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挖湿气的中药!治风湿、脾湿、皮肤湿疹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版)、《中华临床中药学》、《临床实用中药学》、《中华药海》、《实用中药辞典》、《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全国中草药汇编》

今天,给你讲可以养生的中药,体会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之美。

我想跟你说的是蚕沙。

  

什么叫蚕沙?它其实就是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说蚕粪,不文雅,所以古人叫它蚕沙。这个东西6到8月份收集,晒干,去掉泥土和桑叶的碎屑而成。

有的人一听,吓坏了——天啊,中医居然用动物的粪便当药物,太恶心了,太愚昧了!

我跟你讲,比这恶心的还有呢。比如说人中黄、人中白。这两种药在来源上都离不开人的尿、人的粪。你说恶心不?但是呢,人中黄能拿来治瘟疫,人中白可以清热解毒、止血。还有猪的粪,在老早年有人拿它解毒疗疮,焙干后往脑袋上一拍,治皮肤病。

所有这些和粪便有关的中药,其实都差不多取其解浊毒、化秽气的作用。因为什么?粪便就是把浊气带出体外的东西啊,所以它天然地可以解毒、除秽。这就是古人认识中药材的一种思维方法。你不能因为这个东西取材于排泄物,就忽视了它所具备的药用价值,甚至认为它不科学。在医学的问题上,我们得客观地看,以效用为衡量标准,不能戴有色的眼镜。

那么,这个蚕沙到底能去什么浊气、秽气呢?

  

我告诉你,就是我们体内的湿气。它对湿气的排解化散之能,可以说由内而外、遍及脏腑和体表,而且能借其在肠腑里的降泄之功,将湿气通排于体外。所以我说它可以“挖湿气”,把湿气连根儿挖走。

具体来看,蚕沙有以下几个常用功能。

第一个,去筋骨的风寒湿邪。

蚕沙性味辛温而燥,能祛风、除湿、通络、散寒,对于郁滞于筋骨的风寒湿邪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你准备蚕沙30克,用纱布给它包好,水煎,药汁拿过来,兑入黄酒一两,分3次来服,同时再用蚕沙90到120克,分两堆,炒热或者蒸热,装在袋子里头,分别互换局部热敷,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这个办法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头记载的。其原型可见于《本草纲目》。与之类似的办法和实践有很多,近些年散见于中医药专业刊物上。我就不多举例子了。

第二个,去皮肤的湿疹、风疹。

蚕沙这个东西,能祛风、能燥湿,能止痒,对风疹、湿疹有治疗意义。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蚕沙120克,加水2500毫升,煎汤来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熏洗20分钟。这个办法最早见于1990年。原方还有蚕沙60克水煎。我觉得,60克用量偏大,不适合广泛介绍。所以我主张外洗即可。而这种蚕沙外洗的办法,也是早有记载。比如《圣惠方》里头就有,原文是“治风骚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

  

第三个,能够去脾胃湿浊。

这个主要针对的是从先的霍乱而言。患者湿热蕴于脾胃,导致上吐下泻、腿肚转筋。这个时候, 用一点蚕沙,化脾胃湿浊,诸证息平。现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少了,所以我就不多介绍了。

蚕沙还有其他的用法。但大体上,有代表性的,和老百姓比较接近的,就是上面这些。

有人可能会问,蚕沙既然取自粪便,那它会不会有味儿、有毒呢?我跟你说,蚕沙这味药还真就没多大的异味,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同时,蚕沙日常临床也很少见不良反应。它的一般内服用量,不超过15克,大量用不超过30克。在这个范围内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有些人必须慎用。比如说,胃肠比较弱的,容易腹泻便溏的,就要谨慎。因为目前有研究发现,极少部分人服用蚕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而且,蚕沙针对筋骨疼痛,只是适用于风寒湿邪痹阻。你要是血虚不能濡养筋骨所致的疼痛,就不能随便用。可见,气血亏虚、肝肾严重不足的,要谨慎。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