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的初高中逆袭经验

这个问题(知乎网友提问,如何学习数学)勾起了我的回忆,当年在我县一中的学习经历,对于数理化的学习,此后一直是我的心结。我长期的对此问题耿耿于怀,当然对于这些理科的学习,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2001年时,我高一上完了。之后神经性耳聋休学,所以这个故事已经有二十年了。后面的信息,也有十几年了。所以,是老古董了。虽然这么说,很多东西应该是历久弥新的,不会随着历史而褪色。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特别笨。老师都说我太笨了。26个字母都背不下来。我那时心里也很难受,有一天我就在自己家门口反复的背诵26个字母。咦?竟然能够背诵下来了。这件事我现在还记得,因为这个事情也给我启发,好多时候,我们其实并非无能,而是需要发现,原来我并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笨,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到。
后来,由于我大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妈妈也给我讲过一些我大哥怎么学习的事情,主要是关于如何背诵和记忆方面的。后来小学到初中、高一(高一之后神经性耳聋等等,基本上算是没有继续上学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
我的数学兴趣启蒙   
给我数学启蒙的是我大哥。小学一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好。计算有时也有错误。那时我大哥给我讲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道思考题。这种类型的思考题,老师从来没有讲过。而我当时也非常惊讶和吃惊。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个问题这么难,怎么可能会有答案?我不信,我不信!但是我大哥给我的讲解,令我折服。这件事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我大哥对我说,你整天那么早就睡觉,真是无所事事啊。来,做题!当时有数学课外活动读本,我大哥给我讲解了一道题,他给我讲了很久,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终于听明白了。当时我大哥还半开玩笑的说,他长大了可不愿意当老师,给我讲解问题太费劲了。嗯。。。主要还是嫌我太笨了,要这么久才搞懂。
这样以后,我大哥就没有给我讲过问题了。之后,都是我自己去看书、学习、解题。
这样的好处是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遇到比较难的数学问题,已经可以独立且较为轻松的解出来了。小学二年级一直到小学六年级都有这种数学课外活动读本,我也一直坚持学习和做题。这时的我,经常沉浸在解题的快乐之中,乐此不疲。
当时对于数学课外活动读本上的习题,有的数学老师还觉得这些题目很难,我们学生中应该没有人能够做出。事实上对于这些问题,已经能够做到比较容易的解出了。
对于数学的解题能力,是在这样长期的解决比较有难度的问题中锻炼出来的。而对于解题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这样对于智力的发展都是很有利的。而且在初三,高中阶段,解题能力强,学习才能轻松、游刃有余。
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并且认真思考体会,哪些东西是能够拉开学习成绩差距的东西,要在这里用功钻研。比如化学,到了初三后期,也就是接近中考,会出现新的题型。不是以前常见的填空题,选择题,而是新的实验题等新的题型。要及时留意这种变化,实验题等新的题型,这是重点难点所在,是拉开成绩差距的地方所在,要在这种新的题型上,多下功夫,多钻研多花时间。这个错误我在高一后期学习化学时,又犯了一次。还是忽略了这些实验题等题型。所以,再次化学的学习成绩差。嗯,从刚一开始遇见化学,化学就一直是我的弱科。
当时我上初三时,我大哥给我邮寄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考题,一本是历年各省中考化学题。因为我大哥当时在上大学二年级,对中考数学自然生疏,所以数学考题买的不好,都是很一般的题,学校老师的考卷中,这类题都很一般。不是难点所在。所以,第二本化学考题我也一概忽略了。这本书(历年各省中考化学题)当时并未引起我的重视,我没有做这里的题。 中考结束时,放暑假,我大哥看我还在复习学校的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对我说,我这样复习学校的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是低效的学习方法,那本历年各省中考化学题,才是真正值得做的,这里的题型,和高考的题型都是一样的,适应了这些题型,也就适应了高考化学的题型(比如实验题等题型)。我这时开始做这本书的题,发现确实如他所说。
所以这里推荐的就是数理化的历年各省高考题。课外资料,做课外习题,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对于课外资料的选择,要注意难易适中。最好是有详细的解答过程的课外资料。对于解题过程有详实的解析,这是最好的课外资料。题目要有足够的难度。但是又不能过难。当时我在高一,经过一段儿时间的经历,我的总结和反思是,我所选择的参考书资料不够好。导致学习成绩距离最好的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的开阔视野。那么,哪些参考书比较好呢?我当时发现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个系列的比较好。题目的难度是足够的,一般高考题都是足以通过解题锻炼创造性的思维,灵活的思维。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所在。
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如何培养解题能力
课后复习就是尝试回忆,复习背诵知识点,对于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的再次温习。对于难懂的问题的再次钻研。
初三时我最重要的经验是,要做课后复习。
当时由于初二时期,我因为有心理问题的困扰,影响了学习,所以,我的学习底子已经有了不少的亏欠。初三上学期对于数理化的学习开始不适应(心理问题还有病根,初三一开始也没跟上)。当时我也想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可是无论如何努力,效果总是不理想。当时的我在想,怎么提高学习成绩,一定是有秘密的。
大约是初三后期,这是我从我大姑家的一本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书里面找到的。这本书里有很多东西,但是我感觉都不实用。不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课后复习这一部分,我感觉比较实用。看到了课后复习大法之后,我感觉如获至宝。当时我考虑,我在初三上学期,只是注重政治、历史这些文科的课后背诵。我如果把这个方法用到数理化的学习上去,这样岂不是就会大有改观吗?
果然如我所料,我开始课后复习之后,数理化英的学习成绩非常明显且稳定的提高了。这就是学习实践证明这样做是非常有效果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生生涯中,也是经常出现。我做了什么样的改进之后,学习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这种改进的学习方法,是经过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而且一用就灵。英语,语文,政治,历史,等等文科类的,课后复习自然是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由于有了课后复习,这样就多了很多继续深入研究,思考钻研的机会。特别是初三后期,数理化一般都是比较难的。课后复习就增加了思考这些问题的机会,所以效果好。
我们有的老师和同学认为,以前没有遇到过某个问题,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解出这个问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有能力。这种思想,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这一点也是反复出现的,就是老师说的不完全对,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辨别能力,慢慢培养这种能力。靠自己的独立思辨,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的学习生涯的经验是,过于老实的听老师的话,常常学习成绩就下降了。按照自己构想的思路来,则时常学习成绩开始好转。)
还有的人认为只有文科是需要记忆的,理科是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你靠记忆力算什么本事?经过我多年的摸索,以上这些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
高一时有一次我看到了我大哥的老物理书。我看到它讲到了对于物理解题,除了要多做题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对做过的题多复习(尤其是比较难的问题,或自己虽然做出来了,但是比较费劲的题),多总结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这样同样会提高解题能力。我如法炮制,果然在高中那种很多人都比我成绩好的激烈竞争中,学习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再一次实践证明此方法效果明显。但是数学那一次老师让全班所有人都买了那本数学课外参考书(即《龙门辅导双色笔记》),老师上课就讲这本参考书的题。结果,我的数学成绩月考反而不好。这是由于没有复习总结的缘故。很多比较难的数学题,当时你以为会了,但是没有做到时常复习总结解题思想、解题规律(在背诵和记忆的过程中,也是培养解题的感觉的过程,同样是对解题能力的锻炼),结果以后再考,还是无法解出这些问题。这是在高一的数学月考中反复验证过的事情了。后来我在留心查阅研究各种解题方法的文章和资料时,都证明了上面的经验。即使是大数学家,也同样靠复习总结规律,来进一步的提高解题能力。可见复习在数理化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不仅要靠解题能力,理解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对于很多数学难题,可以直接看,直接理解。光靠自己的独立思考,确实是无法解出某些数学难题的。这就是数理化同样需要背诵能力,而且需要的背诵量比文科更大。
另一方面,数理化确实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味的看题,背题是学不好的。必须经常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解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不要一味的搞题海战术,一味的大量做题。那样很傻,这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已,意义不大却徒然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要做有高质量的难题。(这些都是我当年在高一犯过的错误)
是的,对于解题能力的训练,这个问题是辩证的,不可以偏执于任何一面。
另一方面,做适度数量的练习题又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做到熟练快速的解题,这是初三和高中必须的,如果不能快速的解题,考试时就常常时间不够用了。这种熟练快速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在高一时,我听说某个成绩好的学生,做题速度非常快,答起考卷来,速度嗖嗖的。于是我开始想象要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在课后复习时,就有意识的再次练习数学题。果然我想象的这个办法是有效的。
预习的重要作用
高一时一次在宿舍,听一个同学说我们学校经常考第一的那小子,在初中他们是同学。他经常的学习方法是开学之前先把数理化的课本看完,然后上课不听讲,自己做题。我听了之后,也如法炮制,高一的寒假也如此操作。先把物理的课本看完了,然后我想了想,觉得这样显然不够,就开始提前做题,就用学校平时用的物理习题集(《名师思维》物理分册)。在刚一开始老师讲课,由于老师讲的内容比较浅,我也不听课了,开始做题。这种提前预习的方法,果然是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时我又找到了改进学习方法带来的快乐,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又开始显著提高。
我的物理成绩本来不错,用了这个方法,考试成绩就更好了。这时,我的耳朵已经开始有些听不清了。但是当时糊涂,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是病,是神经性耳聋。尽管如此,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好到什么程度?我们经常换桌,有时我的临桌,是那个数理化成绩很好,班上排名前三的学生,当时我经常向他请教物理问题,那时我已能发现他解题思路中的错误,可见这种预习的方法效果之好,原来我的解题能力竟然可以有如此明显的提升。
现在我们来分析,为什么这种方法是如此的经典有效?预习相当于增强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自己的进度踩在了老师的前面,老师还没有讲这部分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和做题了。这相当于增加了自己独立思考和钻研的机会。而如果没有提前预习,由于高中阶段学习难度比初中时有明显的上升,正常阶段做题,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学习就比较吃力。很可能有的地方没有搞懂。这样只能课后复习时继续钻研,这样的学习一直进行下去,学习就很被动,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很多地方没有搞明白。然后学校的学习进度又开始讲很多新的课程了。这样在非常强调循序渐渐、按部就班的数理化学习中,日积月累就会欠下很多学习债务。后面越学习越被动。这是我在高一上半年时期,自己切身明显的学习感受。而提前预习,就是最好的逆袭手段,通过预习增加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机会,因而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
开阔视野的重要作用
据我妈说,我大哥上初中时,经常去城里面转,《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语数外》等杂志资料就是他去城里转时买到的。我在无意中看过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语数外等杂志。对于提高初三的物理成绩非常关键。(可惜,这些杂志,家里存留的太少,我也只是看了几页物理而已,真的只是看了几页资料而已,但是这对于初三的物理,电路部分,已经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初中时学习过围棋,我大哥看电视,他总是习惯经常换台,结果就发现有两个电视台,在某个时段,有围棋节目讲解。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留心,开阔视野,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见识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比如我们看电视,就要想办法,看看哪些电视台有有用的电视节目。有学习价值的电视节目。
在这个观念的启发下,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使用知乎或今日头条搜索有用的信息,但是更要取消关注无用的信息。知乎和今日头条,都有屏蔽信息这个功能,还可以屏蔽掉有关的关键词。这是很好的功能。比如我曾经认为学习历史知识有用,结果今日头条、知乎等总是推送相关信息,我刷手机,刷知乎,刷今日头条等,经常不知不觉的就会推送给我这类信息,我就会入迷的去看。由于这些信息暂时对我无用,就要设置关键词,屏蔽掉这些无用信息。
我曾经耳聋休学两年,在家里呆着。后面不知是什么时候,大哥说你这两年把高中的课程都学习过了吧?我当时恍然大悟,原来可以如此。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过啊,我也没有想到这么做,如果我当时知道,并且真正脚踏实地地实现了这个战略,这将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学习要讲究方法论
高一一开始时,当时我耳朵还没有出现问题,高一的年级主任包凤岭,通过学校大喇叭广播说,他非常喜欢读书,读书很广,这是大有益处的。学习方面,必须要讲究方法论。此外,他还经常组织我校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在学校大礼堂给我们讲学习方法的经验。
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在哪里,这位学校主任的观点,是真正的真知灼见。当年我大哥说,你这样努力的学习,如果能考到高中第一名,那真是天理难容了。这话虽然说得偏激,但也是真知灼见。当然,另一方面,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都是非常勤奋努力的,勤奋努力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只要做到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注意合理安排休息。
我也就受到了他的影响。因此注意广泛读书和讲究学习方法等方法论。当时我们高一发了一本《中学生学习方法》的书,我大哥看我不停的看这本书,就对我说,此书作者的水平也不高。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对我启发很大,之后我就看了更多的学习方法类书籍。期望能够找到真正的高手写的方法论著作。
在很多年之间,我都持续地犯了一个很愚蠢的错误。那就是过分的讲求方法论。(也是因为机缘没有继续上学和工作,没有环境的力量,极大的放大了这个愚蠢的错误)最重要的是实干。过分的讲究方法论,就没有了实干了。那样就是只有空谈了。
实干精神,理科和工科所必须的素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例如我当年买了很多的高中数学和物理、化学竞赛的书籍(高中全国竞赛,难度确实非常大),但是都没有怎么看完。甚至根本就没怎么去看。这是多么愚蠢的错误。当然这与自己没有进一步的上学以及其他原因等等都有关系。这就是没有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的下苦功夫。
这是理工科最需要的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  理工科学习的基本法门
对于艰深难懂的理工科知识,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勤奋刻苦的落实目标,这是钻研理工科知识的基本法门。
举个例子,看到农民数学家邓寿才的新闻,他多年研究数学的手稿摞起来都有一人多高。
这还不算多年来辗转搬家遗失的很多数学手稿。
看到此新闻后,我大受启发,从此学习那类艰深难懂的知识,我变得更加有耐心、更加从容,而且也更加得心应手起来。强大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力,就是在这种严格的训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比如数学家华罗庚,他在几年内发表了大量有分量的数学论文,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其他数学家,这就是一个高产的数学家。
凡事情脚踏实地的实干,知道了理论,方法论,知道了学习的策略,解题的策略这个容易,但是落实实施,实现学习策略这个难,考验的是一个人长期的专注能力,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有人会问,那这样做岂不是很累人啊?回答是,真的不累。这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会训练出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学习知识技能的速度,一开始是很慢,有一个困难时期,但坚持到后来就变得轻松自如起来。
在去年,有一次在我大哥家,我对我侄子说,你那里不是有一本小学生思维训练题吗?(大概是这一类的,我看了题目,确实都很难)应该把它全部坚持做完。可惜不能经常在孩子身边,这事估计孩子自己多半也就就此作罢了吧。如果孩子受到父母等的积极影响熏陶,多半会培养出比较杰出的数学才能。这些也是靠父母的教育和传承。那么,下一代多半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解题、解题,我高中时代的执念
关于如何解题的方法论,我读到过的最好的书是《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里面有些关于解题方法论的章节是我最为欣赏的。
这以后,还有一件事情是令我非常自豪的成就。
由于各种原因,我很早就已认为数学学习(以及上大学)是毫无用处的,早已不再重视数学的学习(小朋友们或在校学习的同学们读到这里不要误解,也认为上大学和学习数学没有用,这里只是为了真实、客观的记录,所以提到这些)
但是,如何提高解题能力?由于高中班上有的同学数理化成绩比我好很多,对此我一直不能释怀。怎么做才能有更强大的解题能力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
我在下围棋,做围棋上那些很有难度的死活问题时,就想到了用以前搜集的解题方法论,对于有些难度很大的围棋死活题,坚持独立思考解决,结果确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很多我过去以为无法独立解出的难题,都被我自己独立攻克了,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独立解出这些难题后,我非常激动,而且沉浸在解出难题带来的喜悦之中。
顽强的独立思考对于智力跃迁的重要作用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提到,每当卡尔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突破时,都是他在那次所遇到的困难面前不懈努力的成果。这种能力使得卡尔在学习上表现的非常轻松,几乎所有的数学题目,他都能非常轻松的做出解答。
卡尔那天解这道数学题时花了很多的精力,这也充分的表现了他身上那种超常的毅力。卡尔过去解题时,从来没有花这么长的时间,虽然那道题的确很难,但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给他的解题时间。解出这道题之后,卡尔的解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每一道数学题他都能用好几种方法做出解答。
我上初中时,那个初中中学,曾出过唐山市中考状元,当年他考了状元后,被专车接到唐山一中上学去了,唐山一中这个高中中学,比玉田一中的教学质量还要好。他为了钻研出一道数学题,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晚上12点,才解出了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对于很多数学难题,解不出来很正常。即使是数学家也会有很多难题解不出来,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如果还是没有思路,就不要继续思考了,那样其实是在磨洋工,只是在浪费时间和使自己的内心饱受挫折和煎熬罢了,完全可以直接看难题的答案。然后从难题的详细解答中,同样可以大有收获,锻炼自己的思维。数学的本质,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要靠大量的背诵和总结理解领悟能力,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悟性。并非完全是一个聪明人所有的难题他都能独立解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当年我也是持有这样的错误观念)
在适当的时候,坚持顽强的独立思考,直到独立解决难题。
当我们有了很多的解题方法论(也包括各种具体的数学解题技法)的积累之后,遇到难题,就可以开启这种模式。我的经验是,此时各种解题经验积累已经足够,遇到了真正的难题,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对学习方法、解题方法重新理解认识,重新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加以改造,此时我们内心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解题过程中,自然会灵感勃发,思如泉涌,解题思路源源不断,问题就有可能解决。如果实在还是无法解开难题,此时再看答案,也可以得到很多深刻的启示,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方法论模式,从实践上进一步升华自己的解题模型,解题理论。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您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的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