补充,推荐哺乳期妇女必要时可每天增补叶酸0.4毫克。
3.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为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推荐补充叶酸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体剂量应咨询专科医生。
4.叶酸缺乏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因此,合并叶酸缺乏的此类患者,推荐进行叶酸补充。但若患者并无叶酸缺乏证据,不推荐长期持续服用。
5.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在应用抗抑郁药,尤其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的基础上,合理补充叶酸可提高治疗效果。
6.慢性肾脏病患者。叶酸可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患者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
7.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甲氨蝶呤广泛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首选。推荐服用小剂量甲氨蝶呤的患者每周补充叶酸5~10毫克,可以减少甲氨蝶呤相关肝损伤、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口腔溃疡的发生。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长期大剂量补充叶酸有可能产生健康风险,如增加某些癌症(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风险、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加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此,补充叶酸应根据个体情况,由专科医生做出评估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