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早就预测到梁山泊最终的结局?只有五个人,所以他们的结局很好
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大,他的前途就有多大;一个人能看破几分,他得道就有几分。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梁山好汉们的结局,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些奉了朝廷之命跟随宋江先锋官在征讨方腊战斗中牺牲的梁山好汉们,自然是永垂不朽了。先死者为神。无论他们是怎么死的,战死的也好,病死的也罢,都已经魂登天界,荣升神仙之列去了。因为,他们再也不是草寇了,他们是为国家而死的。他们的英灵将被载入史册,赢得世人永远的敬仰和讴歌。
而那些活着的人呢?他们将要面临怎样的时局呢?
方腊是平定了,可他们就太平了吗?就可以封妻荫子了吗?非也。端坐朝堂的道君皇帝依然昏庸,奸臣蔡京、高俅、童贯之流依然猖獗,依然一手遮天。梁山好汉回到京城,依然不会有好下场。因为他们跟主政朝廷的蔡京、高俅、童贯之流有过节,有仇。高俅、童贯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这是国内的时局。
更重要的是国际时局。北方的大辽国要南下了。北宋朝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建国开始,在和大辽国交手的过程中就没有占到过便宜,而总是吃亏,一败再败,只好每年给人家钱,换取苟延残喘。如今,大辽国连苟延残喘的日子都不会再给北宋了,他们不再满足北宋的钱财,他们要将北宋从中原大地上抹去。宋徽宗连同他的太子钦宗将很快被俘,押往异域荒凉的五国城被蹂躏而死。中原大地将是一片狼藉。这显然是谁也挡不住的,梁山好汉也挡不住。所以,他们回到朝廷,即使不被奸臣害死,也不会有多少封妻荫子的好日子过了。
在这些人中,我以为结局最好的是鲁智深。因为他成佛了,“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他白日飞升,天性腾空了。鲁智深为什么能成佛呢?因为他对时局看得最破。
在梁山军队的历次作战中,你不能说鲁智深很积极,总是像李逵那样抢着当先锋,你也不能说鲁智深很消极,就像白日鼠白胜这号人从未见他有什么作战记录。鲁智深没有强烈的立功扬名的心思,他完全是任性而为,想出手时就出手,不想出手时就开溜,以至于在百二十回本中,经常看到鲁智深在战斗中神秘消失,比如“花和尚解脱缘缠井”,比如他后来莫名其妙地捉住了方腊等等。
任性而为,自然而然,这就是佛的禀赋。一个人显然不是生来就会有这种禀赋的,那是阅尽世事看透人生的一种彻悟。人,本该如此,只是由于太多的桎梏,人生才变得那么不自在,那么矫情,那么虚伪。
正是因为对人生对时局看得透彻,所以鲁智深才极力反对招安。他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早已看透,招安不是梁山众好汉的出路,梁山众好汉的出路是不如各自散去,各自须寻各自门。而他鲁智深是有门路可去的,那便是佛的世界。他对现实世界已经彻底绝望了。
当然,鲁智深也杀人,但是他杀的那些人都该死,比如镇关西郑屠、瓦罐寺里的那一僧一道,当时的法律杀不了他们,我佛只好派遣鲁智深下来替天行道了。
其次是燕青。
燕青虽在天罡星最末一位,却最是心机灵巧,乃极聪明之人也。
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燕青应该说非常卖力。他和柴进一起打入敌营,潜伏到方腊身边,和宋江里应外合。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但是,艺高人胆大,自始至终,燕青和柴进都潜伏得很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组织安排的任务。
燕青这么铤而走险是为了立一个大功劳,好为自己弄一套锦绣前程吗?非也。燕青是为了报答宋江和卢俊义的恩情,是为了成全兄弟之情,国家之义。
功成之后,燕青依然选择了身退,消失,隐居,如同战国时期的孙膑,在帮助齐国打败了魏国杀死庞涓之后,忽然不见,从赤松子游去了,如同“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后,便走向了迷茫的烟水,苍翠的群山。
燕青也是一个智者。他知道太多功高而身死的例子,比如韩信,比如彭越,比如英布。如今,他们若回到朝廷,也难免会是这个下场。所以,他要走,也劝卢俊义走。可惜,贪恋红尘的卢俊义舍不得走,燕青只好独自离去了。
燕青是隐居山林了吗?我看未必。卢俊义问他去哪,他说只在主公前后。燕青很可能隐居在闹市中了。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北宋的市民经济已经很发达。做一个寻常人家,隐藏其中,既舒服,又不易被人发觉。
有人说,燕青是和李师师一起隐居的。倘若如此,才子佳人,那就更美妙,更圆满了。
然后是李俊。
李俊原是江州一霸。在浔阳江上做了半世海盗,后来跟随宋江上了梁山,他是宋江的嫡系部队。
李俊在江湖上混得久了,阅历自然也十分丰富,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什么样的事没有遇到过。有多少经历,就有多少感悟,就有多少造化。李俊深刻明白“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的险恶法则。所以,在平定了方腊之乱,报答了宋江的知遇之恩兄弟之情后,他也毅然选择了离开。
更何况,他已经为自己找了个很好的去处:大海。我从水上来,还归水上去。李俊带着童威童猛先到榆柳庄找他当初在太湖结义的四个兄弟,然后乘船出海,到化外国去了。这一去,竟然别开生面,做了暹罗国国主,“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说了这话,却没有做到。而李俊做到了。
李俊这条混江龙,还真是人中之龙啊!
然后是武松。
武松的阅历也是极深的。他的大哥被人药死,他亲手杀死了大嫂这个淫妇,以及西门庆这个奸夫,然后就踏上了囚徒之路。他曾在监狱中收到施恩父子的恩惠,然后醉打蒋门神。他曾被张都监骗得好苦,苦大仇深,武松就一路杀了过来,身上沾满了血腥。
在大树十字坡的黑店里,武松被孙二娘打扮成了一个行者。从此,武松也算是我沙门中人物了。一入佛门,万事皆空,以槛外人的身份再去看这个俗世,这个红尘,一切都了悟了。
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不幸断了一臂,成了废人。一个残疾人眼中的世界,跟一个正常人眼中的世界全然不同吧。他更加体悟到,人生如梦,万事皆空,与其热闹,不如灭寂。
和鲁智深一样,武松也看透了这个时局,反对招安,对这个社会彻底绝望。和鲁智深不一样的是,鲁智深杀的人都该死,而他杀的人有的该死,有的却是误杀。尤其是在张都监家里,武松杀人杀红了眼,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理智了。虽然看透一切,鲁智深却始终怀着一副热心肠,而武松却是一双寒冷的目光。所以,武松的境界要比鲁智深差了一截。
武松最后在杭州六和塔寺修行,一直活到八十岁,寿终正寝。这是武松的造化。
还有阮小七。
阮小七本来还有两个哥哥,阮小二,阮小五,他们合称阮氏三雄。他们都是石碣村的渔民,后来在吴用的鼓动下,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
阮氏三雄都是晁盖的嫡系,不被宋江看好。在晁盖死后,他们就没有了依靠,属于坐冷板凳的货色。宋江也不怎么搭理他们。阮小七对宋江也没有什么好感。所以,极力反对招安的人,有他;偷换御酒,破坏宋江招安大计的人,是他;最后穿上方腊的黄袍嬉戏玩耍让宋江很难堪的人,是他。
自从晁盖死后,阮小七一直很失意,很无趣。渐渐地,那颗心也就冷。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他的两个哥哥又战死了,这又让他万念俱灰,将那世情看得越来越淡。
于是,从江南凯旋而回的他,先是当了几天朝廷封的官,然后索性挂印而去,回到石碣村继续打渔了。
京剧中有一个剧目叫《打渔杀家》,很是出名。据说,剧中那个叫萧恩的,就是阮小七的化名。看来,阮小七活得很健朗,也很长寿。这是他的造化。
剩下的那些贪恋红尘,眷恋官场的人,下场几乎都很可悲了。有被朝廷杀死的,有悲痛欲绝上吊自杀的,有继续为朝廷效力,最后鞠躬尽瘁的,有在达官贵人府中做闲人,身为形役的。
他们正是因为看不破,舍不得,所以才继续辛苦地活着,痛苦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