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人文:大成国记忆(五)——官府的白石山岁月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清王朝开启了亡国之路,风雨飘摇中,时代划分,晚清开始了;就中国历史而言,则开启了近代史的划分,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走到末途之境,新的社会制度变革,开始萌芽。
不平等条约下的战争赔款,被清政府转嫁于劳动人民,外国工业产品的冲击,多地自然灾连年不断。社会的动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阶级矛盾的加速分化,农民失地,小手工业者破产,基层人民无以为生,生活苦不堪言,民间的各种抗争也就慢慢出现,增多了。
在各种天灾人祸,历史条件之下,这种这种反抗,全国各地出现很多,在两广地区,尤为激烈突出。影响最大的,就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桂平金田竖旗,并一路向北到南京;还有两广地区天地会组织建立的大成国﹑升平天国﹑延陵国等短期政权;除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拉起几十人就占一方,占一处与官府,与地主为敌。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苦难场景之一,卖儿卖女,鸦片馆
太平天国之后,在广西出现影响最大的反清朝的武装,那就是大成国了。1855年,陈开,李文茂在广东佛山起事,后到广西攻占浔州府桂平城,在此建立政权,号称大成国。
大成国建国后,封五王,并联合桂平周边各地原有的反清武装,如罗秀姚新昌,麻垌陈成焕,梁大眼,下湾李单眼,大洋谢四,吴安生,贵县(贵港)黄鼎凤,覃塘覃亚税,容县范亚音,等等几十股武装,一时锋芒四露,然后趁势四向扩土。
李文茂率部北进,最北到怀远(现三江县),贵州界附近;梁培友部则向东进击,攻下梧州,影响到肇庆等地;区阿润,梁大昌部则向西发展,占下永淳,横州,南宁,隆安,直逼百色;陈开部则向南开拓了北流,岑溪,灵山等地。
可以说半个广西都受到了大成国的影响。那作为大成国政权中心的浔州府四县,更是牢牢的被控制在大成国政权手里。
1855年八月陈开攻陷桂平城时,时任浔州知府刘体舒,现任知县李庆福,卸任知县舒桦被俘杀;之后,大成国军四出攻城,也就几个月时间,攻破平南县城,知县李载文阵亡;攻陷贵县(现贵港),知县李嘉年避走;攻占武宣县城,知县茅本蕙被擒杀。
由此,整个浔州成为大成国的势力范围。桂平县成为大成国都城,改叫秀京,陈开王府所在;武宣县成为李文茂的封王之地,改叫文兴;平南县为梁培友守卫之处,改叫武城;后加入的黄鼎凤则在贵县为王,改叫怀城。他们占了浔州四县,那对于清政府来说,就少了浔州四县这个区域。
四县的府县一级最高长官,仅贵县知县李嘉年生还,浔州这个行政区域基本由大成国把控了,那清政府有没有重新任命设置这四县官员呢?任命的新官员又在哪里办公,又如何行使权利的呢?
按地方志记载,虽然浔州四县为大成国所占据,但这期间,清政府还是任命了四地知县维持对四县的官方管制,名义上并没有放弃对这四地的管辖。
桂平,在咸丰五年时任德庆人李元祥为桂平知县,但也是当年,又任嘉应州人张葆光为知县,并一直到同治年;武宣,在咸丰五年,六年,十一年,经历了三任知县;平南,在咸丰七,八,九,十,十一年换了五任知县;贵县,就特殊了,没有看到更换知县的记录,也许是一直由李嘉年任,直到咸丰后期才由广东人林嘉谋接任。
四县虽然仍保留着知县一职,但浔州知府一职却比较模糊,据《浔州府志》记载,自咸丰五年桂平城破,时任知府刘体舒被俘杀后,直到同治年才有朝廷任命旗人凌昆为浔州知府的记录,不过其他史料有记,刘体舒之后,还有张鹏万任知府的记录,但他为什么不出现在几年后编写的《浔州府志》中,那就不知道了。
这浔州四地的州县最高官员的任命各不相同,也就有各说法了,那段时间,也正是大成国势力的鼎盛时期,每地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换句话说,正是这些官员为首,领着四地官府对抗大成国。其他三县什么情况,改天再聊,那当时桂平的清朝官府是如何在大成国核心区对抗大成国的呢?
大成国在陈开,李文茂等人的领导下,的确影响了半个广西,看似地盘很大,占领区很多,实力很强,但实际到局部地区,他们直正能控制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空隙的。像在桂平范围,县城他们占了,并作为都城,但周边广大农村,还是不由他们长期实控的。就是这样,清政府势力也就在周边有了落脚之地。
据载,大成国收编散在桂平各乡间的反清反官府的小股武装后,也就四出征服各乡里的地主,豪绅所建立的堡垒,其中,记载最多,战事最多的,就是桂平南区,也就是桂平籍大成国北路大元帅姚新昌的主要活动范围,也偏偏就是这个地方,清朝的桂平县官府在这里生存下来了。
在哪?就在白石山上。
白石山,距桂平城区35公里,这里有着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之秘境,古浔州桂平八景之一,白石洞天所在地。这里的人文历史也很悠久,开发也比较早。晋代葛洪就在此地炼丹,到隋代,俚族李光士就曾踞守白石山反抗隋朝统治;明代徐霞客还专门来考察了两天,写下了千古的《白石游记》。
没想到到了1856年,丢失了县城的清代桂平县官员,也跑到白石山区,依险筑城,对抗大成国。据载,也就是当年冬天,新任浔州知府张鹏万,桂平知县张葆光,团绅莫若荣,设团局于白石山,修了城墙,炮楼等防御设施。
如今在白石山区,依然可见有一道城墙环绕半山,这就是当年所建的防御工事,至于修筑的工事用了多长时间修筑,在这里发生过什么具体的事件,历史中没有多少记载,只留下这一圈残缺的城墙,向世人讲述着当时清朝浔州府,桂平县官员是如何以此为中心,在大成国势力核心区顽抗的维持区域统治。
岁月远去,如今,这道蜿蜓曲折,有若玉带的“小长城”,便成了白石山的重要人文遗迹之一。当年,浔州知府张鹏万,桂平知县张葆光在此地,统领着境内各处团练武装,一边抵抗着大成国的骚扰,一边保持对外的联络。
而大成国虽然雄心四向,却没有完全清除核心区内的官府势力,迟迟没有攻下距国都仅35公里的白石山桂平官府据点,犯下了兵家大忌,古人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也就为失败埋下了重要隐患。
在这白石山上,官府人员是如何生活的,这找不到更多的迹像,也没有什么记录,但白石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高山之上,极目N里,虽说山不深远高大,林木不茂盛,但周边山下有什么动静,在山上却是看得一清二楚。
防守的容易,加上大成国特殊的领导层架构,使得这里并没有成为大成国重要的战略进攻目标,最后地方官府也就坚持了下来。
在太平天国之后,广西的清军正规军基本抽走,留在各地的,实际上都是地方自己组织的武装,叫团练。事实上,在白石山地区,地方财主和官府也是这个时候组建了白石团练,并联合周边各地团练,成为对抗大成国的本地军事力量。
最后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在1861年八月,逼迫陈开弃城而走,最后被团练所俘获,押回桂平城处斩。浔州府,桂平县的官员重回桂平城,官府恢复了对桂平的统治,随后几年,清政府清剿大成国余部,一个个风光一时的大成国成员,纷纷被诛杀。
此后,桂平基本上就没有类似的大规模的反抗了,太平天国,大成国的直接影响平息。
而白石山上官府所建的防御工事,也因此被弃,渐渐的不为人知,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淋,残缺荒废,后人也多为白石洞天的风光之美而来,偶有遇到这一圈残迹,也不知其中的故事了。
更不会联想到那个大成国的往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